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向外资出售银行和企业股权的猛烈反对,以及对于外洋投资者利用税收减免政策压垮本土竞争对手的担心——这是集会举行到一半时,“两会”给关于推进中国改革的热烈讨论增长的新内容。4 D1 f3 L( Q; ]- H
棋至中盘,忽然变招。
G: h- `! m4 K- r# H 以“新农村建立”为重要议题开局的“两会”,由于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的一番发言,将别的一个关于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敏感话题,酿成了最引人瞩目的主题。
# H! F" G$ E7 f" L. M 对向外资出售银行和企业股权的猛烈反对,以及对于外洋投资者利用税收减免政策压垮本土竞争对手的担心——这是集会举行到一半时,“两会”给关于推进中国改革的热烈讨论增长的新内容。
; }( M* `0 w& l A) N* G “如果听任大量赢利和财产落入跨国公司手中,中国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本事将渐渐消散,国内龙头企业的焦点部分、关键技能和高附加值就大概完全被跨国公司所控制。那样,即时国内生产总值很大,也是‘虚胖’,也大概危及我们的国家长处,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和主权带来威胁。” 李德水说。
$ O4 z1 S( e G+ z 针对外资把持性并购我国企业的争论,由来已久。但李德水是首位亮相的中国部级经济官员。同时,他的发言之以是得到云云猛烈的反响,重要是在3月4日召开的政协经济组联席会上,他的“听众”里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尚有金人庆、周小川、刘明康、尚福林等经济官员。2 j( R1 g$ z8 h U, M
观点并不孤立0 @% c5 f, l# e: |
关注度的升级,令浩繁跨国公司开始担心上述反对声音成为主流意见,开始举行新一轮的告急攻关。而一些外电,也将李德水的发言明白为中国外资政策风向变化的标记。
Y! ?$ [ [- P- a6 ^7 f 要知道,在“两会”期间,李德水的观点并不孤立。
/ s% R5 S8 J# k8 [! P# D “跨国并购是经济环球化期间的紧张特性,是企业和国家经济走向环球舞台的必经之路。但是,在跨国公司扩大占据其他国家市场时,每每使被并购企业地点国经济受到很大打击,以致会威胁一国经济安全。”这是天下工商联提交的名为《关于创开国家经济安全体系的发起》的提案中的一段概括性表述。 ! q% K$ q: ]& _, Q8 d# H6 b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也指出,跨国公司对于中国企业的并购完成后,每每有两种做法,一是停止企业运营,以到达清除竞争对手,获取国内市场份额的目的;二是把并购得到的企业变化为其部属的加工企业,作为跨国公司环球生产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既没有知识产权,也没有焦点技能。”; c+ ]/ B; \2 k, _" X
“我不停在担心,没有针对恶意收购的法律,大概给谋利分子以可乘之机,”中国民生银行行长董文标表现。% ^: ^ p# D+ E. r1 ]% e
人大代表谢朝华更刀刀见血地指出,柯达、微软、富士和思科均在各自的市场中抢占了主导职位,但地方当局为何要给这些跨国公司提供减免税报酬,而不扶植本土企业进步其竞争力呢?
6 Y0 Y; }# t3 p6 M% l/ B$ s H 到处有收购对象1 ~4 b5 I+ {) x; d+ s
正由于外资在国内享受的“超国民报酬”,一些跨国公司或基金在华并购的根本要求是三个“必须”: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高出15%。“这三条现在正在成为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并购运动的根本要求。” 李德水说。" M" O6 [2 |1 v2 q& w7 e
这一战略被称为外资并购的“斩首”战略。这种高要求一方面表现了外资在中国并购的“打击性”,更紧张的是反映了外资对当前中国并购市场的形势判定:这是一个刚刚涌现的冒险乐园,到处布满了自制的收购对象!
. a0 _/ v! |* I8 V, } 不错,对于相当一批外资来说,现在是收购中国企业的最好机遇,收购代价正像中国的劳动力一样,与西欧市场相比非常自制。在国内啤酒行业、日化行业、胶卷行业、电池行业的并购,外资都有经典的并购与出售案例。 / F# g) D8 t3 @* [2 L( w
上周,G华新披露将通过定向增发引入跨国水泥巨头豪西盟的消息,四川双马被拉法基并购、冀东水泥也传言被外资并购;客岁,龙头企业徐工科技被美国私募基金凯雷间吸取购;欧洲私家资源PAG以杠杆收购号称国内最大的婴儿用品公司———好孩子。
. W5 a7 b& y) J4 u1 \ 中国到底有多少自制的收购对象?
! _4 w! N6 z( v! ^. j% y1 Z 国泰君安将30倍市盈率以下的公司按并购潜力系数统计出113家公司。但有市场人士也以为,在1400家公司中,完全可以找出200家并购目的。
. x- K O8 n( g5 Y; g6 c 经济民族主义; A( l8 r" I/ C) o
针对来势汹涌的外资并购权势,李德水号令采取举措,限定跨国公司并购本土企业以建立在华市场把持职位的“恶意”运动。7 Z4 V" A; B5 H/ }# | u8 @
从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发展来说,举行公道的管制并非没有原理。究竟上,这种管制也是国际惯例,很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面临关键行业的收购时,都会无一破例地“讲政治”。2 ^4 n8 H( z& C5 }) a' Z! I( O! S* ^
在德国,公司法规定跨国收购中当一个人收购德国公司25%或50%以上股份或表决权时,必须关照联邦卡特尔局;当收购产生或加强市场控制职位时,这种收购将被克制。众所周知一个例子是,2004年末遐想收购IBM环球个人电脑业务遭遇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检察:该买卖业务是否构成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 D4 j5 y$ K ?5 z- g 法国宣扬“经济爱国主义”,来抵抗外资的收购。韩国操持关闭令外国投资基金得到大量免税利润的毛病。# J/ d- Q* U* b! R' F" n
而客岁美国国会迫使中海油放弃对美国石油企业优尼科的收购,更是让中国尝到了经济民族主义的锋利。8 p9 z1 Z* q! W2 L+ ~
丧失600亿美元
. V, g& V. j6 N" E- q: X 但中国国内的倔强论调,并没有制止中国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上周四确定三家华尔街投资银行资助安排其初次公开招股(IPO)事件。7 q" V6 P; J$ p) s$ W4 H2 B
该行预计本年稍后在香港上市,集资约100亿美元。中国银行操持在第二季上市,集资约80亿美元。8 ~: d4 r2 K+ G" q# g) O* }
这两家银行正在跟随中国建立银行的脚步。后者在客岁10月上市,集资到达创记录的92亿美元,此事可以取消现在中国出现的很多品评意见。8 B% w- N, G6 [; \( g0 |( I
品评家诘责,中国为什么要耗费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剥离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只是为了把这些企业大量自制出售给外国投资者,而这些投资者只是不劳而获,眼看着这些企业的股价飙升?
, j; ?4 L; _2 h- B+ g" X8 j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估计,自1993年以来,中国已因企业赴外洋上市而“丧失”了600亿美元。如果这些企业在中国国内上市,其IPO代价原来会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