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司法局回应后,当事人的质疑更大了:仅修改标点符号,鉴定时间和内容为何能人为造假?. h- y& v9 w, ]! R) L1 J0 G
广州司法局回应后,当事人的质疑更大了:仅修改标点符号,鉴定时间和内容为何能人为造假?
- ~8 _1 ?7 ~: d( r, U第一点重要质疑:06案号鉴定,如果鉴定意见结论没有变化,固定鉴定剪裁为何会出现多个日期?; Y: h) C; Z" l2 T
鉴定剪裁是否发生篡改。3 K3 r6 s+ H0 c& X
送到鉴定所的时间被明确告知:2023年5月20日,鉴定时间是5月23日,鉴定剪裁有5月25日的文件夹里面有大量文件,问题就是:为什么今天能够鉴定出两天后的事情?并且出现了5月15日。5月16日,5月25日三个日期的文件。7 v/ Q0 S% S5 F% \2 x+ X
可以向广州市司法局证实时间的情况,是否是通过篡改时间进行鉴定剪裁的造假?
, P3 l) g1 t& B9 Z又大量的证实材料: n- Q5 [6 o4 S4 |; E$ B6 l# x
1、当事人去年10月份已经向司法局投诉时间的问题,司法局回复不归他们管,鉴定所可以自行鉴定。截图如下:
+ m3 c5 Q& F! x+ z: y' {有投诉截图,有
) T8 w" g' v, l投诉回复截图;
8 f) P# y, B5 Z* }; ?8 x) G- k. T以及众多案件当事人都清楚这个情况(大量当事人能够证实,5.20号机关给鉴定所鉴定,鉴定时间是5月23日,结果出现5.25号文件),可以大量证实。6 L& U1 s. R ]8 e+ m% Q
今天就能预知未来的事情?$ q0 b0 m% A ~4 g
第二点质疑:广州市公法链平台是全程留痕的,如果是区块链系统升级,一夜之间为何抹除了所有的痕迹。7月24日,升级之后,区块链是否没有宣传“全程留痕”“公开透明度”,因为7月24日,发现电脑上的鉴定抹除了撤换“痕迹”,那之前的几十万分鉴定都查不到撤换修改痕迹了?之前的鉴定是否被默认为了没有撤换?: i6 O9 `2 H& |' _7 T# v
这不就是广州公法链从“留痕”到“抹痕”。升级之后,争议更大了:2020年到2025年之间,几十万分鉴定都没有全程留痕了?与源文件哈希值比对查伪等步骤也消失了?如何确保之前鉴定的原始性与真实性和可溯源性呢?
8 Y! |& d+ _" C( t3 S0 k- e5 A2025年7月24日截图依据第一份:
7 h W0 p+ [. p) Y5 H2025年7月24日截图依据第二份:. _) ~1 F2 x" I8 ?. `+ {
司法局工作人员回复我们:之前的版本已经找不到了,现在进行了比对,就是又找到了。(没有回应鉴定时间造假问题,仅仅回答标点符号问题),自相矛盾。
. L4 z- z# E/ F质疑在于是否广州公法链之前所有的鉴定,撤换过程都被抹除了痕迹。与宣传“全程留痕”“透明度”不相符?
. Z/ s% u7 T, X# r5 x% E宣传成果宣传截图是公开的,但是7月24日,所有撤换改记录都被“抹除痕迹”了。* H2 b$ ?3 @6 ~; `9 z; o' s
质疑总结:0 _( J+ B3 T( `' R, D p9 Z5 M
当事人有三份鉴定报告,4 X$ d- p5 X; n. E; d
第一份6月21日给的纸质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 ]3 G6 M' O$ N" r' b5 b. a, I第二份是5月30日15点14分第一次签发版本,因为已经签发,也具有法律效力,版本已经没法查证(工作人员回复);
: Y3 F/ z& [/ v* R/ M$ O7 G6 z第三份是6月13日17点24分第二次签发版本,也就是现在的版本,也有法律效力,, s3 i) T9 _$ Q" f: }$ r5 O, T7 C
那么应该以哪一份鉴定意见为准?
' e2 i1 d# ?8 j4 [ _# y( b疑问在于:5月20日鉴定所收到了鉴定剪裁,鉴定人员23日开始鉴定5月25日鉴定剪裁,如果鉴定剪裁没有变化,那么在这三个鉴定意见中,5月25日的文件夹的大量文件是如何放进去的。是哪一份鉴定意见开始,放进去的?这不就是人为鉴定造假?
! [" n/ i {% X按照公法链规则,两份鉴定剪裁校验码应该跟宣传的一样,可以查询,每一份鉴定意见对应的是一份鉴定剪裁。# F* C7 p3 f# H) [5 A% e
工作人员为何会回复:第一份版本找不到了,现在回复只修改了标点符号。为何不肯回复鉴定剪裁的质疑?2 J+ l8 q8 G9 T- T$ `7 ?
当事人质疑的是鉴定剪裁时间和文件(20日送达,23日鉴定25日的文件)进行造假了?为何不敢回应!三分鉴定,哪一份鉴定开始修改鉴定剪裁了。! I% W' y2 T$ s+ P
( y' f6 S b) T. I$ s
2 W' w5 ~" X+ z: H5 S
2 K1 I: ?+ u/ u0 o. U- l e
4 E+ d) N+ d" ?8 m
6 X& v$ V5 b* U- n6 ^+ ]/ [
1 r6 |; ~( i4 D5 q
P! V# S& ^; G& W/ \% Z* K
- l3 A$ z) }; F( Z
- q% Q7 |, h+ T4 F$ N# G
! k* ~* F5 A9 x$ K* N3 p0 t2 C# X, f |. E" o* l$ \9 ~( w/ n+ Q4 P
, L7 C1 j, e7 s% E
# G6 m1 k) @ i5 ^
, [! _. v$ F1 D+ J- \- T8 U3 b7 r6 C
$ T2 z# Q4 L, Y: V9 [; G/ O7 P {& r! z9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