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有人笑看美国因次贷危急而灰头土脸时,却没有觉察到中国金融的严肃情况,或允许以警觉地说,“危急已经逼近”。依笔者所见,局部危急已经出现了。/ c( [, e+ [+ Q8 V: z+ Q ' I9 k" O. ~/ V
 股市怎样了
 ( A! N' I, }3 q$ O6 S
 ; M2 K' {1 B; _" _0 `  {  中国股票市场在沉寂多年后于2005年末迎来了空前的“牛市”大转机。然而,就在上证综指高歌猛进时,美国发作了次贷危急。一直持有“中国是中国,天下是天下,井水不犯河水”之判断的股民,这次却沉痛地领教了“环球化”的威力。固然次贷危急的震中在美国,但是美国金融市场好像只是泛起几圈荡漾,道琼斯股指跌幅只有10%多一点儿。相反,阔别震中的中国A股却波涛汹涌,跌幅高出50%。' L4 R. R  R) J$ w- M2 M- w
 ! A: ^0 g7 l5 U6 n
 美国次贷危急在肯定意义上影响到中国股市暴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带来“抄底”华尔街的“良机”。正盘算“走出去”的一些金融家,在美国次贷危急眼前好像颇有摩拳擦掌的味道。次贷危急是一种新型危急,有间歇性特性。就在新一波风潮到临之际,美国财政部灵敏地通过了中国中信对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10亿美元的投资操持,着实令市场与中方非常不测,由于这与美国一向的、而且对特定国家尤其显着的市场掩护作风差异太大。然而没有几天,贝尔斯登就公布陷入逆境,中信险入陷阱。
 - j/ W0 v1 `9 V! E& P3 _: I: p3 }) T7 V1 f3 L) C! L
 在此之前,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对英国巴克莱银行的投资、中国投资公司收购百仕通和摩根斯坦利各约10%的股份、安全保险对比利时—荷兰金融团体富通银行的投资等“走出去”都出现严肃亏损。另一方面,“请进来”的境外战略投资者都赚大钱了。美国银行得意地称,该行在中国投资所带来的收益远远超出次贷危急造成的丧失。该行在2005年投资30亿美元于中国建行(获8。5%股权),而到2007年底评估赢利高出300亿美元。8 j; |+ i, M$ d1 q: R
 
 $ ]! n; @7 B6 y8 ]* {! b) I; T  外汇储备怎样了- p( R9 a. H# Q' B
 ! e2 h# e/ d; N; X9 S6 K+ |8 j* c
 外汇储备是什么?说到底,末了是“西方天下印刷的纸张”,紧张就是美国的“绿色纸片”,天下风俗称之为“绿背”。如今,信息化了,用“电子钱币”,美国连纸张与印刷资源都不消付出了。国际秩序的不公,中国竞争力的单薄,使得中国早期不得不不停地增长外汇储备,用自制的劳动力、自制的资源与自制的情况去变动“西方纸片”。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外汇储备不停增多,尚有须要拿着实着实在的资源去换回这些“西方纸片”或“电子符号”吗?* @3 p5 x6 S' k% j/ Z
 4 A9 c5 A/ u% }. d3 \5 d- o
 答案大概是:如许做是伤害的。曾经有一种观点否定增长黄金储备,其来由是,美元资产有收益,而黄金没有收益。多年前就有有识之士指出,外汇储备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多则遗患”。惋惜的是,这一观点被责怪为“不懂经济”。有人表明说:中国储备虽大,但是人均起来比新加坡少得多,以是中国的储备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当中国外汇储备过万亿后,西方批评中国据此有了“战略武器”,有了极有分量的“会商筹码”。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中国陷入被动。一方面,中国不得不增长外汇储备进而增长国内活动性;另一方面,我们还无法调解我们的储备布局,由于那样会加剧美元贬值,不但不符合“长处攸关方”的大国责任,而且会使我们的储备缩水更多。
 ; g# c8 C+ s, h
 ( p! j) x" E, C: N  2008年3月20日,国际钱币基金构造发布《天下经济预测陈诉》草案指出,自2002年以来,美元实际已贬值约25%。中国1。7万亿外汇储备中美元居多,根据有关专家分析,本年以来在人民币升值与美元贬值的双重夹击下,中国外汇储备每月缩水都在100多亿美元,相当于每月丧失“四艘航空母舰”。在我们还没有觉察、固然尚有人果断否认“钱币战争”时,中国已经遭遇重创。
 # ~: T- ]* i; H) X
 7 I' T: N# \- O2 q4 H# v  人民币怎样了! W# z9 M. ^% p
 
 " d5 V  ~  m9 R* n  一样平常明确,一国发生钱币危急的紧张特性是该国钱币的急速大幅度贬值。但易于被轻视或被疑惑的是,钱币连续大幅度升值着实也是一种危急,至少也是“狂风雨即将到临”的前奏。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元大幅度升值就是一场金融危急,而且还预示着一场更大的经济危急。
 7 o% b4 \, L5 }9 }9 L: E  人民币如今处于升值中。我们知道,中国发展的是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很受人民币连续快速升值的危害。中国有关部分对此有了开端评估: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出口增速放缓,红利水平降落;外贸出口每颠簸一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人~20万人的就业。在人民币不停升值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陷入逆境。4 g# c' y4 v5 [) b/ L
 ! D% x  ~0 F. Z) o0 m
 通常,一国国际收支连续顺差会导致该国钱币不停升值,人民币升值有这层逻辑。但因素更多的是,在不停升值的剧烈预期中连续升值。升值步调越来越快的人民币,本身已经成为人民币连续升值的紧张动因。在金融羁系乏力的态势下,巨额境外资源进入中国,人民币资产在金融资源掀起的泡沫中沉浮。人民币资产由“香饽饽”到“烫手山芋”,仅一步之遥。一旦境外资源出现大规模抽逃,传统的钱币危急则随即上演。抛售的是打杀,追逐的是捧杀。人民币,还是很让人担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