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借钱不还的人,当事人首先会想到的是去法院起诉还钱。但是有些老赖,从借钱的一开始就没有还钱的打算,他也没有相应的财产可供执行。这个时候当事人该如何维权?
4 R# a0 x P6 I9 G0 B司法实践中,那些“压根没打算还钱”的人,其行为很有可能涉嫌诈骗。借贷式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借贷的形式,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此类犯罪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而且多发于亲戚、朋友、熟人之间,由于犯罪人通常都是借着民间借贷的幌子,因此与民事案件中的债权债务纠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4 A/ c! D, R$ P4 o
7 M' C6 `5 F' w+ k# {: Y/ a) E1 V% m
, V% K; D9 A5 s. l/ Q. _6 _
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之间的区别
" _6 |3 Q3 @3 K& c: U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大以上公私财物的行为。
9 }+ a3 g3 J' z$ k: v) C( k8 ?. e, w借贷式诈骗与民事债权债务纠纷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以借款为名转移财产、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等等。在司法实践中,借款人通常会提出他和被害人之间有借款的口头约定,还有支付本息的行为,虽然还不起借款,但其行为属于民间借贷,并非诈骗。那么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之间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判断行为人在借款的时候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b- j; S; B5 J) G, A+ ?" d! g
( i' e+ N( P9 _+ ~! i; x' }4 |
8 ?) F1 @# o; K e2 f! i5 v3 z1 r' H- s' ^ _, L& s
在判断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意图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h. h; W* E4 E" E$ B
1、借款人的借款理由是否真实
0 F0 F: l2 b; |! d, `在正常的民间借贷中,借款人会告知债权人借款的真实用途,让债权人知晓借出资金的用途和风险,从而做出决定。而在诈骗案中,犯罪人通常会编造一些虚假的借款用途,如投资、工程建设等正当而且有丰厚利润的项目,使被害人产生其借出资金安全并能及时收回的错误认识。9 I/ a/ j$ {# z! `* u! [
2、借款人在借款时的经济状况是否有偿还能力% f, D0 p$ @( W
行为人借款时的财务状况是判断其是否准备归还借款的重要因素,在很多诈骗案件中,犯罪人在负债累累或者没有任何偿还能力的情况下,通过虚构事实将自己装扮成富人或具有偿还能力,如谎称拥有房屋、土地、豪车等,在骗得借款后大肆挥霍,造成借款无法归还,此类情形应当认定行为人在借款时就没有偿还的意图。
! @/ n" \6 @ B1 t% y8 H( u3、借款人之后的行为是否有恶意逃避债务的嫌疑
0 K- H; {2 O4 S3 D5 ?/ m9 s在借贷式诈骗中,犯罪人在犯罪之前会利用假名、假住址或假证件来掩盖真实身份,在得手后便销声匿迹。还有的犯罪人通过不断更换手机号码、变更居住地点等方法来隐匿行踪,这些行为也能够反映出行为人不愿归还借款的主观心态,是判断行为人性质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