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手看财经
( \7 r7 a) Y: g, n4 s8 R" C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逐渐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开启了大科学时代。冷战结束后,美国的科技更是独霸天下。美国依靠强劲的经济和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了世界上大量的学术和科研人才。在此基础上,学术研究逐渐形成美国模式,其核心就是两条: (1) 不发表,就滚蛋; (2) 没经费,就歇菜。在美国模式引领下,学术研究规模越来越大,大学逐渐公司化,博士生导师成了老板。上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界培养的博士越来越多,内卷加剧。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物理学终身教授Jonathan Katz,目睹了博士们的心酸,几杯酒下肚以后,写下了一篇雄文《Don't Become a Scientist!》,震惊美国学术圈。下面节选部分中文翻译:: ~- U/ C; G4 V; a( V
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吗?你想揭开自然的奥秘,通过实验或计算来研究世界是怎么运作的吗?把这个想法忘了吧!科学既有趣又令人兴奋。科学发现带来的快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很聪明、雄心勃勃并且也很勤奋,你应该在读本科的时候选择科学。但这就够了,到此为止。本科毕业之后,你将不得不面对现实世界。这意味着,你甚至不应该考虑去读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做一些其他的行当吧:医学、法律、计算机、工程,或者其他你感兴趣的东西。
+ \" Z3 z( S7 S# w为什么我,一个物理学终身教授,一个在科学事业上很成功的人,要来试图打击你们走科学道路的勇气和信心呢?因为时代变了。我于1973年获得博士学位,1976年就拿到了终身教职。美国的科学界现在已经不能为科学家提供一条合理的职业道路了。如果你去读科学的研究生,你会期望将你毕生的工作精力都花在科学研究上,用你的聪明才智和好奇心去解决那些重要而有趣的问题。不过,你几乎肯定会失望,而且当你失望的时候,你很可能已经错过了选择其他任何职业的机会。" T+ ^& @. ^" w8 f: m! _ H
美国的大学制造了两倍于其就业岗位数量的博士。当市场上的某些东西或者某些人供过于求的时候,他就不值钱了。对于获得博士学位的科学家来说,掉价的形式是他们不得不用许多年做一期又一期的博士后,等待着一个工作机会的到来。虽然现在的永久职位的薪水不会比以前低很多,但是,相较于25年前一个博士毕业后大约2年后就能找到教职,现在绝大多数的年轻科学家都得做5年10年甚至更久的博士后。他们看不到永久职位的盼头,通常必须每两年换一个新的博士后工作,也就是每两年搬一次家。
* W1 o* c V; ^2 e; U' M! O作为例子,说一说最近应聘我们系助理教授职位的两位主要候选人。其中一位37岁,博士毕业已经10年,但是没有拿到这个职位。另一位被所有人都认为最出色的候选人,35岁,博士毕业7年才找到一个所谓的“永久工作”,其实不是永久教职,只是6年后有可能获得永久教职而已,不过这已经让他稍稍远离那种每两年就要找新博士后工作搬家的驴拉磨死循环了。最新的例子是,一个39岁的家伙,另一个助理教授职位的候选人,他发了35篇文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典型的医生29岁就进入了实习阶段,一个典型的律师25岁就开始实习,31岁正式进事务所,一个计算机博士在27岁时已经能得到很好的工作了。计算机和工程是工业界需要人才的仅有的两个领域,因此这两个行当还是值得去读个博士出来的。任何一个人,如果他有智慧和雄心,能刻苦工作,如果他能在科学上成功的话,他必然也能在其他任何职业上成功。
$ o" c9 f- F1 \# B, m' r6 O生物领域的博士后典型年薪是27000美元,物理领域博士后典型年薪是35000美元,而博士生的奖学金比这个的一半还少。你能用这么一点收入养活一个家庭吗?确实,够年轻的小两口住一个很小的公寓。我认识一个搞物理的科研狗,他的老婆把他踹了,因为她实在是厌倦了跟着他不停地搬家却一点安定下来的希望都看不到。到了你三十多岁的时候,你会需要更多的东西:一所位于好学区的房子,以及其他普通中产生活的必需品。科学是一个职业,不是一种宗教使命,也不是一种贫穷或者独身的宣誓。
: d3 @) [% e% S' x显然,你走科学道路并不能使你发财——你没有选择去读医学或法律,而一个医生或律师典型的收入是科学家的2-3倍。那么,你能做什么?对任何还没有在科学界取得永久职位的年轻人来说,首要任务是去寻求另一种职业道路,这将使你避免期望落空的痛苦。美国年轻的一代已经觉醒,普遍意识到科学界前景黯淡,没有一条通往中产生活的合理道路,因此他们已经不愿意做科学家。
% Q' Y5 m- B( K, Z如果你在科学界身居高位,那么你应该尝试着去劝说相关部门少招些博士生。大街上论吨计量的科学家完全就是他们的资助政策的后果——几乎所有的博士生都是由联邦基金支持的。那些基金会总在抱怨很少有年轻人对科学感兴趣,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正是他们毁了科学作为事业。结果就是,最好的年轻人,本该去做科学家的,对此唯恐避之不及;而博士班里是一帮弱弱的美国学生,还有一帮被美国学生签证所吸引来的外国人。8 M% s9 V; C/ V* }) e5 ?
a, X4 R/ A# k! H5 F; C' A2 R&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