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区块链行业比拼技术硬实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2 11: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到未来社会中可能无处不在的“信任机器”,脱胎于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凭借着其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属性,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 i* \" b: V3 Q. z 区块链行业比拼技术硬实力-1.jpg
http://www.simu001.cn/x124991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2 11: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到分布式治理,区块链正一步步脱虚向实,走向落地。在这一过程中,区块链作为一项前沿技术的重要性也逐渐成为了科技圈、金融圈以及学术界的共识。
- b; }. L! N, \" O6 z: W7 R8 N$ i8 T6 x9 [, e: y
在科技圈,无论是BAT、迅雷、京东等国内互联网巨头,还是IBM、微软等老牌IT企业,都已进军区块链行业。而在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区块链课程或成立区块链实验室,旨在研究技术应用及培养相关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2 11: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区块链的大潮面前,企业界与学术界也开始了融合的尝试。6月17日,迅雷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宣布成立“香港科技大学-迅雷区块链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适用于各行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并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区块链技术生态系统。% U6 ?6 N, D& {! o* c* s' {
" a2 r8 e* x# s+ J5 w& H

, Q, K  p8 J8 w$ \2 X$ H这也是目前国内少数几个由企业与高校联合成立的区块链实验室之一。据悉,迅雷与港科大联合实验室成立后,双方将在科研成就与行业经验方面共享资源,在一系列区块链技术及应用领域展开研发,重点研究领域涵盖共识算法、区块链加密、隐私保护以及分布式大数据存储等。此外,实验室还将就区块链技术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促进区块链在云计算、新零售、供应链、医疗健康与慈善事业等领域落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2 11: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众多领域中,区块链加密技术成为了该实验室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公开资料显示,香港科技大学-迅雷区块链联合实验室将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和实用性兼备的解决方案,以使第三方可在不获得原始信息的情况下处理数据,保证用户隐私等敏感信息不被泄露。
1 j  U6 n4 g$ W+ Q
2 H5 b( J( o" J- f区块链技术出现后,零知识证明也被视作是区块链产业不可或缺的底层技术之一。作为实验室联合创办方之一的迅雷,也寄希望于通过与学术界的合作,在区块链底层技术领域获得进一步突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2 11: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区块链行业比拼技术硬实力-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2 11: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产业融合助力中国核心技术弯道超车
, O$ n. B% J  I0 O: l' f! Q! p5 A' D, l6 V& k) y
在区块链领域,迅雷链的成绩有目共睹,这可能与迅雷在分布式网络中的技术传承有关。从下载工具服务商,到共享计算以及区块链领域,迅雷有着一以贯之的技术路线。
0 c: C- F, m, \/ ?9 ?& \' V5 V, ~
& P1 D  m. H% a$ L  ^, a. l4 q1 e9 L3 Y

) [$ {* X2 u: F0 e# ~/ ~( k$ C在下载工具时代,迅雷的脱颖而出,离不开其独创的P2SP(Peer to Server&Peer)技术。这一分布式内容传输领域的技术储备,在强调分布式网络的共享计算及区块链领域,依旧有着大量用武之地。
. ~) x' Y; U$ S- q5 @& W/ M4 _
  ~+ n$ Z6 N9 r然而,技术的迭代、进步,不可能一帆风顺。在迅雷链诞生和发展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一系列挑战。# j7 w; }. J. i) i0 S9 y

