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夏心愉
, C: E9 _& Z! V% J$ _ E3 p- F' s; n
在资金链或已暗中紧绷之际,理财公司使出的一些欲盖弥彰的“新招”,每每让不明本相的投资人易掉入陷阱。当下,理财公司一旦轰然倒下,投资人面对最暴虐的结果就是血本无归。就此话题记者采访了多少平台的员工及投资人,梳理出理财公司倒下前几大“回光返照”迹象,供投资人参考。
8 i: z& S B7 M7 u2 Z* `& g民间理财公司在倒下前都有这些回光返照迹象当前,民间理财机构良莠不齐,题目理财平台正在渐渐袒露。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有着变相自融自担、调用资金等不规范操纵的平台,现实已只能靠借新还旧维持资金链,而且债务“雪球”不停滚大。
* J) E& T4 R' b% ?- e# E“我们从本年以来就在不停‘拉人头’、建新团队、给业务员各种名头的夸奖,就是为了能加大融资。”王威(化名)说,这是其所供职的平台“撑下去”的办法。王威是东部某都会一家投资总额已突破300亿元的理财平台业务团队负责人。
- D) u1 T/ R$ X* _+ H投资人陈某则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心。他在某平台的投资款,在早前,假如必要取用,只要乐意捐躯部门利钱,就可以在两三天内全部提款;但他近来有同样需求时,却被告知了一个“新规”:可以提款,但每个工作日最多只能提款20万元。陈某在此平台的投资额已靠近600万元,就算他“对峙”每天都提款,也必要一个多月才气取完。
! r$ ?# S2 K0 |! u% V. k, ]$ W眼看着题目平台一个接一个被曝出,理财平台的提款新规加重了陈某的焦急。“我都担心这公司一个月里会不会也失事。”他说。
7 J6 N. T- e0 o$ u) g6 f5 d, w如上述平台如许的新做法,各平台虽有差别却并不鲜见。
/ G5 a) ]' l, g; n, _“回光返照”迹象一:依托“夸奖政策”扩张王威说,他显着地感觉到,本年其所在的理财机构为了稳住产物销量不下滑,已经花招百出。王威总结了三大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理财顾问团队的扩招。作为团队主管的王威,之以是肯继续本报记者的采访,目的恰好是盼望能让记者帮他去业内打探其他平台是否有人要跳槽,他的团队急需扩容。, q; R# I* N5 D5 A8 N* E z$ y# K
“本年新设了一个‘满编奖’,就是团队定编几个人就必要招满几个人,招满就有夸奖。”王威正为了这个奖金而积极,同业有客户人脉的理财司理、保险公司编外的署理人等,都成了王威想重点“猎”来的人。扩招的目的就是拉动融资量。9 D# C5 d$ [0 {* M p7 [5 h7 q
第二个方面,是公司在年后对业务员抬高了业绩提成,而且新设了分档次的夸奖政策。比如,原来客户司理每月做到100万元才有夸奖,现在50万元档次也给夸奖,对新员工还新设了20万元档次的类似“新人达标奖”等。- [# `/ y- e7 q$ N; X. q% F) N; g6 Y
第三个方面,是对客户加大了夸奖方案。比如年前为了冲量,夸奖全平台投资额最高的两个账户以某品牌名车(使用权)。9 ]3 W* }$ l& `; x4 @8 g, {
对于这种给到客户的新增夸奖方案,某近期已经曝出资金链题目的理财平台一名投资人黄某向本报记者反应,该平台搞了游轮包船出游的回馈运动,并关照老客户因多出来500个位子,“存量资金在30万元以上的老客户,只要乐意续投10万元就可以加入”。6 Y$ z r: P- r* ?5 @9 f
一名金融机构宏观分析师在继续《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在经济低速发展周期里,“资产荒”是金融机构广泛遇到的窘境,连银行业都在为寻求好的贷款企业、稳住信贷资产质量而绞尽脑汁,规模扩张已经团体放缓。面对一样的市场环境和优质贷款子目难找的题目,理财平台假如还能飞速逆势扩张,这就必要投资人多长个心眼,多问一句“为什么”。
