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广大贴吧朋友们近一年的强烈呼吁和建议,以及经校党委常委会报请教育部和陕西省同意,长安大学终于迎接、来了电类大牛新校长李树涛教授来掌舵,以往的校长要么属于交通土建类,要么属于机械类,电类大牛掌舵尚属首次。这是长安大学的幸事,对李树涛校长个人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无论是交通运输、交能应用、汽车机械、遥感测绘还是土木与地学等方面,李校长的科研项目、课题和成果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R( m, Z7 p2 ~
2025年7月16日官宣李树涛教授为校长后,已经半月有余,仍未见李校长的公开活动报道,个人理解为李校长肯定已开始紧锣密鼓地调研学校了,只是其活动没有公开而已,也有可能李校长是比较低调务实那种校领导。学校那么多校区、那么多部门、学院、科研机构、那么多试验室、那么多学科和学科带头人,翔实调研估计至少需要一个月,最终还要召集大会碰头决策给学校开处方单。
3 q1 i) L5 J% b6 {2 H关于长安大学的现状、突破与未来,本楼主已有发帖,详见:https://tieba.baidu.com/p/9318495112,供李校长参考。在这里,给李校长十大建议目标,也供参考,也权当作为是为《长安大学“十五五”规划编制》所提的个人建议吧。8 J# `7 o0 ?) i: o0 Z7 i
-----------
. l, \" q, O' d3 v9 C6 z( b( F一、李校长个人发展定位建议,要做好持久为长大奋斗直至荣休准备。
$ E- H% x/ P x* r5 x1、任期规划:建议制定10年发展蓝图,建立"学科建设年-人才引进年-成果转化年"的阶段性目标体系。李校长1972年生,大概率近3年内能当选中科院院士,院士可以延长至63岁退出行政岗位,刚好还有10年黄金时间,这10年里李校长可以效仿和升华湖南大学目前校长段献忠的先进治校经验,完全可以将长安大学脱胎换骨,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60名。退休后,利用其院士权威身份,还可以出任长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或国家级科研平台主任,继续为长大的学科建设和综合实力提升添砖加瓦。
9 L& W% n1 t, I$ h8 B. W. i2、工作方法:推行"走动式管理",每周至少安排2次基层调研,建立校长-教师-学生三级对话机制。
% n$ K1 C. i* G- [0 a$ @+ m3、作风雷厉风行:敢抓敢管,打破学校的旧秩序,根除三校合并沿袭下来的后遗症,革除帮派和山头陋习,任何老教授和教职工子弟没有特权,任人唯贤。
: b! q/ s, `- K5 |; K9 A4 ~4、科学合理调配资源,综合平衡交通运输工程、地质资源与资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几大学科的发展。0 |2 \% ?# P+ [6 D% c+ n( b# ^
5、尽快组建自己的机器人团队:长安大学目前已有机器人团队,但实力很一般,期待李校长尽快从外面(包括其执教过的湖南大学)引进一些大牛来,尽早开展学术研究和获得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4 I8 z9 ^" @/ Z7 ?! [
----------
4 z: B/ U9 N' \2 k; a二、新工科建设目标。5 J5 j9 U- h9 t' @
目前长安大学在湖南的招生分数逐年降低,位次已到2万名以上,很多传统的和土建类专业严重拉了后腿,学校除要合理地调整部分专业外,一些必须有的土建类专业也要减少招生人数。
+ v# X# K8 o! L建议增设以下新工科专业:低空工程与技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智能建造、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智能医学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空间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海洋机器人、应用化学(非新工科)等17个专业,目前长安大学有84个本科专业,完全可以从中置换出来一些已有专业。% K3 }% _5 w8 z' ?' ?
