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和区块链的关系,是这么近又那么远。在区块链从业者的眼中,科幻承载的是一种未来感和技术理想,它超越现实又接近未来。* l& O4 n" h0 W8 b' M% I
长铗在创办巴比特之前,是知名的科幻小说作家,曾经的「屠龙少年」,正用行动去兑现「计算即权力」的预言;比特大陆把推出的人工智能芯片命名为「Sophon」,其灵感来自于《三体》中「智子」的英文译称,他之所以在乌镇峰会上演讲,仅是因为想和刘慈欣同台;理科生、新闻评论员、科幻作家、比特币早期投资人、量子学派和2140社区创始人,斜杠青年罗金海,用最科幻的文笔书写区块链的故事;……
在科幻爱好者的眼中,区块链代表的是一种现实感和价值实现,它既是技术也是哲学。/ f& e$ t3 ^3 r7 v7 q* k
科幻作家刘宇昆在小说《拜占庭同情》中,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同情网,让捐赠者的钱避开中介机构,并发行「同情币」作为捐赠的激励;同样是科幻作家的陈楸帆,在《人生算法》的想象中试图这样一个问题:当交易与支付完成数字化,区块链以无法想象的方式改变人类社会时,一场黑客攻击将如何影响每一个人?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在《人之岛》中,对全球智能系统--「宙斯」进行了描写,「宙斯在世界上有千万座不同的巨型服务器分布,以区块链技术为基地的存储特征保证任何一处的摧毁都不影响全局」; Z4 X5 u" Q+ W. w- w
如果科幻是一部未来史,那么区块链就在这未来史中,无论多么虚无和缥缈,它始终有着历史和现在的影子。正如刘慈欣所说,「区块链最让人惊叹的一点,就是用数字技术来建立起了一个稳固信任体系,而以前这种信任体系是由某些外部的政治力量,像国家这些建立起来的。虚拟世界正在逐渐离开现实世界而独立,或是取代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中的许多重要的因素,都逐渐在虚拟世界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