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用缠论对2440以来的上证指数进行分析及后势研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9 23: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线图分析:0 X. [+ k$ x1 L: w" J8 m/ w/ X3 K
0 }0 l* u4 F) y1 {2 o. E7 g
用缠论对2440以来的上证指数进行分析及后势研判-1.jpg % O* L) U) X: b6 k1 ^1 ?
/ l! `* i' `. i1 H* p; N/ E0 m
" }: [- k( H- t# p$ d7 P
2019年1月4日,上证指数在2440见底,然后展开一波凌厉的上涨,分析日K线,分为几个阶段:
& R9 u6 O! A& Z- D" Y. s7 ba. 1月4日-- 1月21日,上攻到85日均线,这条重要的均线是长期压力线
4 v( I! C1 I& @b. 1月21日--1月31日,在85均线处起伏调整。
8 F! Z. |( v' k7 x! }2 y* ~c. 2月1日--3月7日,突破85均线、攻入B中枢区间、跳空突破B以及250年线、突破453均线、动能衰竭,阶段见顶。8 Z% @2 J, S. Q* j; Z
d. 3月8日-- ? ,跌破5日、453均线,开始5分钟级别的下调。
* L% L* W& e3 F, D这波行情,突然、迅猛、强烈,无数机构、散户踏空,也有极少数勇敢者和智者大赚,游资兴风作浪,大量妖股肆虐,爆拉几倍的有很多,成交额放大到1万亿,一派牛气。
0 N+ S# G/ p  G8 s! k9 W8 E. ~6 q那么,这波行情结束了吗?没有!6 F0 p" o# ]$ v
趋势一旦形成,就不会立马结束。暴跌必然会导致后面的报复性暴涨。看成交量和MACD,调整完毕,必创新高,新高时候,才会形成大级别的背驰,才有大级别的调整可言。
2 Z7 h+ b. q! _! n( m% C0 r! p调整的幅度有多少?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预测股市的涨跌!
; H5 C3 J8 ?2 P+ R; V: q  F不过,大概率来说,应该是回探年线(今日点位是2836),年线和2月25日大阳柱的底边差不多。这里基本是极限位置,至于85均线,这是最后一道防线,基本上不可能回踩了。
6 A5 A- v5 j/ `1 [7 v) r& b
. T4 v% \( k+ O3 R5 V/ d30分钟图分析:7 ~* p; t" P  B" T* B
用缠论对2440以来的上证指数进行分析及后势研判-2.jpg
( P; Z5 y. w, _. {: ?6 W5 E
2 W8 O  e% I$ A0 g
6 e+ e# P3 p' |- f4 n$ k! [- `(1) 0-1上涨,在1顶点背驰。' U) Z  J  a8 b1 p1 H& u8 K2 |
(2) 1-2盘整、基本没跌破MACD 0轴多少,因此 2 点是一个绝佳的买入点位。
" x. J) Y3 Z4 n% L1 y  \) s(3) 2-3上涨,大幅拉升后在3点是5分钟及1分钟区间套的背驰点
) P- s1 U8 f. P$ I& B0 x! P; q(4) 3-4下跌(4没走完)
) s+ {; |/ U2 ^, \" A9 \+ _每个阶段的级别用缠论的定义是:5分钟。) w1 D. O, `$ e3 M) q
因为2-3相对于0-1没有背驰,那么这个整体的30分钟级别的走势,没有完成。9 b6 }/ x" w; n+ m: i' ^6 J
因为2-3内部趋势背驰,必然引发一个同级别盘整或下跌4-5,然后5-6创新高后,可能相对2-3背驰,才会结束这个30分钟级别的上涨。/ a( d+ u5 L; R  [! X$ ?
我们要等的是:等那个 4 出现,也就是这个5分钟级别的回调结束点,然后满仓干进去。- j: V% R  o: d/ e, k

! O# m, K% }# x) e5分钟K线图分析:
9 q. f8 o, {' h! s, b: X 用缠论对2440以来的上证指数进行分析及后势研判-3.jpg ' H9 j. m( `8 m; Y: H' w4 ?
$ l4 d0 ?3 c, u! j3 w

