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谁让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屡屡巨亏?手段何其相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20: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迩来,国际投行高盛将国际油价预期调低。这种论调和此前高盛石油“死多头”的姿态简直是南辕北辙,相去千里。
/ W8 V9 t/ E# L% L1 W
' `( C1 X: Y& a7 P( g) [  两月内高盛石油预期从“熔点”降至“冰点”
0 V% Z- h8 H- Q* B9 H: }: L7 }; V. s4 E9 s) w6 R- l' J
  直到本年8月尾,只管油价不停下跌,号称“油价专家”的高盛仍未改变其对其对油价看多的猜测,更频频重申其对美国原油年底将达一桶149美元的预估。高盛的石油分析师莫帝还率先猜测到来岁底,油价将到150到200美元。
2 z7 W3 Q: V8 X/ {; S4 e
8 C3 w  ~4 w, k/ {  如今高盛却说,年底油价将跌至每桶50美元。其陈诉将本年年底的油价目的从115美元调解为每桶70美元,并将来岁的预期从120美元调低为86美元。1 f2 y  p& P. P3 a9 d  I! U! e

- d, e# u& e& Q! L- X8 ^+ i  短短两个月光景,高盛的态度发生云云剧烈的变革,不免让人疑窦丛生。更耐人寻味的是,在高盛不停唱多国际油价的同时,其旗下的子公司却在举世签订对堵协议,做空油价。
4 t% |4 Q1 O( b' w" A+ \& D: b
& m, k* s- N: r6 Z# f+ K  Y* @8 j  现在扳连此中的公司是深南电(000037)。深南电干系职员在本年3月,出于套期保值、化解和抵抗资本风险的目的,和高盛全资子公司杰润公司签订了两份对赌协议。
) W  @* J" h9 v( f2 ]6 |6 H2 [( _2 {
  此中,第一份协议规定,如果油价高于63.5美元,深南电就可以得到不高出30万美元的利润。如果油价跌到62美元以下,每跌1美元,深南电会亏损40万美元。理论上,深南电最高红利为30×10=300万美元,最高亏损额为40×62×10=2.48亿美元。" e/ y% ^7 U! g$ P$ |. a9 K! f; l

- P; Q1 N9 g$ `' Z  值得留意的是,签订合约之时,油价高达100美元,而高盛还在尽力唱多石油,其旗下全资子公司却与深南电签订如许一份在高油价行情下会产生亏损的期货合约,简直自相抵牾,匪夷所思。! z  S( G% j8 T  d4 ^

4 P4 X7 n4 k; i  也正是由于其时油价走势乐观及高盛自身刚强看多,深南电以为油价跌破62元的大概性非常低。因此,深南电和杰润公司签订第二份协议条件时,更赋予了对手方杰润公司一个优先权,也就是杰润公司可以在本年12月30日18点前公布是否继承实行第二份合约。. H" o+ ^7 s$ x! N" n% Y

