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被盗用涉嫌洗钱、银行卡涉嫌诈骗、医保卡涉嫌盗刷违禁药品”……近年来,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手机越来越智能,电信诈骗的类型也是层出不穷。
+ { F* D, Z( ~, m2 z& n) J2 B
4 J- a2 q% I5 S1 N5 N
( @% P: H! M) ~2 g4 i+ e! W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_' e" E6 | S8 {* r2 Y9 F
$ T3 K% ^3 c6 }0 `" S7 p
8 t1 z: K4 e, t类型一:仿冒身份进行诈骗6 a8 f1 Z, ~4 ]1 {# \
7 g8 C" I+ l' O
) t" P* W* |6 L s2 b% X
不法分子通常会冒充成公司老总、秘书等身份,电话给下属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让受骗单位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实施诈骗活动。0 ?7 t& C- _' z
4 v# q* V+ G7 B x* f$ D* C! C0 z4 i p9 L6 c& o! r1 Z
他们还会利用木马程序等盗取个人信息,用视频画面冒充亲友与你聊天,骗取信任后便以各种理由要求汇款实施诈骗。更甚者冒充公信力强的公检法工作人员,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犯罪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将其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以此实施诈骗。# n. u# a( Y7 E$ H) f1 m
- ?; W: Y+ w$ s# y! V) _4 F4 \' H
+ w4 ^( F0 b" S类型二:购物类诈骗: E4 t) z: D5 K% K) Q1 i
7 n m G' w' H* I( `( Q% \9 T
7 }4 x; h- h$ ]! Y% W' ]. E不法分子通过冒充网店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缺货或商品质量有问题,要给受害人退款,引诱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或扫描指定二维码,从而实施诈骗。% a l4 H, Q* u, v. i" E
: ?% p& i1 ] K! G* F; T
8 u) [& I& s3 w, R- Z! ^9 j: ~. g类型三:活动类诈骗
, S, `% {" W6 O% C5 A* m0 @' F+ E5 T/ Z8 Q
A! K# H4 c* x; @2 z4 N
不法分子通过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的信息,利用大家爱占小便宜的心理,要求参与者提供姓名、电话等信息,不仅如此,套取足够的个人信息后,他们还会以获奖需缴纳保证金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 Z) Z$ F$ {2 [+ V& F$ t7 O7 w
* S7 h* y# [' K l* f
+ c* Y7 O; T# {0 P2 p) x
类型四:虚构险情类诈骗
' u: \0 t% y$ N( z- E) {
7 p6 g {3 X3 W& c7 s" ?- D% \* l% B: u8 H( U0 [) E
不法分子通过扮演亲友、绑匪、公检法等角色,虚构出车祸、绑架、手术等情节,利用受害人的担心、着急、害怕等反应,让其转账。
- M4 R4 y0 K3 p, z% q) R. p9 v+ ~2 h4 d( r5 g
% x2 ~ ~7 h0 f( s
类型五:日常生活消费类诈骗
1 l' [4 }, _; ~
2 d' |9 f% B/ y/ ?7 m8 l; g6 [8 l: o$ v
房租、水、电、煤气及机票等方面的消费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不法分子通常通过群发欠费、航班取消等类型的短信,让正需要缴费、出行的受害者将钱转到他们的账户中。
7 y! |/ ~ H3 y( N6 y) R' Q$ x: B4 z6 i0 [4 ]
0 a2 D( C) d" g
其实,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电信诈骗,也是可以辨别出真伪的。
, R3 |( ~2 V* l2 |
: X3 v3 s% ]& i! d; F
- L' e& D5 J) T温馨提示:
. u; P' q' w* G做到“三不一要”:陌生信息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陌生账户不转账,受骗要及时报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