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门开得不大,这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最大毛病,而歪路又缺乏合法的身份,这是我国信贷市场扭曲的关键。彻底化解民间借贷的风险,根本路径是开放金融。
1 x+ S3 l* o) h4 \4 h' W; x
o/ O/ t8 t, H' j( y/ } 国庆长假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携央行行长周小川、财务部部长谢旭人等,专程赴温州调研,探求化解以温州为代表的民间借贷大概引发的“中国式次贷”风险,并寻求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0 `" ]; B! [8 n6 Z3 }
3 {3 _; R! G+ D! ~ D
如今温州面临的民间借贷危急的根源,在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引发的全局性生存困局。
/ w: O* |$ |8 J) Y& a6 l8 ~
' O% p& I, P5 E; s8 V2 P! w* \. A6 u 根据学者辜胜阻的调研,江浙一带的中小企业,只有10%左右可以从
' @4 D1 `# \0 x7 }, m. c* n0 g5 o( M- A2 u9 [# T" E! v. S+ Z
银行等主流的金融机构得到贷款,80%以上依赖民间借贷生存。而在本年民间借贷利率创新高的情况下,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被堵截。
( h) j9 @5 R' Z. G" ?" t5 T2 }1 Y; L. r7 z5 u L! C
民间借贷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生命之源,但当这个生命通道付出的融资源钱最高达年利率180%以上,对中小企业无疑成了饮鸩止渴之举。如今出现的温州中小企业主“跑路”以致跳楼,大多由于资金链已经断裂,无力还债所致。
/ d5 a+ T% M7 j' k% ?0 O; m6 o
$ @) {9 N- J* Z# f# z 民间借贷年年有,但本年的民间借贷却蕴含着极大的崩盘风险。从以往的民间借贷看,不外乎三大流向:一是流向房地产;二是流向煤矿等资源范畴;三是流向中小企业。7 R# j' T3 ?5 j' S) q- o5 h( k
: B7 x. G2 D: p. I1 B6 h7 p 外貌上,这三大流向没有发生根本的改观,但在整个经济财产空心化和投资假造化的杠杆效应下,风险倍增:一是在房地产调控的情况下,流向房地产的民间借贷风险加大,一旦房价下跌,依赖高利贷维系的资金链肯定断裂;二是中小企业得到的民间借贷再次假造化,并没用流向生产,而是进入了房地产和更高的民间借贷市场,以钱炒钱成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告急缘故起因。
8 E2 X% |4 u& s. s k+ T) H& X# `( N
民间借贷徐徐与实业无关,而成了真正的伐鼓传花的赌博,一旦资金链断裂,将成为民间借贷市场出现雪崩式金融风暴的最大诱因。/ b* T9 y t9 E- J8 t6 t
" o. e) ]( N+ F8 v( e8 h# S' K 造成这种状态的根本,在于中国金融的不开放和把持导致的短缺。在金融短缺的情况下,加上信贷紧缩,稀缺的金融资源自然只会选择大企业,而中小企业就只能另辟蹊径,寻求地下金融大概非法金融。6 s. I# W( Q* u1 ?
x. I: P% A8 N! }" e
一方面,中国的金融体系不开放,把持,但资金的本钱又非常低,另一方面,民间的大量资金需求,依赖现有的金融机构无法满意,只能依赖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在狂热的需求下就会转化成风险很大的高利贷。因此,在主流金融机构无法满意的情况下,只有将民间借贷合法化、阳光化才是管理题目的根本路径。
4 N9 { I1 `4 Q3 a
( ]) E6 s9 H. c: H 温总理说:“民间借贷之以是拦截不住,就是由于民营企业有需求,而金融机构又不能满意。正门开得不大,那歪路就要开。民间借贷要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其目标是使它康健发展。但是我们不能由于必要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就不让它发展。”5 Z$ h6 U) Y7 {
! ^+ h! y, Z1 p0 D# A: m
正门开得不大,这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最大毛病,而歪路又缺乏合法的身份,这是我国信贷市场扭曲的关键。要彻底化解民间借贷的风险,根本路径是开放金融。这必要真正将中小企业提拔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靠维稳头脑和撒胡椒面式的接济,既无法补救中小企业,更无法化解民间借贷的崩盘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