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遥远的救世主》解读系列第16篇,正常情况每日更新(周日更新2集),关注我,跟着我一起重读天道~
@8 O( z8 Y# n- [4 R5 r
) a, B0 o) H* _! e/ n! T1 @( f-------正文开始------
" r( X9 D0 z5 `" [
5 _+ `( Z6 G) E. x
, r7 i- k% S0 f% j前面我们花了2节内容讲了詹妮所处高度所对应的属于她的条件的可能,父业,或者说几代人的家业的积累,是她站在这个位置的决定性客观条件,基于此,她的学识、能力才得以充分施展。
& I9 q2 Q2 w4 F# n) R0 v% w7 X5 ]/ v$ q
& s8 T! O$ T" y4 b- d; b- M6 P
% L, e8 M7 f! ^7 E! ~ a8 r2 N# K# V我们按剧情推进继续说私募基金的事:" X: _: r' B6 ~0 ^. t; i
7 H# g1 }9 {2 Z. G$ D' c8 k1 `; B7 \* E
詹妮能欣赏丁元英和丁元英手里的资本没关系,只限于他的才华、学识、能力。0 G% F6 k0 r4 k* U/ A" b. C9 r' a
& s+ I$ r& d# h5 J! }- f% i
因为后面股东大会在讨论不道德商业行为的时候,股东方明确指出如果没有他们的投资资金,丁元英不可能建立自己的原始资本资金,俗称:第一桶金。9 Z5 I. ~" F; W8 D! S9 ~, p
8 R% m8 d2 |3 a! p) B
这说明丁元英之前一直是靠工作谋生,曾为了一张德国永久居留,而在柏林工作了10年,这就是证明。
0 |4 Y$ F+ n8 L0 u3 r: z* ~6 @' k4 }$ U% X: A! u S
这次私募基金的操盘对丁元英说也是一个机会,解决生存问题的机会。% |- v! _* f6 @) ]
& j/ U* _: y9 i5 n6 I, L* A而丁元英出乎所有股东的预料,在这个时候停止私募基金的合作,主要原因是心理风险和民族负罪感。) G( Y; ~- q7 ?! Z# U+ y
5 b8 n% B4 b' Q. i8 ?心理风险这一条还不至于拿上台面来说服股东,而民族负罪感在股东面前就更虚无缥缈、无法言说了,所以他只能自己独自承受。
3 E$ Z* r5 g: R' U }* V1 h8 h$ R( C9 u
\* ?, a0 K0 I1 v# z* c
. R$ k# g) |: U- Y7 z- l# @* D1 ~
( i7 G7 a; h, {$ ]4 K而股东大会的股东们不会在意这个,股东本身就是资本,资本在意的是自己的利益,所以在知道丁元英停止私募基金之后,股东的资本嘴脸就完全撕开了。
( ^4 ^7 g" j9 E
1 o; }) g* H- K8 l* v F0 q: y4 { f3 r6 F% e' q
私募基金的原始资金是由股东们提供的,他们利用丁元英的头脑在中国股市赚钱,要知道任何一种生意都不是做了就会成功的,但是在丁元英的运作下,经过11个月的时间净利润达到4280万马克,这个客观事实足以证明这个事件的可行性,更难以掩盖股东们的兴奋。
. w. q: H8 Y. t, C
, C1 I1 O2 P, Y$ Y% g; }; K: g E这个时候终止合作无疑是断人财路,所以股东们提出不道德商业行为,这是在给丁元英施压,企图挽回丁元英终止合作的意向。' D) Z/ H9 z4 x
3 z2 ]1 b( {) k/ } ]7 Z丁元英作为操盘手早就知道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合同里就已经列出相关条款表明可以在任何时间终止合作。7 Y$ j; L w5 z$ X# u
3 T. w3 X3 o) o' D
私募基金的特性在法律上是真空地位,而这种操作更偏向于投机倒把,不适合正规打法,所以他随时要准备停止。% _% ?1 }& [5 I- n
; ]/ \+ }, {0 V如果一味的贪婪,到最后极有可能不能全身而退,那时候就真的是给股东们造成损失了,而他自己也一毛钱都拉不回来。
, ]# D1 {0 R. V$ `$ ^! F7 Y- P$ G5 T4 j: N: ~
这不符合大家的利益,所有人共同的利益。. z+ C( {* P' H# g/ r" t. E
% g% `5 y/ D7 B* \5 N6 B
5 g0 _) j d2 o8 X好了,本节先讲到这里,下节继续讲私募基金股东们与丁元英的交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