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广大群众又该如何预防呢?
0 ]+ v) P" W& q$ r% @一、多重验证% x. A( A4 A' X" n; k- l5 s. {
在涉及钱款时,群众要提高安全意识,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确认对方是否为本人。在不能确定真实身份时,可将到账时间设定为“2小时到账”或“24小时到账”,以预留处理时间。
, ]( O' Q* @# r) @: i此外,可以选择向对方银行汇款,避免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转账。这样做,一方面便于核实对方信息,确认钱款去向;另一方面,对方能通过短信通知得知转账信息。
: S' ~& t* x% x# ~' n2 C$ w- ~' H6 F; b2 `. m7 ]& q
2 y) B: G. m2 ]! v8 u二、保护个人信息) Z/ N. f$ M' R7 e! }, t& S! W
社交平台的发展加大了保护个人信息的难度,民众将越多的个人信息暴露在网络上,致使受骗的概率升高。
- k. b4 G9 c$ I. W" @4 i5 g为避免骗子借用个人信息实施诈骗,民众应当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以防止骗子利用AI技术掌握大量个人信息并对人物性格、需求倾向等进行刻画,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
4 e" D. a% Q( L( I% b. x Z* |8 |! ?3 P; y! a, e
. J6 z7 h/ h: o, T) n
三、相互提示,共同预防7 Z' T8 T& d' T, ^( t" c) [
青年人要及时做好家中老人的宣传防范工作。提醒、告诫老年人在接到电话、收到短信时,只要是不认识、不熟悉的人和事,均不要理睬,以免被诱被骗。$ v& x& \% c, s( Y
0 `2 g* f0 S" K
: k" f' @( x' \+ _ H四、拒绝诱惑3 h7 c) b2 K1 }7 s
民众应当避免占便宜心理,警惕陌生人提供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