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私募论坛[http://www.simu001.cn]【大盘走势】 [4 S ^4 H* @4 j8 s. L
早上大盘两市双双低开低走,技术形成走弱,整个早上以震荡的方式消化技术死叉,在早盘时死叉修复完毕,但是中午市场出现了(部分银行停止接受中小创股权质押)的消息,利空市场利空中小创,导致午后开盘直线跳水,放量杀跌,券商今日全程无护盘行为,银行保险护盘无力,创业板暂时强于主板,因此暂时未出现千股跌停的现象,但是尾盘下杀带量,5日均线没有站上,且3000点未能站上,说明市场对于下周的预期依然是不看好的,对于破2850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尾盘回落依然是伴随较大的量能。; L; U5 c: Z, w0 L( l* y; K, o
这个现象说明,下周一早上行情依然不稳,盘中我们也提醒了大家不要激进进场。
6 ?0 n: g6 l) F+ f7 z9 P由于今日尾盘的回落,美股走势也会较弱,因此周一惯性回落的概率较大,若周一惯性回落,回探2850,破的概率也是存在的,破了之后,会有一个分时攀升,无量依然会回落,技术60分钟走弱,日线级别的反抽被午后下杀破坏,因此短线是市场继续寻底的过程,2850不是铁底,说明会破。但是底部已经在这附近了。因此此时低位,市场越绝望,机会越近。
5 A5 Z& u8 ?) N8 _) Q如果继续回落,按照目前的速度来看,市场几日就会出现触底的现象。因此近段时间已经是2016年的大底部区域了。
, i4 E ^1 D/ a* z0 j3 z7 n- P! o从买盘监控来看:
. h$ |! e2 @% ^股灾第一次,买盘于6.19日开始缓慢进场,6.29日和7.1日达到最大,持续流入至7.10日,市场在买盘流入7.9日共计10个交易日开启止跌企稳。反弹的高度是3373-4184共计600多点。
# T4 N: x0 B5 G9 P( `+ C% t0 O2 B: `股灾第二次,买盘于8.24日开始缓慢进场,8.26日买盘达到最大,持续流入至8.28日,市场在8.27日起开始反弹,反弹高度是2850-3500,千点反弹。
/ }2 o1 N. n, C _; V0 b" z0 G股灾第三次,目前监控买盘于1.4日起开始缓慢进场。目前1.13日进场量达到最大值,目前资金进场的规模,多于前两次股灾。目前市场暂未止跌,同时,买盘在继续加大进场
9 v, u( R2 }' k( H1 ~2 R这个现象,说明了,第一,此次股灾点位足够低,买盘足够多,足以支撑一波大级别的反弹行情。
) _" j8 \ t! B. H1 T, P第二买盘逐渐加大,说明市场即将到达底部区域,2850之下就是多方挖的黄金坑了。底部区域不杀跌,买盘进,市场必然会起,只是买盘进场是分批而为,因此市场越回落,买盘进场越多,直到市场没有抛压之后,没有卖,市场不敢买,那么早已经进场的买盘,轻轻一拉,就能启动,市场观望的资金才能追涨跟风。
\' X& C- _ [第三地量的出现,在9.30日出现的地量是1566亿,行情当时也是在这里真正的企稳反弹,当时的点位是3039点位,而不是新低2850。因此这意味着市场触底创新低后,短线攀升修复市场人心,直到不再有恐慌出现的时候,地量出现,转机出现。
7 \2 ^' o; h2 Z& ^2 [ 综上所述:2 h. Y" m) G' u
1:短线反抽被破坏,市场加速赶底,2850会破,不破不立,底部就在附近$ V- r% a. e* p6 o5 m
2:买盘分批进场,囤积较多,市场短时间内触底后必然会有较大的反弹出现,因为买盘进场足够多,点位足够低,空间足够大。足以支撑反弹的跨度4 j+ u% C2 v, ]
3:等待低点,信号是地量。0 Y3 ~2 M# ?. q
个股目前已经接近了前低附近,那么这种情况下,不建议大家杀跌。再2015-2016期间的,三次股灾中,技术是无效的,但是市场只要投机行为还在,只要市场不关门,永远都有机会。
$ A" Y8 n/ c& g( p$ p+ Z股票账户中的钱,只要不出局,永远都是变量。投机和投资相结合,行情安全的时候,可以搏收益赌暴利投机行为;行情不安全的时候,价值投资是散户的最终保护。
% |3 Z; B8 [/ m& f7 ]8 N短线技术会暂时失效,我们下周主要以股指期货,沪股通,以及市场资金流动等数据来监控市场的触底启动的信号。3 [3 D/ F ~ [6 Q0 i
底部位置不建议反T操作,因为底部随时会到来,底部出现的时候,市场都是后知后觉的。因此选择持有现在的珍贵筹码。以时间换空间,这句话绝不是安慰大家。A股不会崩溃,这次国家不救市,就是为了走出真正的市场底部,物极必反,福祸相倚,因此机会必然在绝望中出现。
# U$ U1 ]5 [) j$ r% S行情运行至目前的点位,只希望大家做到一点,拿得住股票。
' e$ v+ l7 R* t$ i, H/ ^1 u
K3 @3 H5 h1 a e 私募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