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因美国大选的影响,半因金融海啸的打击$ G+ u, C+ J1 ] ^/ ]3 N
■ 文 / 卢瑶 , a! u# Z9 T$ y; p
% H! M, f. O6 V/ e 自客岁下半年以来,中国企业反复出现因到场外洋“套期保值”而产生的巨额亏损:先是中信泰富在外汇品种上巨亏180亿港元;然后又爆出深南电在原油上产生巨亏;紧接着国航、东航分别发布公告,在原油“套期保值”上巨亏34亿元和18.3亿元(现亏损额已进一步加大)。
0 Q4 u2 u$ e3 N k- b7 v8 L6 j
* w% J7 T# r# o, B6 r$ ^) ` 为什么中国企业会反复因到场外洋“套期保值”而出现巨额亏损呢?岂非真的团体中了“套期保值”对手—外资投行的“迷魂散”?答案是:半由“人为”,半因“天命”。4 T5 T" l2 p* A$ z/ }
1 I h [$ f/ C/ g 本想锁定用油本钱% F+ v8 {) Y& }3 _ k
* Y& ~& Z3 w# z: S$ H
故事还要从2008年年初讲起。当时,由于众所周知的缘故原由,国际原油代价节节攀升(2008年7月曾攀升至147美元/桶的高位)。媒体惊呼:低油价的期间一去不复返了!
% Z- \2 H; u6 D! Q" v' t Q/ t. W; L2 r3 }* ?" N
在如许的大环境下,国内的耗油大户(比如深南电、国航、东航),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利用套期保值来锁定用油本钱。比如说,深南电与高盛签下的合约是如许的:从2008年3月至12月,假如油价高于63.5美元,深南电就可以得到不高出30万美元的收益,假如油价跌到62美元以下,每跌1美元,深南电就亏40万美元;从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当油价高于66.5美元/桶时,深南电每月可获34万美元的收益;低于64.5美元/桶时,同样是每跌1美元,深南电付出40万美元。这两份合约的实质就是深南电卖出了一份石油看跌期权。
$ }9 S: q6 ]) h- Y) s8 c6 k0 v. m0 p- P7 v7 I! [
我们知道,期权的卖出方是收益有限(期权费),而亏损是无穷的。我们稍微做一些盘算,就会发现这两份合约中潜藏的风险:从第一份合约来看,其理论上最高红利为30×10=300万美元,而最高亏损额可达40×62×10=2.48亿美元。而第二份合约就更加离谱了:理论上最高红利是748万美元,最高亏损可达5.85亿美元!深南电是傻了吗,如许的合约也敢签?7 ^. L0 \6 E2 f/ y0 s( e! m7 `
6 _7 E% W2 U/ w0 f$ `) u
假如站在深南电的角度来想一想,大概你也会这么做:次贷危急发生后,不少本来投资于证券市场的金融资源,已经“转战”大宗商品买卖业务范畴,而石油不停都是大宗商品买卖业务的首选;欧佩克又公布要淘汰原油产量……看来,油价的上涨,已经是不可克制的了。高盛自然也搬出很多期权模子的盘算效果来论证:看看吧,按照模子盘算,油价肯定要涨到每桶150~200美元,我们的王牌能源分析师都这么说了。我跟你做这笔买卖,八成是亏了……。
7 Q }) _: W! h' e9 Z7 E
. G! G0 x0 R% V. T% s 国际投行“心怀鬼胎”
, S0 U+ m/ Z- l; ]9 l
- F ^- v) q- ]+ h& j3 I% Z9 e9 W 如今,中国企业信赖了油价上涨,可投行们却早就“心怀鬼胎”:2008年是美国总统推举年,不出不测的话,肯定会有一出“油价下跌”的好戏上演。& e1 B; `) ], @8 J
. P; Q: ?, X; |# A* ~ 想想吧,在总统推举年,美国什么东西最值钱?固然是老百姓手中的选票!这些选民根本上都是有车一族,每天都盯着加油站的油价。岂论是奥巴马,还是麦凯恩,只要有办法让油价降下来,让选民得到实着实在的实惠(特殊是那些态度中立的选民),谁就将得到更多的支持。在如许的配景下,站在总统候选人背后的石油巨头们,也肯定会为了得到政治上的胜利,而临时放弃一些经济上的长处。胜算加大的奥巴马,时间声称“反对炒作商品代价”。
