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V" G) d E7 H8 S0 K1 R- ~
投资者怎样选择正规的私募基金公司?
( u3 l& a2 u b1、看资格
* g6 a& A5 h. t2 Q私募基金公司,必须拥有中国基金业协会颁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明,也即私募基金牌照。投资者可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信息公示/查询。可以查到公司的注册资源,高管团队等等具体信息。
: }! g) L7 w, `$ Q; M! D( C6 a2、产物召募方式 j0 o9 L# E# ~6 E5 V' \8 `
私募不能公开召募,私募基金只能私下向特定的对象召募,而不能像公募基金那样向广大公众推广召募。; V: \% x* Z4 n) G5 d: o" m1 z5 I
好比,不能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流传媒体宣传,不能通过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等。如果遇到以公开方式召募资金的私募机构,那根本就是骗子。& r$ S* y% ]7 [& ~$ u
3、私募投资门槛+ [2 }" t, r6 }. W v# P' _
私募投资门槛规定单个投资者的投资额不能低于100万元,如果遇到发行的投资门槛低则几万元高则几十万元等标准不一的产物,投资者须要重点观察。! \2 H+ F! ~3 e. b, S) g8 Y2 w
对合格投资者的规定:个人方面,要求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大概迩来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所称金融资产包罗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筹划、银行理产业物、信托筹划、保险产物、期货权益等。同时,还要求投资者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f U+ x2 R' c5 }7 T. s' h1 Q
4、召募人数限定
9 k: P# A2 ~2 P最高不高出200人。私募对投资大家数有严格的限定,以股份公司设立的,投资者人数(包罗法人和自然人)不得高出200人;以有限公司情势设立的,投资者人数(包罗法人和自然人)不得高出50人;以合资制情势设立的,合资大家数(包罗法人和自然人)不得高出50人。0 L1 s' t! O/ p( f0 R# Z
5、是否答应收益
( o, u) H/ |! f% d7 I& z! R$ h1 A私募基金管理人和贩卖机构都是不能向投资者答应投资源金不受丧失,大概答应最低收益的。如果私募基金的发起人向投资人答应保底收益或给出明确还本付息或确定的回报约定,那就涉嫌违法了。( d. o! d/ O* O* F$ ~+ ?
从对私募机构的规定来看,私募基金:不能公开召募、不能答应收益、不能人数浩繁;必须注册存案、项目必须属实。; x3 Q# E8 R5 W! A& @3 F
这几个方面只是简单的判定私募机构是否正规,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来看看埋伏的风险是怎么埋伏的。7 |0 N3 \/ J: ]: [# ^4 J0 e& V
案例一:以私募基金之名 行非法集资之实
% e" z) S# m4 U' AA公司创建于2012年9月,注册资源2000万元,号称重要从事私募基金代销和互联网P2P业务,共有32个谋划门店,装修豪华,员工上千人。A公司宣称代销其关联方公司的私募基金产物,通过手机短信、推介会、传单等方式公开宣传向社会召募资金,答应只需20万就可以投资,而且有15-20%的年化收益。但资金却流向了A公司其他关联企业,并没有真实的投资项目。. E+ W9 q! P; J# S
2015年11月,A公司非法集资风险发作。现在,本地公安部门已对其以涉嫌非法吸取公众存款罪存案,涉案资金约21亿元(此中约13亿元未能兑付),涉及投资人7200余人。
# v- B3 z, w3 C警示:
) p) b/ u/ D, h4 A! |1、A公司贩卖私募产物投资金额为20万元起,贩卖对象以中、老年人居多,没有到达合格投资者标准,不做人数限定,涉及人数浩繁。
