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漫谈 的报道
& ]! J# s& b& ~2 E: a
1 w& C6 E2 ]/ \9 Q* |: g6 n
那真的是太难受了。
& _2 p9 i+ r4 K) `, R4 z机票退改签的新型电信诈骗,盯上了飞机乘客。$ Q& K$ j* \& \& O" ^
根据航旅纵横发布的2024年度民航出行报告,2024年,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突破7亿人次,同比增长18.1%。随着乘坐民用航空的国民越来越多,一种新型的骗局也在同步滋生。& v/ @7 { f- `
“您好,是陈瑜女士吗?我是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您刚才取消的航班提前购买了航班保险,此次来电是将保费返还给您。” `, W y. A; B' L6 R; k' z
取消航班的第三个小时,陈瑜就接到了一个香港域名的电话号码,对方自称是航司的工作人员,直截了当地报出了陈瑜的姓名和原来的航班信息。对方称,现在不仅可以把退机票产生的700元手续扣费返还给她,还有额外的300元保费,共计补偿1000元。
+ ^( N4 ?. J. a. A! |2 ?8 K由于自己确实购买过航空保险,加之对方给出了准确的信息,陈瑜没有多想,便开始配合对方的一步步措施。
# N7 }0 w! z- T6 t7 C殊不知,机票退改签的新型诈骗陷阱,正在前面等待着她。1 ?2 M" H/ x( b9 Q; c% {8 W0 F
01“你的信息两毛钱一条”
& k" `: X t5 ?“他给我发了一个只有数字的网址域名,我点进去看是一个‘中国民用航空局’的网站,里面的新闻链接都是可以打开的,像模像样。”在这个网站申请理赔的地方,陈瑜按照要求填写了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四项信息。
h7 H" T- \! ^4 X- s( o T等陈瑜填写了这些信息后,诈骗分子开始进一步行动。9 _4 X4 `" x- u$ ~ Y* W& y3 V- Q# u, z
, R" E3 r$ o3 H0 h o7 z
用300块骗17万,航班诈骗有多离谱?
2 z4 r; M6 ^6 c2 d" r( u$ r; r9 L诈骗分子模仿官方网站,骗取消费者信任。(图/受访者提供)/ ?9 c L; }5 X+ _) W% e2 N* z
“对方说,我的支付宝不是企业支付宝,航空公司无法直接转账,只能通过微信转给我。”这时,这名“工作人员”要求陈瑜下载一个指定的录屏软件,称为了保障整个交易公开透明,要对转账的全程进行录屏。陈瑜事后怀疑,当时开了录屏之后,她的手机就被远程实时监控了,一举一动,都暴露在诈骗分子的监视之下。
~ q @! `7 Y直到对方指引陈瑜查看她的账户总资产时,陈瑜才逐渐意识到不对劲。“我听到这里已经不太乐意了,就把录屏关掉了。”她推脱说晚一点再处理,对方立刻变得着急起来,开始警告她此刻中断电话的严重后果,并称她现在挂电话的话属于骗保行为,到时候用于支付的银行卡可能被冻结,还要去北京线下的网点激活。
/ m& G9 D4 d8 J6 D3 u. ?0 O* @但陈瑜还是先坚持挂了电话,立刻在网络上搜索有没有相关的情况,才发现自己差点陷入了一场骗局。“对方的说话背景声音非常嘈杂,能感觉到有很多人在同时说话”。
& O* z0 H; _, d M* ]
; P1 o% [) Q0 V' y1 K1 o9 A$ p1 {
用300块骗17万,航班诈骗有多离谱?
9 B7 Y ?9 a5 U(图/《孤注一掷》)
9 |$ p% H$ S, h这场新型电信诈骗的源头,指向了消费者的信息安全问题。- X9 F% t( F" @, S% `+ G- T: E
“我不理解的是,我明明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机票,但人身信息却泄露得如此之快。”陈瑜说。9 E! Z' ]1 ?* I) V1 h2 s5 A, O
: f- [$ z8 ^" _2 s" p0 |
用300块骗17万,航班诈骗有多离谱?