7 o6 v k5 o! M7 m) P: f4 [6 G% A+ e
投行们也是深谙此道。转头看,在举行国会中期推举的2006年,油价就履历过一次类似的颠簸。当时,石油巨头们改变了审慎交割的举动,开始在较高的代价上交割原油,平抑代价,投行们也在共同。比如,高盛就在推举前夕,利用对冲基金做空原油期货。双方“心有灵犀”的动作,使当时的石油代价跌至41美元/桶左右—这在2006年也是很低的程度。5 o p* B+ N# ]- |( R# K
5 v3 y8 I- A( {/ L) n6 z
在如许的逻辑指引下,投行们开始“唱多做空”,在鼓吹油价肯定上涨的同时,与一些“不懂套路”的企业签订了对投行来说“亏损有限,但红利险些无穷”的套期保值合约。深南电、国航、东航等企业就是这么“中招”的。+ R" @) U8 h% Q6 K) ~+ H
9 H! d/ |6 @4 v1 R9 Z1 n$ p 投行们好像也很相识“中国国情”。中国的国有企业,特殊是大型国企有一个特性:假如投资出现巨额浮亏,国资委肯定会下令“叫停”,认赔出局,而不是和对手斗争到底。以是,投行们知道,只要短期内迫使中国企业出现短期巨额浮亏,规模小一点的企业,就会因没有办法加足包管金而停业;纵然是力气够强的大国企,也肯定会被国资委叫停。效果自然是各人坐下来协商会商。占足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投行,就可以乘机大捞一笔。以是,他们一边与中国企业签订长期合约,一边策划何时迫使中国企业主动提出叫停“套保”合约。* {* c% i, f0 r% @! X6 m" H3 j
& ~+ N: h C9 V0 ?- A 金融海啸带来不测“大礼”
5 M5 t1 r/ l5 x% H5 M4 U/ g( j/ o2 v* |. K5 j
假如说不懂得美国大选对油价的影响,是由于中国企业缺乏“修炼”,那么,厥后发生的变乱,只能说是老天爷也“损”了中国企业一把。6 s$ J& Y6 {; b# E* g6 s; M$ L
! n8 _- l8 b7 C
2008年7月,也就是美国总统选战最猛烈的时间,原油代价果然由最高点147美元/桶掉头向下,这是投行们早就预推测了的变乱。但是,随后发生的变乱,恐怕连他们自己也大跌眼镜。9月,从雷曼兄弟停业开始,发作了一场震惊举世的“金融海啸”,引发举世范围的经济阑珊。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预期纷纷降落,油价下跌的步调,也进一步加剧。焦头烂额的投行们在稍稍安定下来之后,猛地发现,之前与中国企业做的原油套期保值,竟然出现了巨额红利!比他们之前预计到的还要多!而且只要油价继承下滑,这种红利还将连续!* \2 l( ^: d# c- w: s( [) b
/ c7 }* Z% [% S* m" b/ } 如许的环境,将中国企业置于非常被动的田地:假如是一样平常年景,在油价呈上涨趋势时做原油套期保值,这是一点题目也没有的。然而,2008年着实是一个非常“怪异”的年份,正常的逻辑在这一年里根本就行不通:先是美国总统大选,后又发作“金融海啸”,环境变了,而中国企业的惯性头脑依然没变。! Q C3 W! b* \9 f8 B# \
8 ` t! x9 w5 T# B) P( m% r3 g4 ]) C 倘若这一年没有大选,中国企业大概就不会出现如许的亏损;同样,假如没有“金融海啸”的发作,中国企业纵然出现亏损,也不至于云云巨额!
8 G! Z* `& v8 ^; i( A+ I$ R- ]4 T, @0 z r
“受伤”的中国企业只有慨叹“悔不应,酒醉错杀了郑贤弟……”,又叹“时倒霉兮骓不逝……”。中国企业外洋套期保值之败,半由“人为”,半因“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