4 ]% h* t+ |. [0 j不外,能逆势扩张的理财平台、网贷平台等,此中不乏个别平台简直找到了好的业务模式或相助搭档,比如买通了某个行业供应链上的前后端从而形成了供应链金融模式等。但即便云云,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来,有风控履历的理财平台管理者善于将规模扩张速率控制在公道范围内,以使风险不会太会合;二来,越是操纵合规的平台,对其业务模式细节和投资人资金投向标的的信息披露越是透明;三来,理财平台不会和现实乞贷企业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关系(有些乞贷企业乃至直接就是理财平台的控股股东或子公司)。! U) z* j# {( h3 E
由此,某些理财平台资产端有什么具体项目暗昧不清,对借贷企业是谁及其财政环境能瞒则瞒,但在资金端买卖业务量却可以高达数百亿元,或是在前一年基数已经不小的底子上,这两年能实现融资数额翻番、乃至翻几番的增长,这自己就已有悖“知识”。+ K0 M2 A1 h5 P6 u1 [* L, o, C
“假如平台可以或许做到投资款与外部标的逐一对应、资金投向规范,就不会恐慌性拉动规模。恐慌多半是由于平台自身资金已有亏空。”上述分析师说。“e租宝”就是一个前车可鉴。观察数据表现,2015年6月尾,e租宝成交额累计80亿元,到2015年12月8日,这一数字已达745.68亿元。云云巨大的体量具体对应了什么资产标的?直到平台被查,投资人自己都说不上来。 ]& j0 D: D4 Q4 {
“回光返照”迹象二:提现渐渐受限一头增长资金流入,另一头,也要截住资金流出。
* G U* }2 \. f' b9 R' W上述投资人陈某遇到的题目是,原来只要捐躯部门利钱就能取出的投资款,“新规”下,每个工作日最多只能提款20万元,陈某在此平台的600万元投资就算每天都提款,也必要一个多月才气取完。7 {! E. X# ]4 e: c8 ]
上述近期曝出资金链题目的理财平台投资人黄某也遇到了类似“提款政策变革”的题目。但大概是黄某所投的平台理财司理缺乏管理的缘故原由,黄某称,自己和同事在同一个平台差别的理财司理那边购买的产物,要求提前赎回时,自己的同事乐成了,她的理财司理却“一口谢绝”。1 w3 e" ]! O" F5 W
黄某给本报记者发来她和理财司理对话的微信截屏。理财司理称,“一年期产物不能提前赎回”。但黄某称她购买产物时,理财司理曾经表现可以提前赎回。, Q1 _7 F4 Y# y4 e
“回光返照”迹象三: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大股东频更迭
1 F8 S, h: W4 P c“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换人很正常,但假如几个月内频仍换人,或从董事长、法人到高管层都大面积换人,是比力蹊跷的。”上述金融机构宏观分析师说。
8 w) J8 t2 ~! w+ y$ I2 O本报记者此前跟踪观察的与某着名供应链企业关联的P2B金融平台,就曾在2014年8月变动法定代表人,同月变动投资人(股权),9月变动监事,10月再度变动法定代表人。且根据公司一名前高管透露,在此公司两易法定代表人的背后,末了被更换上的法定代表人还是一名社会雇用的年岁尚轻的新员工。% ?3 f/ R' q% k' ^
2014年底,该家供应链企业资金链断裂。8 S6 h: `- R" f2 v5 L
某近期曝出资金链出题目的理财平台,日前也在其官方微信渠道发布了新任命关照,根据关照,平台的董事长和总裁全部换人且任命“克日起见效”。就此最新人事任命,关照中未提及任何董事会决定,难免让外界遐想到“换得匆匆”及背后的公司管理章程和合规题目。& s7 L; ?3 V! O0 H
查找法律咨询类网站或搜索引擎不难发现,关于公司停业前变动法定代表人或股东的追责、产业转移类题目触目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