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9 }% ]/ h2 M9 E' {10月29日,新京报记者下载安装分期乐APP,该APP弹出提示哀求对手机定位。
& H& M, H- ~+ \1 z9 n5 D( p* K+ B( z. C+ Z) }
- I: \- U N- k. [
: {2 k! D! o# P* s0 t1 A5 B11月6日,新京报记者从数据中介手中购买了100条用户数据,用户涉及乞贷用、速贷之家等多个平台。 软件截图 , E) Y% A" r* x: | l) A2 W" U: K, r
0 N9 S9 A4 A3 m' Z# X4 p; J
/ T% F" H" y7 \, t2 E' U6 K& L
* F$ F; _1 v: `( {; d11月6日,新京报记者从数据中介手中购买了100条用户数据,用户涉及乞贷用、速贷之家等多个平台。 软件截图 ; t7 l* W& q& x
+ `5 O" m$ @, }0 m: J' k- b/ h# k
迩来主打“小额”、“短期”、“凭光荣乞贷”的网络现金贷款成为迩来一段时间的社会焦点,高红利的表象下,资源纷纷参与抢食,公众则对其发出有关“高利贷”的质疑。
) R8 A- ^- }1 O8 r C) U. a9 d有关现金贷羁系的呼声也不绝于耳,继11月4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发声,公布“守住不发生体系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之后,11月7日,公安部出台意见,重点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和涉及互联网金融、证券期货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突出经济犯罪运动。三日内两部分发声指向金融风险。 . m' P" {. g [
现金贷为何会引发诸多争议?高利率之下,乞贷人又会在现金贷平台面临哪些“陷阱”?从业者的生态究竟怎样?
0 _9 X! L" J( n从本日起,新京报经济消息推出《透视现金贷》栏目,从条款、弊端、借贷风险等多方面全面分析现金贷,力图还原真实的现金贷现状及其所面临的灰色地带。 # T3 A( M" T# h
11月7日,公安部出台意见,重点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和涉及互联网金融、证券期货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突出经济犯罪运动。这是三日内,第二家发声严管金融风险的部分。 ) S5 C" O1 y8 u+ S U' {
随着10月18日趣店正式上市,有关现金贷游离于羁系之外,怎样羁系的话题已经被热议了近二十天。同时,现金贷的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 , a; ]7 h% I1 A: ^
在暴利的驱策下,资源巨头纷纷入局,令现金贷平台的混战进入“肉搏”。在这场战斗中,用户无疑是平台争取的重点。
6 ^1 v7 W* v( R8 l+ ]+ D% A在新京报记者的观察中,各大网贷平台的贷款数据以每条0.1元至1.5元不等的代价直接出售给须要购买数据的人们。别的,一些专门买卖业务数据的网上平台也开始出现。
9 L7 P r/ r' ?3 O8 r9 F争议出如今现金贷APP的“获取通讯录权限”,许多现金贷平台的条约条款中,都有一条内容为“授权第三方机构获取客户信息”的条款,有声音以为,这给网贷用户信息泄漏以致信息倒卖留下了口子。 ' M& S" c, |1 o& o& M
【买卖业务】
; k5 W$ T' x% t* g0 `' |& I用户数据0.1元至1.5元/条
( k. l9 j7 d- N: D5 {新京报记者观察发现,用户资料在现金贷平台与中介、平台与平台之间倒卖已不是机密。标价则根据数据的“新旧”程度而定,代价在0.1元至1.5元/条不等。 / J+ O/ _* j$ F! E
11月6日,新京报记者到场了一个以交易数据为紧张业务的QQ群,群里常常可以看到“求购意向高贷款数据”,或“寻贷款数据,有的来聊”的消息。记者随机接洽到此中一位求购贷款数据的人士,其表现“曾经以一毛钱一条的代价买到了自称是‘数据库’中的信息,但这些数据很烂。”而当记者扣问其购买数据的目标时,该人士表现是为了“举行推广”。
