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租宝”是中国风起云涌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一个缩影
3 g" }; |. i6 W 击哥在度娘里搜索了“e租宝”三个字,你猜猜,正文边上出现了多少家雷同P2P平台的广告?28家。
+ b+ j# q \$ O3 B: o& a5 |4 A$ o- \* \
! q$ H) M- h: n7 u1 L% _$ M! Y& K9 l 再搜索下“投资理财”,在一长串推广链接下方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理产业品大全”,泉源是百度产业,此中有大量100元起投的年化收益高达15%以上的产物。这着实就是当下中国风起云涌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一个缩影。
- C( U$ r9 Q$ U( T$ {0 L4 g: f2 T# Q0 D* M1 z
\) @' `: T8 a) C3 k, Q0 \7 @ 找一两家着名的VC投资,彰显自己是互联网创新力气而且不会跑路,接着去几个大传媒平台投放广告,如百度、央视、央广等,借他们的名誉背书,然后发行一些风险极大的产物却包装成“低风险高收益”,再然后到线下开各种理财会,紧盯中老年生齿袋养成他们不绝往内里投资的风俗。
6 K% b* T; J' ^" s
% s3 z C6 I$ `# b& M: s& T
2 t# Q( {6 @9 J ?5 A. |+ _ 末了呢?末了一样寻常有三种环境。着实击哥也乐意信赖,这帮创业者大部门是不想跑路不还钱的。他们最好的出路是,刚开始的资产收益着实覆盖不了资金资本,但是依靠恒久谋划占据了市场,用户开始继续较低收益的投资标的,而标的资产的质量精良,终极实现平台“生态化”。 * Y, t0 `, f: S" [) p
8 \3 `+ ?$ A: [9 l& D
% S& y9 u$ D+ n9 f8 x* F8 T% L 第二种环境是,投资者始终要求较高的年化收益,而根据风险定价原则只能匹配一些较高风险的资产,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绝发展,某些风险较高的资产并没有失事,大概失事了一部门,但剩下一部门的高收益覆盖掉了这批坏账,那么,平台也算是“康健”。 3 _. o) y! K% f. q0 I2 }
3 w5 g; _$ {3 z$ A
2 ]# {2 L% o6 T 第三种自然不必说了,就是雷同“e租宝”的了局。遗憾的是,击哥以为,现在的局面发展下去,这批平台会越来越倾向于“e租宝化”。 6 @' D2 D6 B( C' y4 I
( b$ S3 G1 ?' H# X4 z: x
# \1 Q1 _: I" Q4 e) C 起首,大环境不支持前两种好逻辑的嬗变。中国经济当前的两个紧张趋势是“资产荒”和“去杠杆化”,而且这是由GDP增速降落以及结构调解带来的恒久趋势。 0 N6 ?+ Z! j- M2 e
" ~9 d( O9 o8 L4 z
, n% v) P. O, e2 x
这肯定带来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质量好的资产包黑白常稀缺的,而融资平台是泛滥的。那么,优质资产肯付出的利钱水平肯定会越来越趋低,但平台为了吸引用户,要么咬咬牙自己贴钱给用户来购买此类低利率资产,要么就要花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本获客,说服用户继续这些资产。这个结果是较为善良的,只有资金气力特殊大的平台才肯这么做。 + c9 z% w( ]1 D9 a: w" g
" d4 Y7 j5 F% Y+ y+ y3 I: K 2 W/ t8 k4 c/ S9 o& ]7 G( B9 \
第二个结果就比力坏,资产质量差的企业或个人也想乞贷,那就多付点利钱呗,这没什么不对,也是主张利率彻底市场化的经济学者的目的,但是标题在于,这些类P2P平台为了吸引投资人,低落获客资本,并不会告知他们资产的真实环境,一样寻常会形貌为“以往均按时还本付息”。 , v2 |8 [+ a% d3 K2 J
7 ~/ c' Q, P# { |' H
, f5 a8 p2 q- Z' R% K
然而,在整个社会去杠杆化的本日,资产质量差就意味着要不绝寅吃卯粮才华生存,由于银行等渠道早已不愿通融,所谓“以往没有赖账”是创建在极其脆弱的沙地上的,只要有一点点不测发生,每每就能容易坏灭该资产链条。