---------. s$ d' R0 Q; g* T9 v8 _( h
三、学科建设拓展目标。; Y9 T$ f, q. z. q
1、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 u w3 }/ @2 I2 F5 e
到2032年,力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能进入世界双一流学科;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能纳入陕西省双一流建设学科。
& }: j' p9 B- W# ~1 E0 \2、学科建设目标:7 Y' {" [* I2 q8 B
李校长治校这10年,将有2026、2029、2032、2035四轮学科申报期,希望以下学科能得到长足发展。
( p' j9 U( S ]⑴一级学科博士点成功申报学科: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地理学、统计学、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公共管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这17个目前已有硕士点),以及物理学、系统科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低空工程与技术(这6个要尽快申报硕士点),一共有23个一级学科要能成功申报博士点。加上已有的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截至2036年年底学校将有3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力争2030年获得学位自主审核权单位。
" t% H0 h! E% W) }⑵专业博士点成功申报学科: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风景园林、会计4个专博,加上已有的4个专博点,截至2036年年底学校将有8个专博点。' r0 R% f' f/ e+ k
⑶硕士点成功申报学科:' u/ n7 }" J5 U; H, t) J) m
新增物理、化学、系统科学、生态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天文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技术、低空工程与技术16个,即电类学科全布局,也即截至2036年年底学校将有50个左右的一级学科硕士点。
2 T( Q5 f- ^/ l& v⑷专硕:加上应用统计、数字经济、审计等专硕,其他专硕点根据学校需要增设,这里不再罗列。
0 M3 `( X( j% E8 W( W3、交叉学科培育。
$ ?( X8 F5 A$ l, i4 |) o⑴设立"空天地海一体化交通"交叉学部(2026年启动);/ x4 w# g9 J# Q
⑵建设行星科学研究院(2028年前对接深空探测国家战略);
3 \9 d3 V3 f0 v0 `* O+ }; p' F⑶交通能源融合工程,整合交通运输工程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优势,聚焦氢能交通、车路协同能源管理等方向;
/ N9 Z H" Q1 H8 F" E5 |2 E' w⑷低空经济与智慧物流,对接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融合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智能建造等学科,开发无人机物流系统、无人机医疗救急、低空交通管控平台等应用场景;9 E1 N9 X5 t' M& v) d
⑸数字孪生与交通元宇宙,依托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平台,构建"数字+交通"交叉学科,重点突破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技术;7 B4 x/ f8 P7 T, Q- ^
⑹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科,整合机械、控制、计算机、信息、仪器、电子科学、软件、光学、集成电路、材料等学科,打造智能交通、深空探测、深地探测、深海探测等特种机器人。
6 z _% G& `% r7 [/ ~0 Y4、学科群打造,建议11个群具体如下,本楼主也曾分析过,详见《长安大学学科群布局规划(截至2036年,可设11个学科)》https://tieba.baidu.com/p/9611769305?pid=151889205311&cid=0#151889205311。( I/ W! Q4 Q4 }- O
" N. h8 s) x/ O$ T2 _
* n' A$ w9 _( Z--------- \! |& \( \; Y: T/ J4 \. x. d$ ~
四、科研平台建设; }! e p1 U! g4 k0 ~
截至2035年,长安大学牵头的国家级科研平台至少3个,比如绿色公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慧交通装备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及智能装备创新建设平台、车路协同智能重点实验室以及其他一带一路重点实验室等;协同合作的国家级科研平台至少3个。每个已有或拟规划的一级学科,要有一个牵头或共建的省部级以上的试验室。" x8 B! v+ x1 \
-------- f% ]; e& i% E7 O% M
五、师资队伍和国家级人才建设
' z+ J7 @; w c1、每年引进博士(含博士后)师资100+120名,前100名为已有学科计划,后120名主要为现在到2032年这7年间向电类学科、低空、航空宇航、船舶海洋、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倾斜新增教学科研人才。2 \8 H/ C" R& H3 q$ R
2、国家级人才培育每年不少于10人,其中青A、青B人才每年培育各不少于1人。
8 z$ C, g: b4 v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每年不少于150项(其中面上项目不少于70项),国家社科类项目不少于40项,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以上项目不少于10项。
L$ ]' Y9 u4 D+ ]4、2029年开始,主持的国家科技奖每次获得不少于2项;主持的省部级一等奖每年不少于10项。* H9 |- I- _6 t9 n/ I
5、博导每年新增不少于50人,硕导每年新增不少于100人,学校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基本持平(6000:6000左右)。) n! r* v( X, J3 o9 F! z
----------
. a1 @* J. i& n六、学校综合实力提升
! x. d, y; D6 w2 _4 u- U, o5 U1、学科评估,截至2032年:
8 f. X0 A1 n# s% Z) z# J⑴确保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进A+或A;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3个学科进A-;( T- o$ O+ Y7 \0 ^0 m& c9 v
⑵机械工程、城乡规划学2个一级学科进B+或B。 U& n& t1 o# A
⑶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进B+或B;5 g _# F/ N# \$ S0 t
