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上游”黑桃Q是大牌,改打“拱猪”了你还捏在手里不放手!?
6 Y2 D+ @' B7 o$ x
5 Q8 i) {8 H; R1 p9 N" Y本年7月,有人写了个帖子叫“当局不会救股市,但当局肯定会救楼市”。说现在地方当局财务收入已经靠近50%来自土地出让金,也就是依靠房地产增量部门来生存。假如房市不好,开发商就不买地,地方当局就没钱花,发不下工资。因此地方当局肯定会选择救楼市,而且中心将不得不接纳低沉储备金,降息和其他政策举行共同。果然,过了3个月,看到“天下10余都会脱手救房市 房产新政大概下月出台”、“国务院将出台系列步伐应对经济下行”、“周小川:需接纳更多步伐刺激内需”的报道,而且此前低沉准备金以增长贷款规模,低沉利钱的步伐已经实验。看来,当局还是以为中国假如没有8%以上的增长会出题目,因此要在通货膨胀环境下继续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耗需求以保持经济增长。 ' c Q+ l% ?% K- q- r
# D2 `, T* b- m& S5 a
笔者以为,在天下金融一场大的金融危急的时间,如许的步伐不但没什么利益,反而会在现有泥潭中越陷越深,不可自拔。因此在写关于当局大概救楼市的帖子同时,连续写了两篇帖子发起当局思量用部门接纳筹划经济本领来管理题目。笔者在第一次发起中写到:“笔者以为中国实在还是比力荣幸的。荣幸在于美国次贷危急是在2007年上半年发生,而不是2008年年底发生。假如美国次贷危急是在2008年下半年发生,按照十一五规划的允许和银监会的改革开放步调……西方金融资源就有条件……在中国乐成制造一次金融危急,大赚一把……天不作美,美国次贷危急在2007年就发生了……表现出的所谓‘当代金融体制’的弊端……中国金融开放”大概“终极停摆”。
) ?' \( R" U' M, |" r6 A
5 L9 w. p, @7 B- x) k4 B: M5 e但是厥后笔者连续几个帖子调子很灰心,说中国横竖会死得很丢脸,但意思并不是说中国在非常被动环境下没有出路,而是看到当局并没故意识到捏造-赌博经济的规律是什么,依然按照各人们忽悠的传统经济理论来处置惩罚当前经济题目。用王小强的话形容,就是原来天下是打“争上游”,黑桃Q自然是大牌。现在改打“拱猪”了,你还死拿着黑桃Q不放手,不是傻么?! 7 r6 [; I ^+ S- Y. W* M
: L6 l! x$ I( R
这次天下金融危急怎么来的?显然是捏造-赌博经济带来的。简单说,这场金融危急的本质,是美国为首的西方通过创造新的名誉制度创造了新的需求方式,从而扩大了本国内需。而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鼎力大举发展制造业满意了这种需求。天下经济高速增长(1994年到2005年天下经济增长速率远高于80年代)。而这种卖弄的需求依靠金融衍生品膨胀并使用卖弄机遇来赌博才气支持。
. {; V) _4 Q0 Y6 ]
4 a* S \% W |" M0 r4 O90年代,美国放肆鼓吹互联网和生物技能有非常好的“预期收入”,诱使天下5万亿美元的资源投入美国股市,股市高涨,银行钱多多的,美国老百姓刷卡消耗,需求猛增。同时给中国外向型经济创建创造了条件。互联网泡沫刚破,美国又长时间大幅降息,让并现实没有“预期收入”的次级名誉用户得到了贷款。为了让各人有信心吹起这个泡沫,美国创造了新的名誉情势:次级名誉者用他们的“预期收入”向银行贷款;一种新型证券公司买来这些贷款分装打包再向投资者发行;金融机构再向投资者提供避险工具;避险工具再打包发行,形成违约掉期买卖业务。转来转去,全天下投资者都不知道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支持这个名誉,于是大量资源再次进入美国购买各种债券和股票,美国需求继续茂盛,天下商业继续高涨。中国终于让自己的收支口总额到达GDP的70%,出口依存度高出40%。
' X- C7 n- v/ S* r& |! D' v( \) C8 t5 i2 z$ q: s% O
