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费送鸡蛋”引人上钩 w4 V7 a2 l3 i4 @' Y! }
通过发传单免费送礼聚集老年人,惯用手段是“保健食品空盒换鸡蛋”。如在小区周边发传单,凡持传单前来听讲座可免费领鸡蛋,引人上钩。
% o& t- G6 P$ R( {2、假称公益活动、增加权威力度+ H. b v t* q- }
对老年人号称是由某个知名公司举办的公益活动,目的是向老年人免费普及健康知识。打着公益的幌子,吸引老年人来听,实则为推销产品做铺垫。
) y2 X# y/ {" b( | b/ S3、失实宣传,夸大保健食品效果' U0 R9 g. w4 \
“使用该产品1个疗程见效,永不复发”等虚假宣传标语是利用老年人担心健康的心理,诱骗他们购买。: j0 w' `8 b6 W ~# K; l4 [$ Z
4、门槛设限,拒绝年轻人$ w- H# m8 g! N) m/ u4 _
活动地点通常在头一天晚上才公布,时间通常定在工作日,此举多是为了避免上班的年轻人进入,事先向老年人配发入场证,即便有跟去的子女也被拒之门外,或是进入后手机等通讯设备不能随身携带。
9 _ k2 L r" ]* g$ u O5、入门先登记,套取个人资料
' ?, V4 d+ t! t Y1 D* [5 F" Z进门后让老年人先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姓名、住址、疾病等) ,通过聊天培养感情,拉近关系,评估其购买力同时获得好感,达到推销的目的。: J9 O* l4 ]' j: n$ K
6、“专家”“医生” 依次上场忽悠
8 h+ I6 n* T/ r/ X1 {请“医生”“专家”给老年人免费体检、看病,夸大病情和夸大讲保健食品的成分与效果,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的迫切心理,在吸引和游说下销售产品。% b/ i2 @) H, @
7、安排“中老年人”现身说法/ d1 X* E8 T: Q, P' h
一些“同龄”老人现身说法,介绍自己购买某保健食品的 “真实”优惠,通过食用某保健食品疾病有所好转等说法,使老年人打消顾虑,购买产品。
8 M% s9 \: m, y) P+ B+ v3 s8、服务到家,亲情回访
( B, i8 ~0 x" j8 c; W7 ]“销售员” 陪老人回家取钱取卡, 一路服务到底,直到钱款到账。对于被确定为重点客户的老人,经常“亲情回访”买水果看望,陪老人聊天,哄老人高兴,多买点保健食品。
8 A" u( `9 x9 }8 P* w9、“免费旅游” 实则大卖产品6 j& T% N6 @3 y
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名义是回馈客户,实际是“洗脑”,进一步渗透保健食品效果。参观保健食品生产车间,看到“真材实料”,更有甚者威逼利诱老年人购买大量保健食品。
' V# E0 o; S/ I: q7 [! _# P! l/ l- D
6 y, H; V- c0 \" W$ g/ G% M! W3 U( v
10、新出“存钱”政策4 k1 C# Y* G3 s, P' b
鼓励老年人往“销售公司”存钱,给较高利息,比如10%的年息等,而存钱的客户买保健食品有更多优惠,但钱存进去,便有去无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