# k8 w Z* I2 `9 H8 t
1 g2 z x5 r5 {$ m; j
% |4 D/ T1 x0 u- O" U/ Y; K 其次,羁系缺位和媒体出卖名誉让劣币驱逐良币。“互联网金融创新”成为一句时髦标语后,许多变乱就变得不可摒挡。金融的本质着实就是资产交换和加杠杆,而这两点都是既难于事前羁系,又难于充实评估风险的。 ! x, m7 \" q7 I7 g
2 R1 \/ K' r5 z9 p 2 u- {) u$ L1 o$ N6 h
本日我们看美国的金融海啸,现实上也是泉源于“创新”,对大量高风险资产不绝拆分组合,再举行保险和评级,然后形整天文数字的有毒资产。
' [. ?( ]+ f4 E6 n
" ^6 i+ v$ E4 ^7 F/ h$ _
+ ]9 Z" w6 p9 T( ? 客观地讲,美国当初固然乱搞,但还是比中国现在这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做派要严谨规整得多,资产保险和评级固然在海啸眼前依然不堪大用,但是在事后整理善后上依然发挥了巨大作用。 8 A/ A% o' _ X, A, j9 H
3 L) d" l7 a( C a4 Q$ [, V
6 m0 c' v4 N5 R- m8 V C. V 倒过来看“e租宝”这类企业,随意刻画金融产物属性,掩藏风险,扩大收益,投资方向不明,以致大量地用QQ群、微信群流传,完全没有合规性可言。 " U5 S4 z! E4 ?' m) B, x$ f
. N4 T2 Z& ^8 z0 m- d5 Q8 i4 y
; Z* H7 E6 ?0 S9 t
更可骇的是,在没有评级,没有事前风控的情境下,金融羁系机构也一派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要没闹到用户团体上访报警就放任自流的状态,媒体也不管自身属何性子,一味迁就客户,用自己积聚多年的名誉为之背书,终于让市场里的有毒资产不绝地加杠杆。
9 ^- B) B/ w3 U" y3 R! p
3 e, g% [6 j! s, l U0 E
) F, V; D) W0 Z$ O8 s5 |6 x2 [ 金融资产一旦可以随意加杠杆,尤其是有毒资产可以以很高的利率勾引不明就里的群众来加杠杆时,其病毒式的流传速率是惊人的,而一旦发生风险,则是要全社会为之买单的。君若不信,看看半年前刚刚发生的由于杠杆爆仓引发的股灾就知道了。
5 n& U6 ~2 e+ V P$ r* ~
& W# G7 ]. W! t3 t( N$ ? / ]! U( z; s* S. }6 E! g0 f
末了,也是最恶劣的环境是,在金融市场的管理上,我们看不到当局在雷同管理互联网造谣的那种刻意,而这两个标题处置处罚不妥对社会的杀伤力险些是相当的。 ! {7 @- l, ?) R4 V$ a
9 I( d1 ^+ A3 v2 j, z, m, K
" d% R+ u2 e* L' k* S3 @
“e租宝”等变乱出现后,击哥最担心的是出现雷同平台的“挤兑”,要知道,这些平台险些都没有计提多少资源作为灾备的,而它们又都没有国家书用作包管,一旦形成骨牌效应,肯定导致大量用户本金受损。 4 a) b. c; [! B* {& }
% W1 l1 l9 x+ u' E
4 J/ r. q* E2 G+ m" x# q 文末,击哥讲个切身履历的事。某次碰到一个创投大佬聊起他投资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企业,击哥问他红利模式安在,大佬略思忖后说:“末了都是靠老头老太赢利。企业紧张靠吸引不懂金融的老头老太成为客户,敏捷干大然后上市,我们退出给券商投行,券商退出给打新股的,打新股的拉高,终极牛市竣事的时间,股票和资产都在他们手里了。”
5 R: p+ ~ t9 J& i) [* }; R! ^$ o
" i1 Q# J7 X; @; l% @4 o' U
非但此类平台放任自流没人管,网络上大量地方“贵金属生意业务所”、“石油生意业务所”、“原始股定增”等横行,羁系单元也均缺位,只要没有团体上访就无人干涉。
5 |, v' K0 O" L$ C7 V* R! }. E- \) j
& Y5 [, Y9 F- ^' r) U5 v
如果不趁“e租宝”变乱好好整理一下互联网金融瞎创新的歪风,全社会为此付出代价的时间点,并不迢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