) x4 {: f! L' i1 F/ @4 {$ y# Z% b第一个挑战,是区块链的性能难题。+ N/ L* m8 W' w5 G8 @" s- _; I
# o+ P: e) j, \# J# |
2016年,迅雷旗下网心科技开始研究在原有的共享计算业务中引入区块链技术。共享计算,指的是借助智能硬件收集用户家中闲置的带宽、存储和计算资源,转化为网心科技旗下的星域云云计算服务。而区块链,则可以协助计量用户共享的资源、保证共享计算的公平性。/ v& S7 i- s) A+ e! I' P  j* m
8 B9 E" U1 ?8 P+ ^/ o* t
但在当时,主流区块链技术的并发处理能力只有每秒几次。而共享计算业务预期的用户规模,则需要百万级以上的TPS(每秒处理次数)。以区块链行业的第一代智能合约平台(公链)以太坊为例,其TPS一直停留在10-30的水平。曾经一款区块链游戏应用,就可以使整个以太坊网络陷入拥堵。这样的性能水平,显然无法满足共享计算的业务需求。! g' k  c& R1 X$ V* X( d% V" n
3 Z- c. l8 p0 e# I0 J
此外,网心科技将区块链视为互联网的基础服务之一,未来需要在不同场景中得到应用,而电商、物联网等大型商业场景对并发处理能力要求极高。区块链技术要想真正实现落地应用,高TPS是核心前提之一。* K, J9 I" ?& F+ P0 h* u/ C
4 B% J+ k$ F% f7 }
然而,性能提升却并非易事。
# ]: L% v& b  K- e- D, E. Q
* t( G& c1 F6 g& g( N在区块链领域,一项名为“不可能三角”的技术理论一直深入人心。这一理论认为,在一定的技术阶段,一个区块链系统无法同时兼顾去中心化、高性能(可扩展性)与安全性。换而言之,三者往往不可兼得。3 Z. W8 a8 {# ]# V+ t; ]5 T* n0 r- G8 v

0 R2 ~# L: p4 ?经过研发攻坚,网心科技最终推出了拥有百万TPS和秒级确认能力的迅雷链,很好地满足了面向大规模用户的区块链应用对于底层平台性能的要求。迅雷链提升TPS的方式,则主要来自于一项名为“同构多链框架(Homogeneous Multichain Framework)”的技术。简单而言,这一技术允许区块链平台上同时运行多条相同程序的区块链,并将不同用户的请求发送到不同的链上进行处理。这意味着,即使一条单链仅能达到1000级别的TPS,只要实现1000条单链同时运行,也能让整个公链的TPS提升至百万量级。2 Y$ X! T; r1 C6 ~" F
; d% C4 T) C: l6 M
今年3月,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发布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DCI标准联盟链体系,其预期的用户级别在亿级以上,最高瞬时爆发可达到每秒上千条,对区块链底层平台的性能要求极高。在搭建这一体系的过程中,迅雷区块链技术的高性能得到了验证。! @* L, R' P  P/ S: F& P* t

; n' ?5 i+ {% }0 b3 c0 o% p在区块链行业,另一个制约开发者的因素,是文件存储系统的缺失。在互联网时代,HTTP与FTP协议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中心化服务的文件存储需要。但在区块链时代,传统的中心化存储方案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许多从业者都期待一款去中心化的文件存储协议,可以满足区块链行业的技术要求。
" V) l6 K, W2 B/ X6 K/ A3 e3 e: }( H+ P" U% a1 P5 @
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雷链开发了分布式文件系统TCFS,使得大文件上链成为可能。在这一文件系统下,数据可以被安全切片存储,并仅允许授权用户访问。此外,文件的创建与每一次变更信息,都可以被事后追溯。
& ?: h- K0 {# `6 a1 u
( y; I# t5 I) ?; `+ v* a% \/ n在探索区块链技术落地的道路上,迅雷链在一个又一个场景中,发现了技术本身的瓶颈所在,又转头钻研底层技术,以实现应用场景需求。相比一些打着区块链旗号炒作的项目,迅雷链利用应用倒逼技术升级迭代,而非为技术生搬硬套应用,在浮躁的区块链圈,这一做法显得尤为可贵。5 H! t5 Y( T" _/ z+ `- j! E2 u
) q# A' G1 L0 V
在底层技术与应用创新的推进下,如今的迅雷链已落地于公益、云计算、新零售、供应链、医疗健康、版权保护等多个领域。在技术与应用、学术与业界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区块链从业者正在整合自己的行业力量,意图实现中国在区块链时代的弯道超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2 11: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的小伙伴,关注下本吧,每天会有新的资讯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2 11: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区块链行业比拼技术硬实力-1.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9 10:53 , Processed in 1.046843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