终极,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耗者,以中国为代表的生产者。 / k2 l( K+ ]) n
% a; M" o5 s5 }& Z
在整个过程中,美联储是始作俑者,各国央行是帮凶。由于美国人消耗的是“预期”而不是现实收入,因此必须增发大量钱币才气支持,因此美国国债和各种衍生钱币,加上动辄几十倍的杠杆力气,使天下金融买卖业务敏捷大于实体经济。没有这些“金融创新”根本不会支持当本日下100美元买卖业务中,险些只有1美元是实体经济的买卖业务,99美元是在金融市场发生的局面(1980年前约莫1比2-3)。 ; l6 Z# }8 z9 e& ?3 `( b# _' x8 t
' ~9 G9 s# L6 ~- G/ s0 k* d
以“预期”做筹码举行买卖业务自己就是赌博,楼市、股市、汇市以及金融期货都是这种性子。这种经济活动的特点与实体经济完全相反,实体经济买卖业务活动的总趋势是“贱买贵卖”,而捏造经济买卖业务活动的总趋势是“买涨杀跌”。实体经济须要的金融环境是钱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活动量根本匹配,而赌博经济须要的是钱币越多越好——筹码越多越不容易赔(这是美联储为首的各国央行不停超发钱币并创造各种金融工具的动因)。
# o& s* T6 z! w. K; n- m( Q
0 R1 }4 C! ~1 x8 J% _# T但是,互联网的“预期收益”终归要露馅的,而根本没有“预期收入”的次级名誉户早晚会还不起贷款,因此,把整个经济押在被吹出来的“未来”泡沫会不停破裂。由于连续两次不中断的泡沫太大,美国出现了以名誉危急代表的金融危急。
) y0 i2 a& }6 E5 Z; ]( @4 b- |2 T: _! g2 Z: Y4 N H/ q* R
也就是说,通过增发钱币(包罗衍生工具)对“预期收益”举行赌博,运行根本规则是“买涨杀跌”,这是“天下新秩序”的新经济情势。只要依然试图通过扩张钱币对预期举行赌博,都是赌博经济活动。那么,中国究竟是怎么会事?
5 C2 b/ k+ h- w* }$ l! @; F* U8 E1 X" [ d6 f) f
中国是这场赌博中的断送品。美国是需求者,中国是生产者。根据摩根斯坦利研究部的研究,中国为代表的出口导向国家在80年代初出口占GDP约莫18%,国内消耗占GDP的60-65%。到2006年,出口占GDP比重增长到46%左右,而国内消耗占GDP比重降落到46%左右。两条曲线在46%左右会合了。也就是说,中国为代表的出口导向国家在这20年来断送了自己住民的生存程度,进步了西方人的生存程度。 ( T+ Q m( c8 |
* _! ~1 }* s, \+ S6 j9 R. N中国人提供自己便宜资源、便宜土地、便宜劳动力制造商品不停满意这场赌博中的赢家,这些赢家包罗西方国家和中国富裕阶级。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夫支持了这场赌博,中国农夫把年轻男女和中年人送到血汗工厂、构筑工地、矿井、饭店、桑拿和发廊里去用血汗和肉体支持这个繁荣,这才有了这连续二十年的繁荣。
6 e' r5 _5 s' {, G/ ]+ S' X* |# f4 N' [$ I8 |5 ?, A3 e* |0 _
中国自己也走到赌博经济里了。钱币投放现实便是钱币运用,也就是新增贷款余额。比年来,我国贷款余额不停高于GDP增长率。1997-2007年GDP累计净增长17.3万亿,贷款余额增长30.6万亿,超出13.3万亿。增长贷款中,约莫5万亿为商业性房地产贷款,这些贷款一样依靠购买者预期收入。别的相称部门是增长的外汇储备对应增发的人民币。中国的股市、楼市盘子已经很大。城镇人均住房面积高出27平米,到达中等发达国家程度。2007年我国债券买卖业务总量71万亿,股票买卖业务总量46万亿,期货买卖业务量41万亿,外汇买卖业务量约莫90万亿(根据97年9月8.2万亿买卖业务估算),总计到达250万亿左右,约莫为GDP的10倍多,这个数字已经靠近美国90年代中期程度。因此,中国并不是置身捏造-赌博经济之外,而是已经在此中。这不但表现在中国已经是天下经济中“捏造-实体”中的代表性一环,而且自身也存在“捏造-实体”的结构。
