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热度明显上升,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火爆阶段,由于锂电池也是储能的技术路线之一,储能商业化应用初见曙光。不过,有基金人士认为,由于储能技术路线多样,目前用在国内光伏电站等成本仍然过高,储能直接商业应用短期内不会特别快- o, @ h# h) q: b! E
新能源汽车风起,行业上游迎来爆发。全球产量居前的龙头电池厂纷纷在华设厂,最新一例是LG化学27日投产的新能源电池项目,国内电池龙头产能也持续释放。
# [# L+ A+ e4 k" \) F" I1 ?& Z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热度明显上升,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火爆阶段,由于锂电池也是储能的技术路线之一,储能商业化应用初见曙光。
6 P" Q( B/ @' m2 \( ~, _2 y上游企业忙扩产4 x+ |: _$ g2 o2 D2 r" s- j4 x
继三星SDI西安工厂竣工, LG化学新能源电池项目(一期)27日在南京投产,预计明年实现量产,年产能达10万台以上,该项目是LG化学的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厂。公司计划将汽车动力电池产能从2016年满足全球5万辆电动汽车增加到2020年满足20万辆电动汽车,增长4倍。
. b U2 k% I1 Y' q华创证券分析,由于电动汽车下游需求旺盛,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处于供不应求阶段,根据一二线动力电池厂商扩产计划,供不应求局面至少维持到15年底。中国动力电池龙头国轩高科公司2016年有望扩张产能至6亿Ah以上。兼有储能及锂电池业务的南都电源三季报显示,动力锂电池实现对多家车企批量供应,收入6549万元,而去年同期还没有相关产能。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锂电池产能600MW,并持续释放,预计今年年底前完工1200MW的新产线。 s. T% _; b# C
电池需求火爆也传导到上游材料。
' R/ q9 j) ~$ q$ D“今年动力电池、电池材料都卖疯了,单子多到来不及接,要投的基金好多,终于等来好时光。”沪上一家孵化期风投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投资的经理如是向上证报记者感叹。她预计未来1至2年产能不足现象仍将持续。公司2008年投资了一个电池项目,由于目前市场火爆,已开始考虑退出,潜在投资方报价一轮高于一轮。
+ A1 c- y& O9 D* T资本的嗅觉最为灵敏,今年下半年以来,上证报记者不时在行业群中看到上市公司求购动力电池的相关项目。二级市场也如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股市大调整后率先恢复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上证报资讯统计,今年9月以来电池板块平均涨幅33.54%,储能板块涨幅高达42.53%。
% `6 d! ~9 }0 u: ` s由于需求旺盛,电池价格居高不下,相关公司三季报业绩亮眼。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目前,综合已经发布三季报上市公司的数据,前三季度电池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6.26%,净利润同比增长63.25%,储能板块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18.32%,净利润同比增29.92%。其中主营锂电池的杉杉股份、当升科技、天齐锂业、欣旺达前三季度业绩均同比增逾100%,杉杉股份大增约341.28%。主营储能的猛狮科技、阳光电源前三季业绩增长也超过100%。! l7 a5 P2 C$ U C, v; G) s" c
商业化路径隐现
R5 P" T3 L- Z6 y! K0 J; H9 f4 d6 n/ E规模化和本土化生产使得原本就擅打价格战的日韩电池企业有实力带头降成本。
* h5 ~ Y$ c4 o4 F: X“韩国两家企业LG、三星搞得全球电池厂日子都不好过,价格压得很厉害。”一家欧洲电池厂内部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据介绍,目前欧美的动力电池路线以三元材料为主,约2元/瓦时,国内主流路线是磷酸铁锂,价格在2-2.5元/瓦时。2 m% ~: {% z' n7 {7 ?
LG化学公司方面近期宣称,到2016年底,电芯电池报价可接近1元/瓦时,这一价格被业内誉为“杀手级”水平。尽管业内预计其心理战的成分居多,实际报价并不会低至1元,但也确实给竞争对手留下的空间不多。6 C: a, P h% }' Y4 {9 L1 M
在全民光伏联合创始人、能源互联网专家欧文凯看来,这一波火热需求会刺激动力电池的大肆扩张,价格战很快到来,如光伏一样。& \ s9 w5 U5 d# H5 A- q
他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动力电池及储能降成本的路径是,终端市场需求起来,对中上游材料就有极大的需求,刺激中上游产能扩张,然后产能过剩,价格战,压迫全行业降成本,整体成本下来后,又进一步刺激终端市场需求的扩张。" h) D Q+ j5 S: _3 D# |* L+ ?
动力电池成本下降,同样能提升储能商业化应用的可能性,“因为技术同源”。不过,基金人士认为,储能直接商业应用短期内不会特别快,储能技术路线多样,目前用在国内光伏电站等成本仍然过高。
, k1 K1 ~8 Q' M) M海外市场或率先突破。在美股上市的光伏组件龙头天合光能10月也设立了储能公司,公司储能业务部总经理祁富俊告诉上证报记者,未来几年,全球储能市场将有70%的复合增长率,这一两年化学储能技术如果成熟,储能电价骤降有可能成为现实,而在中国生产家用系统储能,成本仅是国外的1/3-1/4.
2 P$ c% G. l" Q走铅炭电池技术路线的南都电源目前已经借助加拿大的合作伙伴,顺利开拓海外市场,国内方面,企业级削峰填谷储能商业化应用需求也在出现。其三季报显示,储能市场逐步启动,公司积极拓展的分布式储能、户用储能等渐获突破,实现收入1.17亿,同比增4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