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作为支配社会资源、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本质上是无形的。然而,纵观历史与现实,权力的“任性”——即权力的滥用、异化和腐败——却总以具象的形式刺痛社会神经。从贪腐寻租到官僚主义,权力的失控如同脱缰野马,不断侵蚀着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基石。如何才能为这匹野马套上缰绳?其根本路径,并非空洞的道德说教或单纯的法律条文,而在于深刻理解权力运行的内在逻辑,并精准地切入其命脉——资本。可以说,让资本在阳光下运行,是让权力不再任性的唯一有效方法。首先,必须认清权力与资本的共生关系,这是制约的逻辑起点。 权力本身是抽象的,它需要载体来彰显其价值、实现其意图。这个最核心的载体便是资本,包括物质财富、经济资源和社会机会。一个官员的级别高低(权力大小),需要通过其可支配的财政预算、可调动的项目资源(资本形式)来体现;一项审批权的“含金量”(权力价值),也正体现在它能为持有者带来多少潜在的租金或利益(资本转化)。正是这种“权力资本化”的倾向,使得无形的权力找到了任性的动力和土壤。权力一旦失去资本的滋养与表现,便会沦为空洞的符号。因此,制约权力若不触及资本,就如同治病不除根,只能是隔靴搔痒。那么,如何从资本入手来制约权力?关键在于构建一个“资本无法秘密服务于权力”的透明化体系。 这需要双管齐下,打造坚不可摧的制度牢笼。其一,建立全流程、无死角的资本监督机制。 这包括:1. 预算公开与审计强化: 将政府所有收支,从宏观预算到微观项目,彻底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让每一分钱的来龙去脉都有迹可循,使得权力人无法将公共资本挪为私用。2. 财产申报与公示制度: 要求公职人员及其亲属公开其重大资产变化,这是斩断权力与灰色资本关联的“利剑”。通过社会监督,让异常增长的财富无处遁形,使权力的“任性”付出高昂代价。3. 金融系统透明化: 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构建现代化的金融监管网络,严厉打击洗钱、地下钱庄等为权力任性提供“资本洗白”的通道。其二,切断权力与资本进行私下交易的通道,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权力的任性往往发生在它能越过市场规则、直接配置资本的时候。因此,必须:1. 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 凡是市场能有效调节的领域,权力就应退出,从源头上减少“寻租”的机会。2. 推行公开、公平的招投标制度: 重大工程、政府采购等涉及巨额资本流动的环节,必须完全透明,杜绝权力“打招呼”、“内定”的任性空间。3. 严格规范政商关系: 划定清晰的行为底线,防止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确保资本的增长来自于创新与效率,而非权力的恩赐。结论:综上所述,权力因资本而具象,也因资本而任性。我们不能天真地期望掌握权力者仅凭道德自觉就能保持谦抑。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釜底抽薪,从权力的价值体现物——资本——身上做文章。通过构建一个资本流动高度透明、权力干预无处藏身的制度环境,使得任何试图任性的权力,都无法找到实现其价值的资本通道。当权力无法轻易地兑换为资本时,其任性的冲动自然会被抑制。这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但确是让权力回归公共服务本质、使其真正“权为民所用”的不二法门。让阳光照亮资本的每一个角落,权力的阴影便无处容身。
9 [+ S7 J, p9 \$ o7 X4 T u) i!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