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们出半年报,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贸易商林总却在此中找到了一条“掘金密道”。林总自称利用银行缺存款,拿着1000万本金在两家银行间周转,半个月无风险套利了逾13万元。末了林总本金和收益全部得手,而某家银行却因林总的周转,在账面上多出了整整5000万存款。
# a# _$ X" P* Y$ D报表季里,和林总一样忙得不可开交的,尚有分管着某银行分行信贷管理业务的赵某。为了可以或许压低账面上的不良率、控制报表里头的房地产类、平台类贷款不凌驾总行要求的“限额”,他必须找资产管理公司或同业来代持,让资产暂时“消散”,待6月30日一过,再通过某种回购操持把这些资产背返来。
3 V2 Q, p) P' B) h# i2 j- j# C7 F% S6 b3 C p* y c
让报表数据平滑,让不良贷款“可控”,银行业报里的小动作微调年年有,这似乎也算是行业里公开的机密。1 N* Z" d: B: e
9 f9 ^* o! Y, k: H3 o8 S$ ^
显着只有1000万的林总是怎么“贡献”出5000万存款的?赵某的又是怎样让一批贷款从报表里匿迹的?本期第一财经“愉见财经”专栏揭秘银行半年报背后的那些“猫腻”。
6 {" i; ^8 r" T
6 s v1 e. ^. ?/ A3 q4 l% A* ^' V7 S) }& h- T
银行自动营销的“套利”
3 I( O- A$ w7 z# e' l" H/ U7 R, H1 D+ _4 h
林总的故事还得从他收到的一则手机短信开始。$ A' h5 Q5 l: R: k: H+ P# f
' o9 L/ F5 q! w* i+ M“尊重的客户,我行如今保本保收益的结构性存款收益率4.6%,现阶段市场贴现利率维持在年化4.1%左右,收益空间能包管在50BP左右。我行可将结构性存款质押开立银票供您贴现,银票面额可以是结构性存款金额加上到期收益。”林总把手机推到我眼前,发件人是他有多年业务关系的一家股份制银行(下称“A银行”)支行长。
% u5 z. Z8 a8 M8 Z" ^6 _彼时正是6月中旬。一方面,对银行而言,“630”月末大考近在眼前。愉记曾在采访中听闻,自从有了存款偏离度指标,本来下层银行的年末、季末拉存款冲时点的激动固然得到遏制,但个别仍缺存款的银行,也会把冲时点活动提早和拉长,不再是比及月末末了几天开始举措,也正是因此,自6月中旬开始,A银行的存款和市场“贴现”利率之间,就产生了倒挂。另一方面,对林总而言,6月股市大跌让他有另觅稳赚不赔生财之道的激动,用他的话说,那条短信算是“撞在了枪口上”。, T8 @ }2 n, f8 o* D3 y) S" ^
y+ P: M) W8 I. I7 [
林总很快从股市撤出了1000万现金,去A银行找了那名支行长。这单业务的具体做法是,林总在这家支行存下1000万半年期的结构性存款,年化收益4.6%。为了让林总可以或许套出资金,A银行再给林总开具半年期银行承兑汇票(下称“银票”)。
2 N) Q( z) N& ^% f: Y1 v$ P( o# z7 W% _0 J
在这里,林总和银行都险些没有风险。林总在A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一样寻常都能做到保本保收益;而A银行固然开出了银票,算是给了林总授信,但林总有相当金额的结构性存款作为全额质押。这单银票,没有风险敞口。+ s/ r' M# {2 C; J: h& n
6 P4 E0 k# K* O7 ]4 F最值得推敲的一点是,A银行的自动营销在林总看来“很到位”:开出的银票面额不是1000万、而是1023万,亦即把半年期结构性存款的到期收益一起提前开出——“知心”到不让客户垫付贴现本钱。
. E5 M3 I+ B' {! P2 E. r7 _" m9 [/ i) F3 k6 h