! A' m, E: D. K1 B# s7 Y2、A公司采取门店银行化、员工白领化等具有诱骗性的贩卖本领,团结“门店+私募基金”、“广告+私募基金”、“传单+私募基金”等贩卖模式,将非法集资举动包装上正当的外衣,伪装成类银行理产业物,极大地弱化了投资者的防备生理。
) s1 }9 J' g1 W, j: R/ U0 q. A2 g6 |1 c3、A公司以高息为诱饵,以收钱和发钱方式维持资金链,自融自用,涉嫌非法吸取公众存款罪。0 f1 l: u/ l, d4 S3 p
案例二:“你看中的是别人的收益,别人惦记的却是你的本金”
/ p, A* W" ~# k7 dB公司于2014年6月在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控股股东涉足融资包管、小额贷、P2P、产业并购、私募基金等多范畴,同时,控股股东下设的互联网平台在B公司私募业务开展过程中饰演集资和贩卖的关键脚色。
5 Q, Q0 p' \& ~4 r" ~8 d羁系部门在查抄中发现,B公司没有对投资者的风险辨认和遭受本领举行实质评估,对其私募产物未举行风险评级;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开宣传推介私募产物,与投资者约定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并按期付出利钱,同时由控股股东签订回购条款,变相答应保本保收益;由于召募资金未举行托管,B公司随意将资金用于对关联企业、其他企业大概自然人的资金拆借。% @( E- k# \% L- P* s4 u9 K
警示:
/ Q2 T3 ^, v% s5 U/ o1、私募产物具有高风险属性,投资者应树立“投资有风险”、“买者自尊”意识,反抗“高收益无风险”噱头的勾引,克制购买存在风险隐患的私募产物。0 J& L( n! o2 K3 ~
2、投资者在购买产物前应过细阅读干系产物先容与条约,切勿被所谓的高收益蒙骗,牢记“你看中的是别人的收益,别人惦记的却是你的本金”。
6 T6 s9 p; G4 N' a3、非法私募机构在举行宣传时,通常夸大已取得基金业协会存案,骗取投资者信托,投资者应明确私募机构在基金业协会的登记存案不等同于羁系部门对其谋划举动的正当合规性的“背书”。' T( S4 k% a: X1 ?$ m m
4、本案资金未举行托管,也没有约定基金产业安全保障步调,投资者的资金被召募者随意处置惩罚、分配以致浪费。
6 c7 g/ b: A: o( E- j% \; ^案例三:私募基金不可随意拆分转让5 b: N: O3 i; k6 G
2015年9月,羁系部门在查抄中发现某互联网平台C存在通过“收益权转让”的模式,将干系主体持有的底子资产收益权拆分转让给平台投资者的举动。C平台利用部门机构、个人投资者以合格投资者身份先行购买私募产物,然后通过平台将私募产物收益权拆分转让给注册用户。注册用户也可以通过平台二次转让其持有的私募产物收益权。平台投资出发点为固定收益类产物1000元和权益类产物1万元。
" Z$ u4 J7 e. R H# c据统计,C平台个人投资者高出38万人,此中近10万人参加收益权买卖业务,收益权转让业务规模近68亿元。2016年1月,本地证监局对C平台举行查处。
1 z, o8 i1 L$ S- J警示:( G+ A* {/ H4 |! b% Q
1、本案中,通过互联网平台将私募产物份额收益权举行拆分转让,低沉了合格投资者的门槛,导致部门投资者负担逾越自身本领的风险,而且使该平台单只私募基金投资人数远超法定上限,违反了干系法律法规的规定。) l2 r- R1 t5 a; b
2、投资者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购买金融产物时,应过细阅读干系产物先容,认真相识该产物的投资方向及范例,对于产物先容不明的金融产物应当进步鉴戒。如发现非常,应实时咨询干系羁系部门。+ @- y3 X1 W/ G2 m
结语:案例只是提供了一些比力典范的私募投资陷阱。投资过程中大概会遇到各种埋伏本领,发起投资者在投资私募类基金的时间,选择靠谱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私募基金。同时,术业有专攻,拿禁绝主意的话,肯定要找个懂私募基金业务的人举行咨询,哪怕要花点钱,也胜于过后亏大钱。私募机构的不绝失联跑路无时不在提示投资者:投资有风险,决议需审慎再审慎。- p8 O+ m$ q& K
9 w6 m8 ^9 U* c
学习私募股权知识上知投网(www.zhitouwa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