; @& T( J) o1 q* V6 i(图/《重启人生》)
: a3 q7 ]) S9 c$ K) l p3月初,在一家航空公司官方APP订票后,林昭楠第一次接到了诈骗电话。他并没有相信对方的说法,质问对方“你们是怎么拿到我的电话号码的?”,结果却得到了电话那头一句嘲讽——“你的信息两毛钱一条,你很不值钱的”。
6 L6 Z9 l1 |# V- z' B可以预见的是,时代瞬息万变,诈骗的手段和方式势必还会随着社会潮流不断更新迭代。如果不真正地彻查信息泄露的源头,那像机票退改签诈骗的骗局,还会发展出它的七十二变。& y) B5 X0 @6 R I
林昭楠质疑,“这些个人信息是怎么被打包卖出的,我很好奇”。
: @' L7 j/ x* }' t. h02快问快答,让人来不及思考
" Z5 J; h3 L+ S2 M0 k5 }即便一些乘客嗅到了诈骗的味道,但机票退改签的骗局,还是骗走了一部分消费者的金钱与信任。& x Q7 Z, c7 l
前不久,王兴刚刚经历了一次和陈瑜相同套路的机票退改签诈骗。; p' e' O, C6 O- J2 P6 m& R
2025年3月7日,王兴接到了一通00开头的境外电话,同样是自称民航工作人员,说辞同样是赔付一笔航空延误保费。回看通话记录,王兴发现自己和骗子的对话加起来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
* T2 x) E3 Y; b7 |, R+ a6 D“刚开始我是不信的,但是对方说我只需要提供收款码,当时我就想这应该没有什么风险。”把支付宝收款码发过去之后,手机上显示对方的两次转账都支付失败了。这时,对方给出了“没有开通向企业账号收款的功能”的相同解释。王兴现在回想起来,认为这有可能是对方通过输错验证码或支付码等方式,故意让支付失败的。
6 f8 I( o+ s/ N: y9 I
, c- z! D0 ~; d8 P% q8 V
用300块骗17万,航班诈骗有多离谱?
) q2 `2 ^8 N# C" Q! O+ B% {7 I王兴与假冒“中国民用航空局”网站客服人员的诈骗分子的聊天记录。(图/受访者提供)
X( V+ \+ N+ ^) s$ c紧接着,诈骗人员的一系列操作逐渐把王兴“绕晕”——他开始指引王兴在购票APP、支付宝、微信等各个APP做一系列操作。看上去,每一步都没有问题,王兴也没有在这些步骤中被骗钱财。但正是有前面这些铺垫,对方才让受骗者的心理防线逐渐放低。$ K* ~% V; V( |# W
“比如说去某某保险看有没有你的保单之类的,但其实我买的延误险根本就不是那个公司的,怎么可能会查到我的保单?”现在回想起来,王兴觉得对方其实出现过很多漏洞,“但当时整个人就被绕晕了,他说一句话,我就继续操作,他一问,我就回答。这种快问快答的形式让人来不及思考任何东西。”- | |6 F! s$ _- O8 s
在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局”的冒牌网站上填写了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和支付密码后,所谓的“保险人员”一直让王兴打开手机的来电转接功能。后来王兴才发现,原来骗子第一次用自己的银行卡转账时,银行就一连给他打了四五个电话,但正是因为他开启了来电转接功能,银行一直未能顺利拨通。& a6 ~4 n* X% S+ m) E8 L
( L( V! h/ y) Q) x% y
用300块骗17万,航班诈骗有多离谱?
! P. b$ n4 e) P5 Z& z% k(图/《孤注一掷》)
/ k3 F: ~" i7 ?% S在被骗走的17万中,有4.5万元转去了一个重庆账户。重庆当地的公安人员告诉王兴,这笔钱刚转过去大概几分钟,就有几个人去当地银行网点取走这笔钱。由于重庆当地的银行和警方有合作,一旦发现有疑似诈骗行为就会上报公安,这4.5万元,也成为了截至目前为止王兴唯一追回来的一笔钱。0 D" x* H% Q" j& X+ D* p
被骗当晚,王兴无法入眠。他在网络上搜索类似的诈骗现象,发现一模一样的骗局,早在2023年就开始上演。当时,有一位清华大学的博士被骗走了7万元。由于诈骗分子高超的诈骗话术和对消费者心理的掌握,高学历人群也无法对电信诈骗彻底免疫。/ q9 n& _: v9 F* r# M. }+ d+ a" m
17万是王兴从大学毕业后所有的积蓄。王兴告诉记者,大学毕业之后,最开始的工资大部分他都用来还老家的房贷,17万是他近几年攒下来的钱。他原本打算用自己的积蓄加上家里人给的一些钱,在市区凑买房的首付。8 r4 \ Q# c# `6 n. O
被这场骗局骗走17万的王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刚好是被骗前的几天,我妈打电话来问要不要先把买房的钱打过来给我,我说不要。”王兴说“我自己赚的钱,因为我自己的愚蠢被骗,我可以接受。但假如说因为我的愚蠢导致老人家一辈子的积蓄被骗了,那真的是太难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