5 h7 F7 z+ e2 O- Q“用户资料在现金贷平台与中介、乃至其他现金贷平台之间倒卖已经不是机密了。”曾从事过网贷公司信贷员职位的张博(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为了快速开展业务,信贷员会找中介购买曾经在其他网贷平台借过款的客户名单,再接洽这些客户。而对于一些已经在自家平台注册了,却没能乐成放款的客户,现金贷平台也可以选择将其转手卖给其他平台。”
; z$ ^5 R6 V* a7 c5 r# i7 s+ |6 ^# E张博告诉记者,根据目标用户的差别,数据的代价也差别,并没有一个通用的代价,通常是两边议价。“对于时间比力久的乞贷用户代价就自制,一毛一条的代价都算贵。而对于一些没有欠账和不良记载,乞贷时间还比力近的用户,他们很大概率没有被其他家贷款平台骚扰过,属于‘一手’用户数据,推广起来更轻易,代价也可以卖得更高。如今现金贷平台为得到一名新用户所付出的引流资本大概高达数十元。” ( |6 s" D; Y' Q! D2 h
10月29日,新京报记者以购买网贷数据为名接洽了一名贷款中介,其表现,可以以1.5元一条的代价向记者提供来自各大网贷平台当天的贷款数据,数据内容包罗乞贷人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乞贷金额等。
' U( g8 @! O, C随后,新京报记者颠末议价,以1元一条的代价向该人士购买了100条数据,这些数据涉及乞贷用、速贷之家、新浪轻松借等几十家平台,并附有乞贷人在该平台上乞贷的手机号码以及姓名;该中介提供的另一条数据中乃至还标注有乞贷人的乞贷用途,如“创业贷款”、“学业贷款”等。
I' ^$ K! V3 M4 g1 K但他拒绝透露这些数据的泉源,只夸大“各大现金贷平台的数据都有”。在张博看来,这些拥有“内部一手资料”的贷款中介有大概来自现金贷平台或现金贷平台互助方。 ( H* a; T$ W: W4 w
除了中介个人倒卖之外,新京报记者也发现了专门买卖业务数据的网上平台。 7 L/ a8 k( c h' P/ {
11月7日,一名资深数据贩子深红(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发起你从电脑网页走,到大数据平台去找,会有人给你搞到。”
3 F& E/ {' }; s2 @$ r$ @: F在深红的引导下,新京报记者找到了某家“大数据买卖业务平台”。深红称,这个平台紧张是包管买卖业务,以是可以杜绝骗子的出现,而且客户比力高端。具体利用方式就是根据你自己的需求在平台上发布买卖业务信息,今后会有“供应商”接单,如许就可以寻求到想要的数据了。
+ z v( G: c' Q' D( T6 l3 [11月7日上午,新京报记者登录了该平台,在该平台的“最新需求”一栏中,记者发现一条信息表现,有发布者渴望购买乞贷额度在500元至5000元的客户和乞贷被拒的客户数据,并给出了5000至1万元的代价。 5 z$ v0 \* A- n$ m: Y
【催收】 / n Q' h9 K" E! y1 x& ^% N n7 O
催收方“挂钩”乞贷人通讯录
& f" z$ s R! l8 B0 N据业内人士透露,当乞贷人打开一个网贷APP时,其个人信息和通讯录中的亲朋信息就已成为“透明”状态,这使得不少人在绝不知情的环境下一连接到“催收电话”的骚扰。
* m. m! ]6 d& o& {* }在接连收到多家平台的催收信息后,刘老师有些无奈,都是同一个乞贷人,但自己与其并不相熟。 . r: S5 L/ |7 {1 P2 F: V
来自用钱宝的一则逾期信息表现,贷款人周倩(化名)乞贷1400元,已经逾期25天,并提示刘老师转告周倩,在下战书一点必须处置惩罚欠款。
$ o P# p$ g2 u6 G“只是大学社团的学妹,算得上认识,但并不算熟。”刘老师表现,除了用钱宝,发过催款信息的平台尚有飞鼠贷、乞贷宝、拍拍贷等平台。 U: ^ Y; J, B% ~- j% U7 y2 w2 w3 F
“在我告诉他们,我本人也接洽不上此人,而且不熟之后,会有一段时间没打电话大概发短信,过后换了催收职员,又会重新打。”在微博上点名用钱宝之后,刘老师说,用钱宝偶合制止了骚扰,但其他的平台还是继续骚扰,“迫于无奈只能换手机号码”。 4 w+ g( @( _5 Y5 o) E1 n8 N
刘老师表现,也明确对自己造成骚扰的各个平台,紧张责任还是在乞贷人身上,“但骚扰的频率着实太高,早上七八点都有人打来。”
