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已深度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的线上学习、资料查阅,到同学间的社交互动,网络为中小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知识世界的大门。然而,网络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诸多安全隐患。在2025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活动的推动下,加强校园网络安全宣传,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已成为保障校园正常运转、守护学生网络权益的当务之急。
1 ~! v4 _! T" g- f7 Z5 c, D) K1 N* w& f
. @* l h/ z8 s' Q0 l7 F/ Q中小学校园里,学生们经常使用网络设备进行学习。各种在线课程平台、教育类 APP 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网络攻击也悄然逼近。例如,部分恶意软件伪装成学习软件,一旦学生下载安装,就可能窃取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学号、家庭住址等。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网络社交平台,用虚假身份与学生交友,诱导学生透露隐私或实施诈骗。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针对校园网络的安全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学生的个人权益和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6 e& G2 `; }0 u0 R6 W0 F0 v
C' Y2 {+ y7 Z! _- P9 `
0 c+ J9 g/ s' `. b% I4 o
一、诈骗套路多. @4 `6 }3 w2 ~0 m2 o- V
01、冒充老师诈骗
: p6 G/ U* K8 n# m3 f诈骗分子通过扫描班级公布的班级群聊二维码或者通过其他手段,骗取群内学生分享二维码,先佯装家长加入“班级群聊”。通过收集群内班主任的头像照片、在群内发布相关信息的规律,利用班主任上课或是工作的时间,“变身”班主任,在群里发送收取学费、资料费的信息,并附上收款方式。为提升家长响应程度,身为同伙的“家长”也会在群内唱起双簧,配合完成诈骗过程。
1 _- |* ]; K+ f' t, y K( j& e! M/ w3 W0 S/ J
$ a4 c; I/ G( E9 f3 f% H
02、冒充公检法诈骗1 s. Y* ^% c% c0 Q* O
骗子冒充公检法的工作人员联系你,以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等罪名要求配合调查,并展示虚假的法律文书,使你陷入恐惧,进而引导其进入封闭空间,防止与外界联系,再让你将资金转到指定“安全账户”。公检法机关办案不会通过电话、网络要求转账,更不存在“安全账户”。接到此类电话,不要慌张,直接挂断,然后拨打110核实情况。
3 C% W" F3 _, _( E3 @# S% m0 Q
( D' ?/ @! d3 F* _! N
7 G/ u% t& C9 m" |( q- X- f1 J7 ~/ S. K; H
03、助学金诈骗' `( u# _& B% a- n: Y
骗子冒充学校老师或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奖学金为由,要求你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或者让你先缴纳手续费、保证金。正规的助学金发放有严格流程,不会通过电话或网络索要密码、转账。如果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先与学校老师或相关部门核实。
8 L) x. e, w! `! B) U0 t4 X5 y7 m* C! Y1 N. p& E$ d, G) ^
j K' `+ @) E o) m! f5 [4 n& o
04、网络交友诈骗- B4 T% G) d9 Y- H
骗子在社交平台上伪装成帅哥美女,与你建立恋爱关系。在获取你的信任后,他们会编造各种理由向你借钱,如家人生病、投资失败等。一旦你转账,就会被拉黑。网上交友要谨慎,涉及钱财问题,务必多留个心眼,不要轻易给对方转账。
' f) R3 O6 K) Y! K
( A8 g d* |& B0 I7 i; e/ _
, J7 y( I. J( `' A" b% z; H05、网络游戏诈骗) Y( u- y0 N! K( y( } q+ Y0 ^
针对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学生,诈骗分子以出售游戏装备、游戏币、代练游戏等级等为幌子进行诈骗。他们通常要求学生先付款,然后以各种借口不交付商品或提供虚假的服务,甚至盗取学生的游戏账号和密码,窃取账号内的虚拟财产和个人信息。
& z) b2 K6 O7 }( V* k: \% J
! l0 }" ?2 b; D6 c
: o5 O7 V' h) B9 t) Z
06、兼职刷单骗局
% S+ B& O" ^7 Y ^2 P# W2 z7 T3 a+ n. ~网络刷单诈骗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很多学生想利用课余时间兼职赚钱,这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2 M- i# y& F* G$ [+ N9 ^" c4 H2 B
$ n$ Y5 ~" Z4 i& q# O
# Q! W( ^6 R, B07、其他诈骗形式' F# \6 S& V: m, S3 N& ?5 E: I' F. N z
+ d* I* T2 L* \
! l+ l# f1 y7 \二、常见校园网络安全风险& M- m) m3 c- c* R. r; P2 h. a
01、信息泄露风险无处不在
