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谨防3类高考诈骗,还有“老掉牙”骗局让多人入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30 09: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高考成绩已经公布,广大考生及家长在查分、填报志愿时,谨防落入以下3类诈骗圈套:2 l# Q" u/ R, V! A' f) |8 V
利用虚假查分网址诈骗( ?7 e9 W5 E, |& |) v: E8 L
不法分子利用群发短信等方式,向高考考生及其父母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诱骗对方点击链接,输入身份证号码、姓名、手机号码,并绑定银行卡账号等,从而获取考生信息,之后进行诈骗;或者在链接里设置木马链接,诱骗对方点击链接跳转木马程序,从而读取、拦截手机短信、银行卡信息等。
3 H" @& J! D: J, w. A/ k 谨防3类高考诈骗,还有“老掉牙”骗局让多人入坑-1.jpg
0 ]6 W# n. L  U  j0 S7 y( F( `, \$ V  {# N( g
警方提示:高考查分请认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查分网址,不要随意点击带有“查分、录取”等关键词的陌生短信链接,谨防受骗。3 Q9 V4 C: S5 g' q- N" ?
利用虚假录取通知诈骗' F# e) v2 g3 a5 p$ ^
不法分子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向高考考生及家长发送伪造的录取信息,让考生提前将住宿费、学杂费等打入指定账号。2 Q0 K6 ]" N9 x9 c5 N/ R
谨防3类高考诈骗,还有“老掉牙”骗局让多人入坑-2.jpg
8 @! T. e1 c4 M' o( V, ?( C; A/ o
& m# Z0 u1 D4 o6 I  u警方提示:家长和考生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录取信息,不要相信“三无”录取短信、邮件。* d* [6 i8 Q5 C; W" D
利用虚假助学金、高考补助等诈骗
+ C3 R' |5 H$ a5 n不法分子利用一些高考考生家中经济困难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谎称可帮助新生提前申请报考大学的助学金、高考困难补助等,但是必须先交报名费,并声称可以全额返还。4 v% {" W) P+ S$ T6 b: B
警方提示: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部门人员的电话,称可以发放补助、助学金时,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联系求证,切勿轻信并提前交报名费。
; `" L" @5 l( z4 I“老掉牙”骗局仍有“市场”6 U4 T8 Y# R1 J$ w
此外,因为疫情,很多人居家,触网时间增多。有些人看到QQ群、朋友圈里发布的挣钱信息,禁不住诱惑参与其中,上当受骗后才幡然醒悟。3 v; p: D- `0 D  }; Q
冒充客服诈骗- @$ j7 H6 m& ?! a3 Y! R1 g- w% \9 D! U
许女士称:自己在家里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产品的客服人员,称许女士网购的某产品无法发货,给许女士3倍的赔偿,让许女士添加对方微信协商退款事项。许女士扫描对方发送的二维码失败后,在对方的指导下开通了支付宝借呗。* d8 n; s- J2 N) A
对方让许女士借款18900元到自己的银行卡内,称这是他们商家开通的借呗,让许女士留285元赔偿款,其余转给对方。许女士扫描对方发送的二维码,购买了8张1000元的购物卡转给对方。后对方要求许女士再转账11000元,许女士查看支付宝发现被骗,遂报警。
5 n0 ?) B. \7 C- h) m! S7 q诈骗手法:骗子冒充客服人员,以产品质量存在问题退款、无法发货等进行3倍赔偿来吸引受害人,取得受害人信任后,发送虚假链接,或者引诱受害人从其他APP贷款,然后将钱转到其指定的账户。
1 |) W4 B% [# l2 x6 A5 o0 ^兼职刷单被骗
8 p. q/ x8 z5 j! P* i  @郭女士称,自己接到电话,询问其是否需要刷单赚钱,想着在家还能赚钱,郭女士便一口答应。随后,对方让郭女士加了QQ号和QQ群,对方在QQ群里向郭女士介绍刷单操作方法,让其点击某购物链接,并告知其不要付款,将链接打开截图发给对方。很快,对方发给郭女士一个付款二维码,郭女士付款后,对方给其返利50元。尝到甜头的郭女士连续刷单12笔,累计向对方付款63750元,获得返利3758元。2 v$ \' i! ?' o* v
最后,郭女士表示不想再刷单,对方称必须继续转账才能退还本金,郭女士意识到被骗立即报警。; i! o; F/ c, ^
诈骗手法:骗子利用招聘网站、兼职QQ、微信群、短信、邮箱等发布虚假兼职信息,先以小额刷单返佣金为诱饵,然后以完成刷单量、刷大额度单、系统网络故障等各种借口,要求受害人多次转账,答应给受害人24小时、48小时退款,然后销声匿迹。
2 j, o" H& v. p# T( ~/ f, @网络贷款诈骗! n, {. D; B1 a" `/ c! t+ H
陈女士称:自己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平安口袋”贷款的广告,因需要资金周转,于是点击打开,填写个人信息,签订电子合同,之后添加了客服微信。对方要求陈女士向其银行卡转账2万元作为资金验证。陈女士说自己没有钱,对方称已签订电子合同,违约金是5万元,要求陈女士向对方银行卡存入1万元。之后,陈女士收到平安银行互联网账户开通信息,将收到的某银行的验证码发给了对方,随后收到扣款1万元信息。对方又以验证资金、流水不足以及交纳手续费为由,让陈女士转账4万元。陈女士转账后,对方迟迟未放款,陈女士发现被骗后报警。8 Q* ~% r% d* |: w  r
诈骗手法:骗子会在各大网站、QQ微信群、视频链接等发布贷款消息,引诱急需资金的受害人。骗子在放款前以保证金、手续费、解冻费、流水不足为由,诱惑受害人转账,从而诱惑受害人上当。
0 h4 r/ C( e5 _* m4 a- V来源:牡丹江网警巡查执法
http://www.simu001.cn/x215227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5-2 20:24 , Processed in 0.587696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