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私募论坛[http://www.simu001.cn]正确的补仓操作,不仅是对摊低持股的成本、提高获利概率有很大的好处,而且对增大交易机会,激发操作活力也将会起到明显的作用。但是在平时的操作之中,真正能做好补仓操作的投资者并不是很多(底部较低的成交量便会是佐证)。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没钱补”——高位买入时已经处于了满仓的状态;二是“没胆补”——虽然留有资金,但还是担心再跌;三是“没法补”——既有资金、也想补仓,但不知道该如何去补仓。! D. f, ^# Q$ _2 M
`: H$ l6 C" T$ R' Y4 }# v, y% X& Q( ?) m$ Z1 @' l! Z1 P2 |
7 b) K( p& a( ?' a8 P6 N6 q$ Y要想通过正确的补仓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既要增强平常操作的针对性,妥善的去解决“没钱补”、“没胆补”与“没法补”等难题,又须要把
* t$ J! a$ T4 { W8 [, H: w握好实际补仓的原则性,把补仓操作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补仓操作须要把握的原则归结起来共有八项:
4 {% `4 @. M N/ d: _! C c- ]低位补仓的八项原则:4 ^) \. [. {5 L, v1 j
一是大盘:企稳时补、不稳不补。如果当整个大盘位于见顶后的始跌阶段,行情既未止跌、也未企稳时补仓,只能会增加筹码的“受套面”,加快市值的“缩水率”。 E: n( w; `5 {$ F; d, F+ L4 `
二是股性:熟悉的补、不熟不补。如果对参与补仓的股票基本面和股性都不是很熟悉,就会加大补仓操作的盲目性,心中无数、底气不足。如此补仓,当然很难会有理想的结果。9 I6 [$ I* k1 b2 K
三是业绩:良好的补、不良不补。一般而言,准备补仓的一些投资者应首先选择业绩良好的公司进行补仓,对于业绩出现问题的公司原则上不可以加仓。虽然从最后结果来观看,一些问题公司并不排除存在股价大涨的可能性,但从稳妥的角度上考虑,仍然不宜去参与这种问题公司的补仓。
* x% e6 t @6 V% d1 [) `1 A: J 四是走势:起涨时补、破位不补。从技术层面看,补仓强调的是一个稳妥的原则,所以,对于一些长期位于上升通道的,二级市场走势比较稳档的公司,当股价突然转势甚至出现破位迹象的时候,应放弃补仓。相反,对那些长期下跌、表现不佳的公司,当出现了起涨迹象的时候,可及时跟进。& x4 s: g% w5 [' [, U! E3 Z
五是涨跌:大跌时补、大涨不补。在补仓的时机上,一般选择在相关品种大跌甚至急跌的时候买入。须注意的是:一些涨幅巨大、获利丰厚的公司,持仓主力时常会借行情的启动而进行出货,辨识不清、补仓不当的投资者会在这种股票大跌的时候补仓,也有可能成为一个不幸的高位接盘者。所以,大跌时补、大涨时不补也有一个前提,就是历史的涨幅不可以太大。' L& z2 b8 W0 R3 Z# F* g
六是盈亏:正差时补、反差不补。对于之前已经卖出的筹码,在补仓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这一原则,在卖出的筹码中出现了下跌,有正差收益的时候进行了补仓。反之,当卖出的筹码出现上涨的时候,没有正差接回机会时则不宜补仓。实在想补仓的,也须耐心等待一段时间,等股价回落后再“正差”补仓。
. D* C3 `) S* n; ~ t* u 七是节奏:回调时补、反抽不补。在符合上述补仓原则的基础之上,在实际进行补仓操作的过程中,还须要注意补仓操作的进出节奏。特别是要做到:在待买股票回调、下跌过程中要逢低吸纳,不要在反抽、上涨中抢筹。
" @. \6 ]# i. z 八是仓位:轻时可补、重的不补。在补仓时,还要注意单一品种占整个账户市值的比例,按照“控制仓位、做好搭配”的总要求去进行补仓。当单一品种的仓位未达上限时可以进行补仓操作,反之则不可以进行补仓。即使对某一个品种情有独钟,同样也一定要坚持这一原则: s) S# x& N8 }" a$ b* M7 P
总之,低位补仓就是一个“综合艺术”,只要把控住自己的心态,不断提高操作的技艺,才可以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陷阱早作准备、应对自如,才能在补仓操作过程中进出有度、把握主动,最终才能达到熊市少被套、牛市不会踏空的目的。
1 ~/ K" S/ Q/ M+ x' m----------------------------------------------------9 @0 k( g. W8 u; h' g5 [. b$ k
严重声明:近期发现不少所谓的分析师原封不动的在将我的博文抄袭后放在自己的博客里面,对于这样的抄袭行为笔者严厉谴责,并不排除后期付诸法律手段去维护博主的权益,你可以去转载,但要注明出处。7 R+ L/ |9 M& T
8 z$ ?3 G' Y& {2 C! j
8 {( |; ~- M3 v$ z5 V! U. g1 W$ m. b
# V. C$ P* o. l; {4 W, L2 D 私募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