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辞职,不要换工作,不要转行,不要创业,不要换女朋侪……”迩来在网上网下,职场人士间最盛行的话题莫过于“金融危急”,而一个名为“金融危急十项留意”的网帖(见上图)引起了各人的关注,不少人就此睁开了热议,分歧颇大。- i/ S$ D( Y- y9 L7 V& T
反对方:
, U# D! F: k# K$ ? 危急没那么可骇
7 `' ~' \& U& ? “金融危急十项留意”一出炉就遭到了不少网友的炮轰,不少网友称,实在危急原来没有这么严峻的,是太过的渲染让投资人信心不敷,如许说是骇人听闻。; i9 G3 `3 W) o: v% M, s3 U
网友“新安凡人”回帖称,从弱者的角度看,《金融危急十项留意》好像有点原理,但多数人如果真依照该帖,国家的宏观调控将难起作用。% k- I e- r& E6 c/ y
他说,经济保持发展或复苏离不开适当斲丧,如果各人都不积极面临生存,回到勒紧裤带过日子的状态,将导致更多企业的倒闭和更多工人的赋闲,末了个人的小算盘大概也要落空,他发起各人学一学国外人士面临金融危急时的做法。7 c2 A9 @- E+ G1 A4 ~
同意方:$ F! {1 h) ~8 U C! B( \: \) Q
有肯定防御意义6 o( n3 y1 b. F* V' {
“除了第九点有些许浮夸与讥讽的意味,我以为这可以算一种比力实际的防御经济风险的提示。”在市内某网站工作的白领刘老师说,金融海啸的连锁反应确实让重庆的一些外贸企业遇到了不小的困难,纵然是和外贸没有直接接洽的部分产业,其生存状态也由于周边市场的不生动而总体呈降落趋势。1 W5 G6 ^, |/ c. L8 _: \
不少职场人士称,由于行业的差别,各人的感觉也会有所区别,如果身处的企业遭受重创,这种感觉就会尤为剧烈。好比在天际论坛,网友“牙膏1981”就称,许多人现在还没有感受到危急并不意味着金融危急是骇人听闻,那是由于它还没有来到身边。一些敏感的行业已继续到很大的影响,裁人、大幅降薪家常便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