有了A银行的1023万银票,林总很容易在市面上找到可以提供银票贴现的机构或个人,彼时的贴现代价大抵在年化4.1%。也就是说,林总的银票一个转身就可以全额再变成现金,贴现本钱约20.5万(半年期)。如许一来一去,算大帐,林总净赚2.5万。
; E8 H# F! W+ y! v. z
9 {$ |% y3 g% D! q/ c4 v* T' b6 b7 c" A故事到此并没有竣事。贴完银票的林总可不愿这条掘金密道是一锤子生意业务。他拿着贴现得手的1000万又回到了A银行,重复上述业务。就如许,在6月末的两个星期,林总(用他本身和他现实控制的关联企业名义)循环利用了5次,末了一次A银行给出的结构性存款收益率升到了4.8%。林总一共套得无风险收益逾13万。. u1 e; M( ~7 W+ m
( V- M: T" l7 D& |1 A
账面上奥妙的5000万7 y$ ~$ x* ^9 c8 b; G
8 ^/ y/ S1 p, ?$ L5 ~7 F6 K林总的5趟套利,每次都在A银行存下1000万。这切换到A银行的视角,账面上存款就多出了整整5000万。据愉记后续采访所知,林总不是唯逐一个担当此营销的客户,这家支行也不是这类业务的原创者,这是该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内部关照的营销操持。. r o1 v! t d# [% S# T4 W5 ^& d) Y
0 O" N2 i% ~0 ]. ~0 c颇故意思的是,在得知林总的故事后,愉记在一次金融圈的饭局上遇到了A银行一名分行业务人士。愉记不由得问及此项营销,该人士不但体现知情,还称他们“也是从同业那里学来的”,且一旦有结构性存款和市场贴现利率倒挂出现,都可以开始营销。而在同一饭桌上,另一小银行分管信贷业务的人士听得津津有味。他称此业务思绪很有参考代价,“我们行也可以推广推广”。1 J, D- [/ m4 R; Y) \% E
& f) a+ r4 `. J/ s2 S5 k4 v( X
细究这一业务,值得追问的,不但是A银行账面上那奥妙的5000万,尚有林总5次开具银票背后所需提供的“贸易配景”显然也是虚伪的。而根据现行《票据法》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具有真实的生意业务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 c& L- q8 H0 R* T9 V
& `. Z' J& a$ q& }' B0 M- j1 S# o央行数据表现,上半年我国人民币存款增长11.09万亿元,同比少增3756亿元;6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31.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 n ~7 R+ T4 z e9 j! o% H" |
# p. J( W2 Q- r续贷“利钱本金化”
0 e) t" g: N( B; w. z
6 G! O) ~+ u R报表季里,和林总一样忙得不可开交的,尚有分管着某银行分行信贷管理业务的赵某。拜访一些能资助“藏贷款”的“相助机构”,为一些已经还款无力的贷款企业续贷并将“利钱本金化”,用足逾期90天让一些现实已该划入不良的贷款仍在“关注类”里头,是赵某每个年末、半年末的通例动作。4 R9 G& x1 T4 m9 Y! E2 Z& Y0 o
) D7 F# @# J" H9 l
赵某管这项工作叫“平滑术”。“不良率上升是一个趋势,但我们要‘控制’它渐渐上升。”他说。! L2 \. B5 ]+ n6 M$ J
8 F D* y. ]$ _) D& E而毕竟上,不少银行在分、支行层面所面临的环境是,上级行每每明里暗里都给出了不良率“红线”指标。所谓“红线”,即一旦不良率跳涨凌驾指标,主管行长就大概遭遇“就地夺职”或“专职清收”。
( q x& |# t b" b2 x
