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信息化时代大众对互联网的依赖性/ L2 a9 D# h7 U- M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0 v- R- c- S& E. _& T也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0 {7 _1 `9 \+ |6 D, q
当我们在网络上留下痕迹时+ \0 e0 U, V2 S0 O8 S
同时存在着个人信息
3 `* C4 s* _0 d: P' s1 B在不知不觉中被窃取
% n, ^: b2 G; F E甚至利用的风险
( [3 P- Z7 _5 s8 R9 I$ r" V这就十分需要我们提升安全意识
* u. a$ H: S0 t |& Q养成良好操作习惯
$ H$ j2 @) v/ d% j* G最大程度做好自我防护% E+ R( j& `0 s3 I

9 ^$ ]8 ~: {) @+ {1 K: A" A5 {+ R5 Q" p9 [: P [
3 f! v$ H: t/ p" f A v/ s我们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 |7 d: V" f. d' U2 h9 f K- K
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网银帐号、第三方支付帐号、社交帐号、邮箱帐号等账户信息;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聊天记录、个人视频、照片等隐私信息。以及你的设备信息、社会关系信息、 网络行为信息等。
1 a* a3 Y7 m+ p( U# N不要小看这些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3 t/ v) B$ x5 _) j- X# I
可能会导致以下后果$ `- E5 U5 m" ]( z
除了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的烦恼# r, I# t( T! d n( {6 N( |8 [
还可能面临个人身份被冒用) F e3 t9 Z% U0 ~5 `
这类较为严重的问题
6 s* q% a! }) c- i: z同时3 i4 V9 {% @9 F
个人信息泄露是诈骗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不法分子在精准掌握用户个人信息的前提下,能编造出迷惑性更高的诈骗场景,得以对公众实施欺诈。
1 K2 r, M9 i2 U$ d& {7 }5 Q 4 ]1 N% D5 i: }: b
M2 q/ Y& f" ~0 K; D i
' [: n5 ^- t) K/ n因此
2 H; N/ S7 `. X9 ]2 \' e# \7 c我们应了解以下个人信息泄露途径
0 j0 i* I) o+ L5 ]) L8 \6 x6 J以妥善采取保护措施
6 d$ ?7 \7 V) N" k确保自己的个人信息不受侵害7 h; z, m0 {1 s1 s: f0 [; E% v
. q( {5 U8 v2 H* c2 ]. l0 H
9 S$ ?/ @! {5 w9 B1 I$ C9 h0 \8 S7 x; L
#01
# @ Q% S1 p; \1 g# s3 _6 I9 @使用违规收集信息App$ T* }8 u8 o0 A" d/ _1 V- g
一些非官方下载的App,出现非授权、超范围采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的风险,因此公众在使用相关App时,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 i+ T2 \ l$ B* s#02
/ J# X# _! ]* D% z1 c# F1 i出借身份证件、银行账户
" C& C3 q$ o0 y. v! |: N. v) W/ X自己的银行账户必须自己使用,出租和转借银行卡及账户属于违法行为。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可能会让一些不法分子借用你的名义从事非法活动,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以及个人信用受损、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B$ c) \1 }5 I x7 q3 B" _7 P# q
#03 E- F* ~6 W5 q/ k* h& i# p
使用弱密码被撞库+ a7 R; A0 _. f6 }% O, \5 D; }" ^
一些用户为了方便好记,会将各个平台账户密码设置为同一个,或使用简单的弱密码。这样可能会被黑客使用撞库等技术手段试出你的账户密码!因此最好设置较高强度密码,重要帐号单独设置密码,并定期对密码进行修改。
( G9 d! j* Q5 X- a' [: `; A( j $ ]5 D$ d+ D/ y4 [' O
9 i8 `0 e& @, f1 ]5 a4 p- N. z/ ^
- C1 M5 y' B/ q5 F+ R#04
- c7 J& ]8 F1 A+ d5 e8 X点击钓鱼网站等欺诈链接2 D6 g1 {3 ^% _) L
不法分子往往通过短信或社交平台,发送利用伪基站进行伪装的诈骗短信,并附带钓鱼网站等虚假链接,诱导用户点击链接进行账号密码、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填写,导致用户的重要的账号密码等信息泄露。
3 q9 ]! _* a( ?0 b: W% F f#054 |& z5 ?! ~3 V; I
轻易进行网上信息填写、网站注册
% l1 f7 Y# Y" ]& Y% D一些不法分子会在网络发布如“填写个人信息免费领奖品”等虚假信息页面,诱导用户进行注册或进行个人信息填写,实则目的是窃取和非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因此面对此类诱导性内容网页,我们应留个心眼,先核实真伪。' \2 Y% y/ V4 d: w8 u
#06% f7 @# t7 d" s
连接存在漏洞的风险WiFi
7 `% U6 r) j, o* g8 s$ c公共场所中的一些免密WiFi可能实为不法分子专门搭设的虚假“钓鱼”陷阱;使用一些不明“蹭网”APP时,同时也可能“出卖”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因此需提高警惕,避免不法分子利用风险WiFi漏洞造成我们的损失。- z& @1 H/ y+ k- o! g6 J0 T" @
8 _9 s1 a ], n- _( I
9 O* E+ j& ` q, Y; M
6 [! g$ J* s k; t6 c#07& R0 @# A+ u0 }( L
轻易发布和透露个人信息
1 z( H B1 S( N" P在社交平台发布日常动态是一些人的爱好,殊不知,一不小心也可能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如不小心晒了自己的车票、护照等从而泄露身份信息、使用“所在位置”功能泄露位置信息等,因此需尽量避免在社交平台“说得太多”。
4 a. h6 m" Z" G' }" e! D( u' G1 i6 {#08
7 s/ x' v; Q+ k- I8 k随意丢弃快递单、票据& _9 ]' ~* {2 n9 ?
不少人有随意丢弃快递单、火车票、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票据的习惯, 然而这些票据上往往有姓名、手机号、消费记录等信息,随意丢弃容易造成私人信息泄露。因此尽量不要随意丢弃,最好先进行抹除等处理。
$ U: F# E) s4 k Y6 F( |& R! c#09
' X K( d9 k" P( j2 Z8 P c$ L- q" |) K参与测试等不明网络小游戏: r! I4 `: Z* X: B5 z" Q6 G+ r0 F
朋友圈中风靡的一些来源不明的如测试小游戏,往往会先让我们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如姓名、生日、手机号等,目的有可能是为了窃取用户信息。我们应少一些权限的允许和信息填写,多一些谨慎和思考。
7 w% x7 y9 t+ H9 z# n% {: v 9 A$ j! c: {. \1 o6 }1 ~0 l
& [ h4 x" \* B; Q7 @6 y" q( P N: i# A2 W$ f% h, Y7 K# {
来源:内江市反诈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