3 |) ]" K1 t& p0 q' w' P( D" {最低点2559,最高点3219分别对应30分钟图的 2和 3
  L& _& i4 Q* M$ K  ]  Y细分的话,又有好几个阶段:, O: @3 O4 \( W4 e' J$ C% o
① 第一个红色线段是1分钟级别的上涨,第一个红箭头处是针对下面蓝色1分钟中枢的3买0 c# Q9 v4 Y  Q0 G* T1 c/ X6 S' r, r
② 第一个紫色线段是1分钟级别的下跌,最低点是整个走势的2买' I$ V0 X' S' d9 A  d
③ 2买后拉上来震荡出第一个5分钟级别的中枢,然后继续向上,震荡出第二个5分钟中枢。3 O; A- q4 V: E2 S: Y
④ 上拉离开5分钟中枢后,一个下跌正好构成这个5分钟中枢的3买,然后向上的最后一个1分钟上涨内部出现趋势背离
3 K0 N6 \* ?2 N1 N4 T整个走势简直比缠论的教科书还标准,值得细细揣摩。
+ e, O1 O6 n6 M2 v% W# _" b趋势背驰后的分类:
& Q6 c& r1 I* u5 }/ b1、 同级别下跌    2、更大级别盘整  3、更大级别下跌3 b6 p6 s5 V4 Y- x: y
结合30分钟图,第一种可能最大,然后继续上涨,当然第二种可能也有,但它是第一种走势走完后才可能出现的。第三种可能那就是更久远以后的事了。
! [9 z" n, [9 r- q0 W5 Y0 \
; p$ M0 n" g. w4 K! A# a3 p1分钟K线图分析:
2 [- w, g1 f) F$ s* {/ |; } 用缠论对2440以来的上证指数进行分析及后势研判-4.jpg
) ~3 |4 S$ r0 i: G  ^: r9 }& U6 c" m

6 K; e2 D! Z. {# O6 Q$ `针对最后一个1分钟走势,精细观察分析(蓝色线段是1分钟的次级别)。
3 w/ F$ l8 W6 D/ c7 j8 E! D/ g9 @, q) [* N! D4 {* C8 K( |/ A
92-1(100以后从新开始计数),是两个中枢的1分钟趋势,这里可以进行力度比较的有两个地方:
% O$ C5 c+ m' j(1) 100--1和98--99比较力度,背驰
! O# y9 a2 w/ B9 d$ A(2) 100--1和96--97比较力度,背驰
. p  r5 @4 \" f这个趋势背驰不是标准的趋势背驰,因为它没有针对第二个中枢的第三买点,因为利空导致大幅下跌,开盘在2点已经跌到第一个一分钟中枢的下面,2--3的反弹没有进入97--100的中枢内,3点属于红色1分钟上涨的2、3卖重合点。' g/ }) U, O- A" x# g3 {+ H
# n- Y3 o0 C& E
按照前面的大级别分析,1开始是一个5分钟级别的下跌,它最简单的结构应该是1分钟下跌+1分钟上涨(或盘整)+1分钟下跌。也就是a+b+c结构。当然,也可能走出a+A+b、a+A+b+B+c 结构等....3 c0 }! o* \$ e, n2 M' u
目前第一段的1分钟下跌还没有明确结束。一切只能观察,任何提前预测都可能被打脸。
( }' J% ]% I1 L6 `. R1 s现在绝对不能抢下周一的反弹,反而应该是在反弹高点减仓或清仓,然后耐心等待、潜伏埋藏,等那个5分钟级别的下跌走完,看准了,扣动扳机!
http://www.simu001.cn/x51367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9 23: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缠论对2440以来的上证指数进行分析及后势研判-1.jpg 详细认真 虽然不一定对 但态度很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9 23: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30分钟个人感觉几处画的不对,会直接影响你的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9 23: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啊,级别都不对啊,这咋整呢? 用缠论对2440以来的上证指数进行分析及后势研判-1.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9 23: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走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9 23: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1点背离双回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9 23: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缠论对2440以来的上证指数进行分析及后势研判-1.jpg
. A/ w5 `( ?  ], o" R; K, ?- i" ~6 z3 U. f7 `1 h* M+ v/ J: a  N( T
30分钟在构建第二个中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9 23: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能删帖呢?
6 t! a- f! z# C& U太讨厌自以为是的人了,如果有水平,请指教,洗耳恭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9 23: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高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 02:46 , Processed in 2.14462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