7 J0 _# x* h6 @3 w! S“说是别人填了我做告急接洽人,隔三差五打电话给我,很烦。”在收到邪术现金的催债电话后,林华(化名)无法克制心田的反感:“别人乞贷填我号码都不关照我的?”
% V( R# J$ Y2 B新京报记者相识到,在斲丧金融范畴的投诉中,“莫名收到贷款平台的催收信息”占了很大一部分。一位小贷公司业务职员先容,用户一旦逾期,给通讯录里的接洽人打电话、发短信是根本的催收本领。
1 o* m3 v& [( E# x# D1 a“当你打开一个网贷APP,你的信息乃至你通讯录中亲朋的信息就已经酿成透明的了。这统统都是从用户下载APP时点击同意授权开始的。”一名现金贷平台信贷员说。 " P" g2 s0 x V6 B: c
除了用户自觉设置告急接洽人,一些现金贷平台安装乐成后,也会主动获取机主通讯录、短信、定位等信息。
* A# D. L# F( H# l2 Y4 E' H) Z7 b10月26日,新京报记者下载中原斲丧金融APP后,APP中弹出提示,哀求开启“获取装备信息”、“获取装备储存”、“获取定位信息”等权限。用钱宝APP会哀求读取手机短信,邪术现金、分期乐则实验获取用户的手机定位。部分APP在新京报记者选择不授权之后即制止了APP的安装和利用。
$ g3 M& f J c. k+ ~5 w一位斲丧金融公司的业务职员表现,在网络了通讯录信息之后,平台每每不会去主动核实接洽人与乞贷者的真实关系。 $ G# U8 `7 n/ r: C3 `
“许多时间,接洽人是没有核实的,为了前期不让客户反感,也是为了掩护客户信息,算是一种信托,后期我们则会认定这个人是和乞贷人有关系的。”一位斲丧金融公司的业务职员坦言。 6 G$ y5 G. O' @; s* v$ j2 q7 j
至于接到催收信息后的接洽人,向平台澄清与乞贷人没关联的做法,在平台眼中得到认可的程度并不高,“这种说法都信的话,那就算是亲生的兄弟姐妹、父母,也会说不认识了。”前述斲丧金融公司业务职员称。
7 a1 i6 P2 e7 i$ @0 W1 L2 z7 x# h他以为,杜绝这种催收征象的方法,要么通过贷前电话接洽核实,要么在贷前通过其他途径束缚贷后推行合约。 * J3 [; D& `0 V
【条款】
' W: m" m+ W ~, y$ j2 t现金贷条款遗留争议
/ F2 f( d* X& ]: R1 b" m争议埋伏在现金贷的服务协议条款中。许多现金贷平台的条约条款中,都有一条内容为“授权第三方机构获取客户信息”的条款,有声音以为,这给网贷用户信息泄漏以致信息倒卖留下了口子。
. e0 h1 b" ?6 e% H7 q- s0 d( ]按照常理,客户的信息资料不能提供给外界。但新京报记者观察发现,许多现金贷平台的条约条款中,都有一条内容为“授权第三方机构获取客户信息”的条款,有声音以为,这给网贷用户信息泄漏留下了口子。 6 T$ B" ]0 @$ \9 h# \& f+ `$ O
如爱又米《现金分期服务条约》第2.4条规定,乞贷人同意在第三方平台乞贷过程中,委托并不可取消地授权爱又米及/或第三方平台,可以在第三方平台公开乞贷必须的个人信息,授权爱又米及/或第三方平台,在第三方机构查询生存和利用乞贷者的个人征信信息。
: S7 q% b! g" O1 ~+ y7 _" l" x但对于这个“第三方平台”到底是什么,爱又米在条款中没有明确表述。10月29日,新京报记者咨询爱又米客服,得到的复兴是第三方平台紧张为“与平台互助的催收部分”。 9 h) d* l) G0 {* E$ J3 U
网贷之家团结首创人石鹏峰以为,第三方通道有许多,但对于用户授权来说,应该明确指明是哪些第三方渠道,以及具体获取哪些信息,怎样利用,而不应该是一个泛泛的授权分析。
7 e Z2 _, U% r+ J7 E北京盈科状师事件所状师方超强则以为,假如条约中笼统表述“信息可以提供给第三方或互助方、关联方”也是不合规的。必须昭示这个“第三方”到底是什么机构?第三方拿到干系个人信息有什么用途?同样,也必须有如第三方拿到信息会有何风险的昭示。
& K `6 @! {& u( S3 b/ Z) B/ g, }如今,只有少数平台对第三方拿到信息的风险作出了分析,如付出宝在隐私权政策中指出,“会与第三方签署保密协议,一经发现其违反协议约定将会采取有效步伐以致制止互助。”
, u; V, v8 r3 z《条约法》第四十条则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扫除对方紧张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5 s0 R$ V5 ?* d1 [1 b: y* y“假如用户不知道第三方或互助方是谁,APP将任何用户信息提供给第三方或互助方的表述都是无效。”方超强表现,“假如如许的表述有效,那就酿成了只要APP方面以为是互助方,就可以给任何人用,我以为这严厉陵犯了用户的权利,不符合《条约法》规定。”
_8 n! [" y* E; s2 l4 X在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看来,这一做法涉嫌违反了“干系性最小化原则”和“昭示原则”。
$ \( z0 V2 L0 G0 g) \( Y李爱君称,在《网络安全法》和《斲丧者权益掩护法》原则中都有关于“干系性最小化原则”:即乞贷人下载APP只是为了乞贷,平台须要对全部网络的数据、信息与乞贷有何干系性举行分析,并不是平台可以最大化、无穷定地网络乞贷人个人信息。 - x7 C9 q/ P8 F( L, q9 @7 k' f
不外,在业界眼中,这种方式属于“相对正当渠道”。
, n+ o9 }# E) k; `: g9 N: [ X; o9 W9 r11月6日,某反诓骗技能公司副总裁张元表现,可以大概主动以条约文本的方式出现,属于相对正当渠道。“他们拿你的通讯录或通话记载的目标是两个,一是用来做评估,二是用来做催收。特殊无包管、无抵押的现金贷是根据通讯录和通话记载来评估乞贷人的光荣。但是如今大多数现金贷公司对通讯录的后一个目标被放在重点。某种程度上讲,这些现金贷公司的逻辑是,乞贷人你就是拿自己的隐私来换我的额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