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持续高发,不法分子利用通信工具、互联网等技术,根据受害者特点量身制作“剧本”,步步设套、引人上钩,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m! {7 U9 d) W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用上了智能手机,但防范诈骗的意识与知识不足,导致一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变着法子“攻击”大家的“钱袋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几起典型案例,希望广大居民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3 n4 m$ f3 ?* @" i) l3 ?3 d0 v H
01* m! W, K4 y5 C8 ~
想赚点“小钱”,不料因小失大
) W3 `2 U- A$ F11月6日,杨阿姨收到一条好友添加信息,加完微信后就被拉入一微信群,群中不断有人引导下载某APP做任务赚取佣金,杨阿姨前后做了28次任务,共获取佣金84元。11月8日15时,任务员联系杨阿姨,说有高分红任务,百分百盈利。杨阿姨选择了两万元的任务并向其账户转账20000元,做完任务准备提现时发现异常,对方要求转账提现费,杨阿姨这才意识到被骗,马上报警。6 E* A! A6 _: E. P/ a0 S! [! x
02) G( _7 b7 l$ n( m! l7 M6 q, Y/ P
网络购物售后陷阱,莫名其妙“被贷款”
! T( o/ P& D1 ^/ k! A& w( W/ a12月1日下午4时,在成都出差的汪叔接到一个自称某网购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称汪叔在其平台购买的酒有问题,公司将赔偿300元。汪叔一打开账户,发现真有一笔500元转入自己的账户,正当疑惑时,客服表示工作失误,多打了200元,声称占用了公司索赔通道,需要汪叔立即将200元归还,否则起诉。随后汪叔便根据对方提示下载某手机APP,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操作。就在汪叔正准备向对方转账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电信诈骗,便挂断电话。没曾想,再打开账户时发现自己已被贷款5000元。随即报警。
) h" B5 x+ M) ]) a03
) S! B( ^. G0 S8 ?“低息”贷款,竟让辛苦钱打了水漂3 {! b4 i- h* i1 l" {* m% o
12月13日,柴叔一大早就看见一则低息贷款广告,柴叔好奇的点开链接并下载APP,按照要求填写完资料,他发现自己授信贷款额度挺高,随即申请贷款,等到提现时,发现银行卡异常。柴叔连忙联系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称其输错银行卡号,需支付解冻资金12000元,而后又称缴费时未备注清楚,还需解冻资金24000元。直至第三次需要再支付解冻资金24000时,柴叔才意识到自己被骗,随即报警。. m6 R" n/ |( |; t
04
" t0 h" `' j6 F m% T" U+ y% j骗子当“领导”也是有板有眼的
- [! r3 m' m! Q9 l6 k5 @12月14日下午3时,刘叔收到一条添加好友信息,备注信息为“某某领导”,一看头像确实是领导,刘叔立马添加并闲聊了几句。15日上午,该领导给他发来信息,称自己有事不方便,需要刘叔帮忙,自己先给刘叔转15万元钱,让其一起转给朋友,并将转账记录发给刘叔验证。刘叔想也没想就自行先转账了5万元,转完后,“领导”态度转变,刘叔这才意识不对,去银行查询,发现根本没有转账进款。刘叔赶忙报警。
; e( f" N c/ E ~4 u05
: m$ t* l [2 V! N0 g5 Z+ d至亲也可能有假7 c: k5 B) M6 g2 g n6 M6 T; z
12月17日,胡叔收到在外地读大学“女儿”的QQ好友添加信息,手机对面的“女儿”对家庭信息了如指掌,几句话便获得父亲的信任。闲聊了几句后,“女儿”提出要求,自己要报清华大学教授的培训课,三门40800元,并将自己的教务处主任联系方式发了过来。胡叔一看,女儿主动要学习,必须支持,果断地将钱转了过去。几天后,“女儿”又要求报第二期课程,还需40800元。这时胡叔开始怀疑,立即致电女儿,才发现自己被骗。. f! ]) j4 M1 ^
预防电信诈骗看过来!7 B) o. I6 N" w- E* d
" S/ v$ [0 x. t6 {; F3 j# k5 x1 o9 [* j! A5 W
7 b! K( F. \! [' L0 h# H5 v来源:新邵县公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