⑷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地质学等6个一级学科进B-。) f) V; P5 m6 ?1 K& L! W8 P8 \- u
⑸地球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安科学与工程、地理学、建筑学等学科能进C+或C。$ `, m7 ^2 Q" W0 a% z
⑹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力争进C-。: l3 r, [1 I7 z7 A1 U% N
2、ESI前1%学科,截至2032年:
/ d' z# g7 `1 H# U) ^4 O: G! t' {⑴ESI前1%学科达到12个;" i$ ~ s) L: T
⑵ESI前1‰学科达到3个;# I; V. e, |4 L8 Y7 S' y
⑶ESI前万分之一学科1个。+ G8 ~/ H+ @8 I6 t8 O+ ~
3、财政预算:到2030年,学校每年的财政预算不低于70亿元。+ F2 {! W3 Z7 v5 y, i
4、学校综合实力提升:到2032年,学校综合实力稳进全国前60名,彻底摘掉“末流211”的帽子。
1 ?! f) F5 x n; f; j' \------
+ S$ `# {6 M; m* o s七、校区规划与学院调整; J( i9 m/ ?0 \$ d+ }
1、校区规划建议:北校区即渭水校区:本科教育重地,转型新工科教育示范区;南校区东院和北院:打造高端科研孵化基地 ;南校区西院:将建筑学院也移至北院或北校区,建设国际教育园区,以及冗余资产盘活。
4 t3 f- [, J6 ?( K2、学院调整建议下:" ^* w. R0 c. D9 Q# n2 v( B
增设(或改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计算机、电子信息、空天信息、空间科学与技术学学院,也撤销一些机构,最后调整为26个学院,所有学院的院长至少要由国家级人才兼任,如青A、青B,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 m+ A) h+ p2 }( V, W8 Y
目前学校的电类学科建设很缓慢,本楼主也有分析,详见:《关于长安大学电类学科的现状分析、发展路径与建议》https://tieba.baidu.com/p/9571424036?pid=151814792701&cid=0#151814792701,在这里可以将学校的电类学科如此划分:% ~8 M( i0 K# L# U
1、电控学院、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院两个院合并,组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跟湖南大学新学院设置一样)。包括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校正在申请的机器人科学与工程二级交叉学科,以及拟拓展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组成大院;1 y% {, n: S# z0 g4 ^0 ~* d
2、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空间安全、软件工程三个一级学科从信息学院拆分出来,组建新的计算机学院;
- z$ I `" c" `* n0 v3、老信息学院更名为电子信息学院,保留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将老电控学院的电子信息专硕的集成电路方向移至电子信息学院,重点考虑拓展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光学等学科。
! l V7 |. |$ s% ]4、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仍在能源与电气学院发展。
, s4 J5 X# k- o, g( l* n" R+ }+ r9 i# ^: z2 A0 O: w, U
+ Q% l6 n3 Q" E# w* c6 ]( j------------
" f( U6 o2 o) i# g% C八、国际交流建设/ W, T; O3 X7 U' M$ }
立足"交通强国"国家战略,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到203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通类高校国际合作典范。# [" K2 S" d. G3 a8 {7 F
1、核心目标体系$ c3 @ A+ K/ r. Z
⑴三大标志性工程
# _3 t! ~: |- O9 t N6 P"丝绸之路交通学院"建设工程:2027年前在哈萨克斯坦等5个沿线国家建立分校,每年招收300名沿线国家留学生(含100名学历生);国际科研合作攀登计划,与MIT、ETH等顶级高校共建3个联合实验室,发起"全球交通可持续发展联盟"(G-TSA);师资国际化提升行动:外籍教师占比提升至12%(现为8%),每年选派100名骨干教师赴海外TOP100高校研修。
$ C. P' |3 \) R7 e' P# O2 p⑵ 三大基础性建设
" l/ H5 I: a: M/ z: a) r全英文课程体系:2026年建成50门全英文授课课程(现为23门),开发《中国交通工程案例库》(中英双语版);国际认证突破:交通运输工程等3个专业通过ABET认证,加入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ENAEE);国际会议品牌:打造"长安国际交通论坛"(每两年一届),承办国际道路联合会年会(2028年)。; p# a! ]/ q i: T4 T7 X
2、两大保障机制2 p' R/ r+ u. Z. y
⑴国际化评价体系:将国际交流纳入学科评估核心指标(权重≥15%);建立"国际影响力指数"年度发布制度
- A7 i! R% O- P1 B: d5 ^⑵ 资源保障方案:设立1亿元国际化发展基金;建设"国际学者公寓"(2026年投入使用)
- Q3 C( a- \0 V. T1 t7 d---------------
- F* R1 w" b0 |9 z; h% O2 Z- R九、学生就业和升学
4 p5 X( k7 l4 g/ z% G1、就业:推行"1+1+1"模式(1门职业技能+1个企业导师+1年顶岗实习),整体就业率不低于82%。
, C( @* L9 v) c+ b+ t$ }! }' |0 e2、升学:设立"本硕博贯通计划",保研率提升至20%。
' d- D1 p) i8 [3 o6 H& F--------------
% i4 y4 D/ d4 m+ g9 O6 |十、学生生活环境建设2 U5 D! ]! q, I* i
1、宿舍:2026年前完成空调100%覆盖;校园网络全覆盖。# d7 T& J8 @6 x" @
2、食堂:引入智能结算系统,人均就餐时间缩短至8分钟。$ l. U% _1 Y1 A: p7 ~. J5 _$ D
3、运动场:增建夜间发光跑道。
! v) V2 X9 [* L- l! `# G" j4、一站式社区建设也即智慧校园建设6 ?5 L$ v Q% M1 E
⑴开发"长大通"APP,整合课表、缴费、报修等30项功能 。
: f; K" l: Z, \- ]⑵建立电子离校系统,毕业手续办理压缩至2小时内。
$ G- t F& n, |. F/ U---------------
. S0 D: w' D! [# Z7 S结束语:以上是为李树涛校长提供的发展目标与建议框架,旨在推动长安大学在"十五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议将目标分解为年度任务,建立PDCA循环管理机制,同时注重特色发展和差异化竞争,在交通强国战略中找准学校定位。期待这些建议能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助力长安大学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