' l* y( L9 ]: s“时间换空间”是信贷管理人士都明确一条不良率控制思绪。这几天愉记在坏账快速仰面的珠三角采访,对某大行广东省分行风控条线人士的一个比方印象深刻。他说,管坏账如同管一个ICU病房,心田很清晰很多病人只要氧气管一拔肯定会死,氧气管就比如是续贷,给多少重危病人接氧气管能直接决定当期袒露多少不良,各人都在面临一个均衡标题。% P8 {( b4 ^! R# H% [% g2 G
! s6 \/ J$ ?5 q
赵某的想法与之雷同。他的一种做法是给还本付息均无力的贷款客户以续贷“利钱本金化”的办理方案,即续贷出原贷款额度的110%,此中多放的10%贷款,是让对方足以付出未来一年的利钱,保下这笔贷款在未来一年都不会跌入不良。
$ {% R7 y0 \8 { t
- r9 L9 C+ |6 o赵某的另一种做法是在五级分类里探求空间。由于贷款逾期90天才会被硬性规定计入不良贷款,因此“用足这90天,只要能放‘关注类’就放‘关注类’”,是赵某的应对之策。
( i+ M* ^6 v" I7 Q$ X! r9 _8 q+ o z6 O
赵某说,当贷款客户欠息即将满三个月时,会要求支行长负责盯客户“无论怎样先还上一个月的欠息”,即促使逾期限期从即将满90天收缩到60天,而贷款的本金归还则可通过借新还旧予以耽搁,以此保住这笔贷款不至迁徙入“后三类”。
( P( A s8 ?7 C! N
8 ~& n3 w# v u2 }也是出于这一逻辑,业内观点每每以为看银行半年报表时,关注“逾期”指标比“不良”指标更具说服力,逾期减值比也更能反映银行的资产风险环境。银监会克日发布数据表现,停止半年末,贸易银行正常贷款余额71.7万亿元,此中正常类贷款余额69.1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2.65万亿元。贸易银行半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09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1094亿元;不良率1.50%,较一季度末上升0.11个百分点。
" [: P2 }& {& K8 g I( ]/ x2 N9 c( P& l3 @
会隐身的不良贷款" {7 j: G2 o/ w6 \
( d# {* o$ p) l* e
上述这些做法,是让贷款不进入不良。而对于已经在“后三类”的贷款,赵某体现他仍有办法让这些贷款“出表”。
% e W4 o2 \5 h6 W2 S9 n2 t6 z) q$ P7 o; u H
“我们就找过资产管理公司、或是一些指定的关联公司,暂时接盘我们的不良资产。等报表做好我们再把这些资产‘收’返来。”# x) L6 }* S; Z" A
& ^! b. J' y; A赵某先容的做法是,银行会先给代持方授信,再由代持方用这些资金受让银行打了包的一批不良资产,这此中会有某些雷同于回购条款操持,受让方相当于一个不负担风险的通道,现实拿着银行准备的钱买走了银行要出表的资产,一段时间以后银行再收回资产、代持方收回资金并还上银行授信。而这一来一去两次兑价中会有肯定差额,相当于代持方得到1%~2%的通道费用。" _2 S+ d: X4 u
6 ]6 m6 S; k& E/ Z( r赵某增补,这种“出表”的办法在报表季不但可以用来“藏不良”,还可以用来“控限额”,比如一些房地产类贷款、平台类贷款、或银票占授信比例凌驾了肯定上限,都可以找“相助机构”代持,偶然候“相助机构”包罗银行同业。$ D0 @! s! b! G4 D
/ i" s1 c5 N. W
不外,出于银行出账每每比力贫困,赵某说,现实利用中还可以找一个贷款企业居间。比如,银行会让某须要大额贷款的企业(大多为房地产企业)提前利用授信额度,再由企业把这笔资金转给上述代持方,代持竣事后,资产回到银行手中,资金则回到居间企业手中。
/ x3 Y9 @& j0 c- V( K r' o! y$ v% w. ?
不少企业乐意共同银行如许做,是由于,一来,他们相当于提前锁定了贷款额度,二来,银行会在团体贷款利率上让1到2个点,这个差额每每相当于在资金不受企业现实利用的那段期间里,利钱还是由银行付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