8 d) W1 I0 ~5 q7 L1 M在校园网络环境中,学生的个人信息面临着诸多泄露风险。一方面,学校的各类管理系统存储着学生大量的个人信息,如学籍信息、考试成绩、健康档案等。若学校网络安全防护存在漏洞,黑客就有可能入侵系统,窃取这些重要数据。另一方面,学生在网络上注册账号、填写个人信息时,若平台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信息极易被泄露。此外,部分学生缺乏信息保护意识,随意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个人照片、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也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信息泄露可能导致学生遭受骚扰电话、垃圾邮件的困扰,甚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
5 U( s$ t$ ^# E$ A" b+ T( x: ` F- T' t. L
" U0 q( x ]9 V
02、不良信息侵蚀学生身心健康- x. y7 ?6 b+ _9 P1 {/ U; P& v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恐怖等内容。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辨别能力较弱,一旦接触到这些不良信息,可能会对其价值观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干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h: w4 u; c; Y# n/ W9 S
, I4 T2 p: o$ U) ~8 q
- a" z4 ~- Q2 x7 {7 f' I0 H03、恶意软件威胁校园网络稳定5 D% i0 W B* t* u) E% g
恶意软件如同潜伏在网络中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对校园网络造成严重破坏。病毒、木马、勒索软件等恶意程序常常隐藏在盗版软件、不明来历的文件或邮件附件中。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慎下载安装这些恶意软件,它们便会在设备中悄然运行,破坏文件、窃取信息,甚至控制设备,导致校园网络瘫痪,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9 |1 R5 b" k3 ^0 R1 R& n
( L- _- w" S7 b# K
& u0 }' ~% y6 r, M6 R, N) A2 f三、应对校园网络安全风险的策略
* C9 I/ q9 j0 v% A8 U01、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 B Z! \' m: w学校应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体系,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例如,讲解如何识别网络诈骗手段、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如何正确应对不良信息等。同时,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营造浓厚的网络安全宣传氛围,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 v, P( t* y& \9 H- `( l4 ~02、提升网络安全技术防护3 r. J; X& N. [* j
学校要加大对校园网络安全技术的投入,安装先进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实时监测和防范网络攻击。定期对校园网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修复,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强对校园内网络设备的管理,设置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防止设备被破解。
, Y$ D D& M$ u- V6 w |8 V03、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B( C7 i; E0 O2 Q: \/ t3 D2 @" W8 u
建立健全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学生、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在网络使用中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制定上网行为准则,如禁止浏览不良网站、禁止在网络上传播虚假信息等。对违反网络安全规定的行为,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加强对校园网络使用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安全问题。" h- q+ e+ D/ I- n/ g
04、家校合作共筑网络安全防线9 s- [$ h" k% a0 b
家庭在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家长会或家长群,向家长传授网络安全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监督孩子合理使用网络。家长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 A J: [2 V4 B2 y0 l7 C- r) z6 r7 C/ K& I5 Q' z; C
! J, a, D& h+ c4 E ^$ H$ s+ B. g
7 Z3 G5 a8 g) |. n: W8 q8 @: A校园网络安全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长大和学校的稳定发展。在 2025 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活动中,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开展校园网络安全宣传工作,让学生们在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学习和长大,共同为校园网络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 S8 J$ t8 b U
$ v* a' ~) U+ j+ p' T$ |. Q
3 g1 `7 R# j& [8 x4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