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美国官方报告:14%成年人无法正常阅读,19%高中毕业生不识字,21%阅读能力低于五年级要求水平,同时指出“近几十年来,美国的文盲率一直非常稳定”。
) x6 \- U* B5 j2 G( A! `7 I" |1999年,联合国统计,英国文盲率是22%。本世纪初,英国一份调查说,英国有多达8百万的成人几乎是文盲;世界扫盲基金会调查表明,英国人口的20%都有读写困难。
! I: K% u w7 D
8 W+ I+ \/ L4 B( p5 j
+ l7 \) e- A* B n
2022年,法国报告显示,在16至25岁的法国籍年轻人中,超10%有阅读障碍,如果统计全部成年人,法国文盲率将很惊人。法国教育家克莱福尔指出,15%有困难,大概5%完全无法正常阅读,“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直如此”。/ n( Y& R7 E& ^0 c0 J6 I
2019年,环球网文章标题为《德国半文盲有多少? 调查:大约有620万成年人(几乎不能读、写德语)》,与法国不同,德国统计的成年人年龄在18至64岁之间。. i( p/ {" ^5 l
5 I- } D u9 b* K- W a3 L8 f
2 n) C$ y" {) w' W. {8 v欧美文盲何以如此之多,“愉快教育”就是其中之一,但除此之外还与欧美语言文字繁琐相关。中国很多学生,即便整天愉快玩耍,其他成绩都很差时,但语文成绩却可能还说得过去。因此,讨论中西文盲情况,语言文字繁琐问题不能不谈。
8 Z6 G6 ^. H+ \7 S% H问题在于:欧美语言文字为何繁琐,为何不如汉语简洁,背后原因何在?其实,除了文字本身的底层逻辑存在问题之外(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本身大不相同,前者更利于认识和理解),还与历史政治等相关。道理很简单,语言文字是用出来的,不是天生就简洁就完美的,是在用的过程中不断演化,既然是用出来的,就必然要有相应历史。! i1 C, L# q' }
1 V4 L* H& \; }
汉语从繁琐到简洁
8 e/ z# k- a8 B汉字有没有繁琐时代,不妨看一看下图对不同“马”的称呼。相信就是博士学历,也得花费一番功夫才能掌握。至于普通人,估计今天学明天忘吧,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几无应用、一方面分的太细也不好辨别记忆。总之,就“马”字来说,对贵族友不友好暂且不谈,对平民肯定不友好。. b. }' T0 I6 q! C/ c; ?+ s
除了马字以外,还有“猪”、“洗”等多种表述。其中,洗、濯、盥、沐、浴几个字,都与“洗”相关,但古代对洗的身体部位讲究不同用词。 r& p& P$ t2 z5 q: A
因此,这些表达肯定繁琐,极不利于普通人的学习。但如今表达“马”时没有那么繁琐,一般只说赤白马、青黑马等,前面加上说明的字词就解决了问题,就让各种“马”的表达不再繁琐。还有关于“洗”,现在统一用“洗”来表达,洗脸、洗脚、洗头等很方便。那么,这种转变从何而来?* `* _. k0 M: L, e$ j R, }
! J" }# f) ?6 q; n, y
# H" G7 m1 C2 D8 v想要探究这一历史无疑很难,但可以反过来思考:如果中国社会一直保持春秋时代,保持贵族政治的时代,那么上述几十种说明马的文字、各种洗的文字等,无疑将会继续存在,甚至还会被进一步强化,因为贵族想要永远贵族,就必然要神话自身,神话语言也是必然的,以区别于普通人的语言、同时也让普通人难以掌握等。: E4 u3 W8 _+ T1 o+ a. i
但春秋战国时中国社会急剧变化,战国时已有不少平民登上政治舞台,汉朝更是开启了平民政治时代,比如刘邦可算是底层百姓,此后中国政治总体越来越平民化。比如,汉唐宋明的绝大多数大臣,都不是贵族出身,都是平民出身。 @) M! E c! h6 u- \- Q" L" B
4 k0 B1 X3 k4 D8 @9 ?0 a; T; u
% L# j" i6 t; c% G
对于平民来说,最实用的语言才是最好的语言,上述各种“马”的文字,不太可能出现在正常的平民日常生活中,相反正常会用黄黑马、花白马等更简洁直白的描述。由于中国进入平民政治,兼且中国历史悠久、疆域广袤,长期以往的庞大疆域内的众多国人使用过程,于是语言文字就越来越简洁,越来越实用,越来越“友好”。
