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应对电信诈骗, k) `6 n1 \( e" Q3 ?, w& @
1.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
, N- @, z- O) I" n 2.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此类电话基本为诈骗;
. c3 H& Q, I) n, o 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 @+ h2 {1 H: O$ o
* z. y+ G. a- R6 S {0 @) u! t. t
二、防范电信诈骗“三不”4 D. @; `% i4 b* ?
1.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f: I) \- c+ C V
2.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 y0 h$ g+ d9 ^8 a) a \, \ 3.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_8 Y- J! g+ b5 |1 a* u2 s1 b
- O2 c: } N/ i; [6 E7 G三、12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5 f6 @$ L0 \2 L7 I8 P4 L2 r* H
1.冒充公检法诈骗。骗子分别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社保、医保”工作人员,用网络电话虚拟上述单位电话号码,以“恶意透支、社保、医保账户异常或涉嫌洗钱、贩毒罪等”为名,要求受害人将个人资产转到所谓“安全账户”进行诈骗,或让受害人登陆虚假的公、检、法网站查看通缉令,后再实施诈骗。9 z) ? R2 G/ Y2 h4 k
2.冒充领导、同事、朋友或公司老板诈骗。一是骗子通过非法途径获知公司老总或单位领导的姓名、电话等有关资料,假冒领导等身份发短信息给当事人,谎称更换手机号码,后再以该手机号码发短信诱骗被害人向骗子汇款;或者冒充单位领导、同事、朋友、亲戚等,采取直呼其名或“猜猜我是谁”的方式,以“临时周转、送礼给领导”等为名,要求事主向指定账户转入资金。二是骗子利用不法手段侵入当事人聊天群中,掌握受害人的聊天记录,待时机成熟之际窃取公司、企业老板的微信、QQ资料,冒充老板向公司出纳发出汇钱的指令,骗取公司钱财。
/ z- ^6 W1 ` N# q7 R- T; w. q3.补贴退税类诈骗。骗子冒充“财政、税务、卫生、残联、教育”等部门,谎称事主享受“购房退税、购车退税、新生儿补贴、残疾补贴、教育补贴”,向事主提供所谓的相关部门咨询电话,通过电话诱骗事主到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后通过利用被害人对ATM操作不熟悉将钱款转走。+ d' C) C4 i4 i7 \7 r
4.网络兼职刷信誉诈骗。骗子在网上发布“兼职刷信誉,给予高额报酬”的虚假广告,先要求事主购买首笔订单,并进行少量返利,后以赚取更多提成为诱饵,诱骗受害人购买多笔订单,从而实施诈骗。8 X, N, \. m' M
5.冒充军警购买帐篷、铁床预付定金诈骗。骗子虚构当地军警身份拨打商户电话,以赚取高额差价为诱饵,引诱受害人与所谓的“经销商”联系,后“经销商”以购买帐篷、铁床等物需先付定金为由骗取钱财。
& @2 |+ ~% z1 ~9 d5 h3 q$ e. T6.小额贷款诈骗。骗子通过发送短信或网上发布虚假信息,称可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受害人与其联系后,对方就以先汇款至指定账户证明有偿还能力或缴交保险,公证费等各种方式实施诈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