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货市场摸爬滚打这些年,交易早已像呼吸般融入日常。早上8点睁眼先打开文华财经随身行,成了比刷牙洗脸更自然的仪式;盘面的红绿跳动、均线的交错缠绕,看久了竟比窗外的风景更熟悉。至于早睡?晚上23点前睡觉几乎是奢望,要么在复盘的K线图里拆解白天的行情,要么盯着外盘的波动盘算着隔天的策略,连梦里偶尔都在跟止损止盈较劲。偶尔静下来望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总会忍不住问自己:我们对这一行的热爱,对每一次盈利的执着,对市场规律近乎偏执的探寻,最终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l# o* L1 j( @0 C+ P) [0 g
是为了账户里不断攀升的数字吗?是为了精准预判行情时的那份成就感吗?这些固然是支撑我们在波动中前行的动力——毕竟,盈利是对”专业”的证明,是让这份热爱落地的底气。可当深夜收市,复盘时看着数字跳动归于平静,却总在某个瞬间恍然:那些数字、那些判断、那些在涨跌中炼就的沉稳,终究是为了托举更重的东西。是想在父母遇到难处时,能像小时候他们把我们护在身后那样,稳稳站出来说“有我在”。不必让他们为生活的困境犯愁,不用因琐事辗转难眠,只想做他们晚年最踏实的后盾,让他们能卸下操劳了一辈子的担子,安安稳稳打打麻将、聊聊家常;是想给孩子一个不用慌慌张张的长大环境,不必让他过早体会生活的窘迫,能在该读书的年纪安心翻书,该奔跑的日子尽情撒欢,用自己的肩膀为他挡住风雨,就像当年父母为我们撑起的那片天。而选择把交易当饭碗的我们,骨子里总藏着点“不安分”。不喜欢朝九晚五的约束,厌烦被条条框框捆住手脚,说到底,是向往那种能自己掌控节奏的自由——不是逃避责任的散漫,而是能用专业能力为家人托底的同时,还能守住一份不被他人定义的生活。这种对自由的执念,和对家庭的责任拧在一起,成了支撑我们熬过无数震荡行情的隐秘力量。原来,我们追逐的从来不是盈利本身,而是盈利能兑换的爱与责任。8 _- t2 |$ ?6 K
期货的行情会因政策转向,会随供需波动,但爱与责任,是唯一不受市场行情左右的“硬通货”。交易这行,最磨人的从来不是技术,而是人心。当连续亏损像块巨石压在胸口,账户数字一天天下滑,连呼吸都带着沉甸甸的窒息感,挫败感像潮水般漫过头顶——你明明已经把图形看了又看,把策略改了又改,甚至熬了几个通宵研究持仓数据,可屏幕上的亏损数字还是像在嘲笑你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