' y3 m+ H0 T5 k$ Z; ^8 i% w也就是说,汉语的简洁,除了表意文字本身特性之外,还与平民政治、悠久应用历史、使用者众多等相关,就是在长达2000余年的平民政治时代、慢慢演化出更简洁的汉语,剔除了其中“不友好”的、繁琐的部分。% c% W# N# V1 b L
欧美语言为何繁琐
, G& g `! K+ {( p1 x, h; B6 K/ K相比中国,欧美语言文字除了本身逊于表意汉语之外,更是既无平民政治时代、又缺乏悠久应用历史,且应用范围还很小,于是欧美语言文字就难以向更简洁进化。+ O4 Q1 q8 {3 o5 y n
首先,欧洲长期是“封建制”,真正的贵族政治时代,即便到了现在,英国还有国王、爵位等。贵族繁琐的语言与下层社会使用的语言往往有所区别,也就是语言具有阶级性。因为贵族政治社会,于是欧洲语言就很难上下融汇,一套繁琐的贵族语言也得以保留,比如英语牛肉和牛的表述。
& i' K) x, T: Z* |4 v
/ R2 v0 ~; G7 Q! k
' O- u3 p: \" {1 b3 r r; Z其次,相比中国而言,欧洲语言缺乏悠久的使用历史,即便按照欧洲历史叙事,法语出现于公元前后,英语要到5世纪盎撒人入侵英伦三岛之后。而且,英法语言都要到17世纪才开始全面规范化和成熟化,其中英语受法语影响很大。总之,欧洲各国语言使用历史远不如中国长。
' t% K4 V% k; {) a第三,中国整个国土大致相当于欧洲全部,又是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在这样广袤疆域内无数国民使用汉语,这对汉语的改造可想而知。但欧洲小国林立,各自语言不尽相同,严重缺乏广泛使用,缺乏更广阔的应用场景,自然也就难有大的改变。近代以来,欧洲各国虽有大量殖民地,语言使用范围变大了,但参与使用和改进语言的人口数量却还是不多。: O5 I& h+ E K5 `
+ s; g+ n4 }& m3 T6 ^
3 b0 X- X' f: a4 P7 C0 ]2 T- e: ~
其中,因为近代英国崛起,使得英语如今被广泛使用,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开始对英语进行“改造”,就是出现了“中式英语”,比如星期一到星期天用week1-7表述岂不更简洁。反过来说,简洁的语言的确是用出来的,就是不同场景不同人群使用,然后“用”出更简洁的表达。如果英语吸取中式英语之长,那么这对英语无疑是进步,可以变得更为简洁,但吸收过多可能变成汉语的方言。8 ]( L7 o& Z( S5 j. m
总之,在欧美表音语言文字本身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叠加政治、历史、使用范围等原因,导致其语言文字至今还很繁琐,远不如汉语简洁。& ]4 J" b0 Y' @
2 O5 m6 p( e. H) M1 b, z1 S( _: D
( a+ F j( p2 [! W2 B9 Y$ U: N% R
由于欧美在历史上没能进化出更简洁的语言,近代突然崛起之后的傲慢心态又不接受改进,而是将过去那一套繁琐语言固定了下来,于是延续了过去1-12月、1-7周、1-12数字等都是完全不同的繁琐表达,让谁学都头疼,本国人学也得要先背单词。
* t! m+ Q! I4 y4 z2 |9 F总的来说,不是欧美普通人不想语言更简洁,而是一方面基于欧美强大的傲慢心理,以前瞧不起其他语言,一方面他们也不知道还有更简洁的表达。而随着中国崛起,欧美看待中国的心态出现变化,这时看到简洁又好记的中式表达时,自然欢迎这种表达方式。. }4 v! U x4 L+ n; T2 c9 U
: p3 y' U5 \" Y& m6 u/ f& p
2 `9 N: @4 M( O: K9 W% r' s
最后,相信随着中国越来越强,这种中式表达在欧美会越来越受欢迎。甚至,到了一定阶段,欧美可能会像300年前那样,再一次主动以汉语为蓝本改造自己国家的语言。否则,以欧美语言文字特性,单词只会越来越多,文盲会越来越多,国家竞争力越来越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