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民通过婚恋网站结识自称金融顾问的网友,对方以"内幕消息"为诱饵,逐步将受害者拉入加密聊天群。群内定期发布虚假的"专家直播",通过伪造的K线图和资金到账截图营造暴富氛围。当受害者产生投资意向后,“客服"以"新用户保护期"为由要求先充值小额资金,待取得信任后便引导其下载某投资APP,并声称可通过"对冲操作"实现年化收益率超300%。在持续半个月的"模拟交易"后,该市民分12次向平台注入资金,累计投入相当于其家庭年收入数十倍的金额。当要求提现时,系统却以"账户异常"为由冻结资金,客服则不断以"解冻保证金”"税务审计"等理由要求追加投入。最终发现平台无法登录,损失金额超过其正常年收入。" B( u7 U% B* n+ t
(诈骗手法解析)
8 T U2 v8 T& D1 r! {6 @ 分层诱导机制:采用"社交引流-知识洗脑-分阶段充值"三步曲,初期通过"保本理财"降低戒备,中期以"阶梯式收益"刺激投入,后期制造"技术故障"阻碍提现。诈骗分子常利用加密聊天群实施"知识洗脑",伪造交易所资质文件、篡改交易数据,甚至雇佣"托儿"发布虚假盈利截图。
6 n' j& a3 m% O/ p# a# I 心理操控策略:利用"沉没成本效应",当受害者提出质疑时,通过"限时解锁""VIP通道"等话术施压,诱导持续投入。部分案件已与虚假购物、网络赌博等犯罪交织,形成复合型诈骗模式。
+ l6 I% r4 j# s$ Q (警示要点)+ w3 s% h! H3 b) W6 ^5 M# b# u2 E) }
资质核验:所有投资平台须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官网查询备案信息,重点查验ICP备案、金融许可证等核心资质。正规投资均有风险提示机制,对"保本高收益""内幕消息"等说辞保持警惕。
" ~: n9 p9 @( l" D4 o 防御措施:交易前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扫描链接,大额转账前联系银行进行反诈核查,发现异常立即终止操作并报警。建议建立投资"冷静期",单笔投资不超过月收入的20%。1 O2 R; w& O2 R3 ^
技术防范:关闭非必要支付授权,定期检查账户安全。涉及资金操作时,避免使用陌生软件共享屏幕,警惕"解冻保证金""税务审计"等新型话术。. J3 D4 V0 j' c* V9 W) L
(延伸提醒)7 ~" \% w$ E/ m% B$ G; s& ~2 `( S9 t
当前虚假投资诈骗呈现三大趋势:一是目标人群精准化,主要针对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人员或热衷投资群体;二是犯罪手段复合化,与刷单返利、虚假购物等诈骗类型交织;三是技术伪装升级化,部分平台采用区块链技术伪造交易数据。 Z4 Z# h5 ]. ? R8 O1 F, n# @" k H, v
建议:( R& Z. |) k8 C' [0 a$ Q) Q% T
投资前知悉《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相关规定0 A% `6 ~# y3 r3 c
定期参加金融机构组织的防诈培训: H0 k4 i8 w" e1 n
建立家庭财务安全预警机制,设置单日转账限额6 {8 ^% D1 h) R; N; m' H( i {
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 c% F1 M: U o2 f8 J
作为一家专业的反网络犯罪解决方案服务商,华企盾提示您:网络安全无小事,建议定期更新设备安全设置,警惕陌生链接和异常交易请求,守护个人资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