. n# S/ a2 T' k
2 ^$ y P* M6 ]现在,美国和西方当局开始所谓“救市”,美国当局在已经投入9000亿美元根本上,又增长8500亿,加上欧洲和日本大概先后投入3万亿美元,总计将投入5万亿美元来救市。中国降息和扩大信贷规模,也会投放不少于万亿级程度。 5 D8 d6 C1 C# d" x# k- y' c s
" H1 z9 I1 n% M/ f' }) a- m/ o双方投入救市的钱用途显然不划一。西方投入钱去救金融机构,增长金融机构的活动性。中国投钱救先是救企业,后是就楼市。为什么中国会救企业,人家救银行呢?由于西方是靠银活动消耗者发放住房和名誉卡支持消耗来支持经济增长的。美国到2007年消耗支持GDP的72%!因此只有银行有钱敢于向消耗者乞贷经济才气继续走下去。中国告急是靠出口和房地产支持经济增长的。西方经济不景气,出口就受阻,企业就难熬,因此起主要支持出口企业。其次,房地产不景气,地方当局没法活,因此要支持房地财产发展。 + S7 t1 c& y% ]+ _/ w2 M! b Z ~7 p
6 U; q" Z: g: U; R6 y6 \" _7 c* n这就有题目了——无论西方还是中国的经济政策都是向着继续维持一个捏造-赌博经济来筹划的,原来就是钱币供应过多造成的题目,原来就是“预期收入”不可靠题目。继续用猛印票子来扩大“预期收入”盘子,短期有没效果还不知道,但知道的是这肯定会酝酿出更大的名誉危急。 5 S! e- s( N7 |6 M. {+ b
' R( z8 L5 L l- A6 J8 ~美国投放一万多亿美元救市,但要管理的题目包罗50-60万亿的名誉违约掉期盘子。在“买涨杀跌”的根本规律下,靠这些钱可否扭转局面很难讲。而且,美国一方面用老办法印票子,一方面又用新法子——严禁沽空。严禁沽空使已经亏损累累的基金们根本没有活命的渴望,股市无论怎样也会下行。另有,美国大部门实业都到场了赌博,GE的金融收入远高于实体部门收入,还被国内吹捧为新经济代表。只要金融出题目,很多实体经济效益肯定会降落,这都不会是利好消息。买涨时有点坏消息谁也不留意,有点好消息都往里下注。杀跌时好消息让人猜疑,有点坏消息就心惊胆颤。因此,很多人预计这次危急才算露了个头,大头还在背面。 5 [9 w; x) q5 f+ R$ V3 K
' Q: ?# A" j$ y8 t5 k/ Y4 s所谓大头在背面,摩根斯坦利亚洲主席史提芬-洛奇以为,这次危急的第一阶段是金融危急和名誉危急,他乐观点估计以为这个阶段已经走了65%。第二阶段是西方消耗本领将降落,这个阶段才走了20%;第三阶段是由于需求降落造成出口导向国家的生产过剩,这阶段才走了10%,刚刚显现。刚刚显现,中国就有数万家企业倒闭! 0 Q) ^% r* A7 U4 \
+ E: k. C5 i3 A7 x1 ]笔者以为洛奇没有将这三部门的关联效应算进去。由于固然消耗,乞贷的少了,降落能缓解金融危急,但它导致的生产萎缩却肯定会传到回金融。由于无论是拉美和东亚的新兴市场国家还是中国的所谓“实体经济”,都是“在这些国家的实体经济”,老板告急还是在西方。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是在被西方金融洗劫后西方资源抄底控制了本国企业,中国是各级当局自觉主动地把这些企业让西方资源控制了。无论哪种,只要因需求降落导致生产过剩,企业不景气,西方投资公司和实体公司的效益肯定大幅度下滑,金融市场更坏。因此这是个正反馈体系,并不是简单的阶段性题目。而会是西方金融危急造成需求降落,在中国的企业不景气工人大量赋闲——中国企业不景气,西方金融更加恶化……的循环。
. F- g. u3 @4 m0 j8 G
" N% W( n# D. l- K因此,我以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西方和中国当局的救市活动都会使局面更糟,都是饮鸩止渴的做法。尤其是中国,回到已往的局面是“继续受罪”,局面恶化是“现世现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