- t' C8 u8 i. V1 `4 M2 q  规定中的触发条约也更为苛刻:当浮动价高于66.5美元/桶时,深南电每月可获34万美元的收益。而只要浮动价低于64.5美元/桶,每跌1美元,深南电将付出40万美元。此条约的有用期是从来岁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
' W# [) W6 m1 H, L6 S) _) P  w* I% c, }3 O- W* I
  外貌上看,得益于本年前段时间油价的相对高位,深南电自3月1日实行合约以来的7个月内,至少得到了两百万美元的收益。但如果第二份合约得以推行,按照合约作一个大概的估算,若来岁纽约商业生意业务所轻质原油期货油价在60美元/桶,深南电每月将亏损180万美元,7个月以来200万美元的红利仅够对冲一个月的丧失;若油价在50美元/桶以下,深南电每月亏损则高达580万美元以上。
8 @$ B  r& O+ d) [1 q9 b4 n4 r' I2 a- `' J$ D; v% p
  有不肯透露姓名的私募人士针对此事发表批评:“从本质上来说,深南电和杰润的协议是一个不对等的合约。我们可以假设极度的环境,就算石油涨到1000美元,深南电的红利还是每月30万美元;但如果石油跌到10美元呢?5美元呢?深南电岂不停业?如许的协议也能叫做对等协议?”他乃至推测:“高盛大概通过石油市场做庄来牟取暴利,而深南电不外是其巨大鱼网中的一条小鱼而已!”4 O% K9 h# j: @, K
) [9 ^3 T8 g! y
  高盛杰润曾以相似本领逼仓中航油, G! }! h- f; l2 ?
% D  o$ l5 W& w! s8 \" W: P* V+ V- q
  高盛的这个新加坡子公司杰润国内的投资者并不认识。但是,当年净资产不外1.45亿美元的中航油,由于问鼎外洋石油期权生意业务,巨亏5.5亿美元,不得不向新加坡当局申请停业掩护的变乱,不少投资者应该还影象犹新。而“中航油变乱”的追债者中一家叫做J.Aron的公司作为其第二大生意业务对手名列显眼位置。" `/ ?9 `8 f5 [
5 L7 ?% i# J1 L5 o! @5 `) Y
  J.Aron就是杰润!
  D$ e7 j8 K( _; K
0 s( d" c% F  i1 K3 S  D  翻开迩来出书的《三井帝国在举措——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这本书,当年的种种生意业务内幕念念不忘。9 n3 b# R3 U3 w- w+ g" ~5 p
3 {) \  \) P- y4 ^+ J# v- Y
  在2004年11月30日,中航油爆出“因石油衍生产物生意业务,总计亏损5.5亿美元”消息之前,公司在新加坡一向被视为信誉精良的公司,险些100%把持了中国入口航油业务,其时的国资委还表现,中航油是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实行跨国谋划的一个乐成范例。
7 b8 S6 Q; b) V6 V, f% n' |  t/ U
9 ~( E+ v' ?- u! C  然而,2003年下半年开始,中航油开始生意业务石油期权。就在J.Aron公司,也就是杰润公司的悉心引导下,中航油大量卖出原油的看涨期权,之后又哺咝斯仓,终极巨亏。
' ?$ [6 J1 W: X9 ?6 X4 X( `) P* ]) y- ?. c% r$ A
  2004年1月26日,中航油与生意业务对手高盛的J. Aron公司签订了第一份重组协议,两边同意竣事前面的期权生意业务而重签一份更大的合约。根据协议,中航油在平仓后,买进了更大的卖出期权。但自2004年1月签订重组协议至当年6月,油价并未如中航油预期的下跌,反而一涨再涨。到二季度,因期货产生的亏损已高达3000万美元。中航油再次选择“后挪”,在6月28日同生意业务对手J. Aron 公司签订第二份重组协议,风险成倍扩大。; L/ Y8 o% F9 y1 V, T
, ?: _. \+ V, Z" ~$ O0 Z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航油变乱”发生后,2006年3月8日新加坡地方法院审理中航油一案时,法庭辩护词中对被告人中航油总裁陈久霖 “挪盘”一事也有如许的叙述:“在咨询公司专业职员、高盛能源商业子公司——J. Aron公司以及三井能源风险管理公司之后,由于他们全都剧烈发起最好的管理办法就是挪盘,陈久霖老师信赖了他们的判断并接纳了他们的发起。”  H! u) K2 Y% S! s! L

6 C* }) x# j# ]7 @, c1 p( O/ N  毕竟上,2004年6月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再次同意把所购期权的到期时间全部后挪至2005年和2006年的做法已远远高出了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到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中的只答应高出 12 个月的上限。有业内人士以为,J. Aron公司应该向生意业务对家分析市场、陈诉生意业务风险,还要判断生意业务对方内部利用的步伐以及是否具有相应的财务本领。这些任务,J. Aron公司均未推行,乃至明知中航油商业一部的生意业务员Gerard Rigby越权做谋利生意业务,也没有制止。
9 Y4 F5 D) F+ P5 T& a8 e7 z  ~* ~1 D3 v
: A! w+ s  V$ x/ H7 z  终极,中航油被逼上绝路。
' @' X+ h8 k' t' N
+ A) X5 n7 l/ G5 c& h  汗青是多么惊人的相似!4年以后,高盛又用险些同样的本领盯上了深南电,只不外4年前是看涨,如今是看跌,赢家始终是高盛,掏钱的却是国内企业和平凡大众!% X9 B2 M5 u3 U9 _6 U
% K# e( M! s# M8 t# v$ g
  警钟长鸣 高风险投资宜慎重/ ]4 H2 E- r* I; D1 Q' M3 n

2 j1 `* [$ \% s" V# W- P; a3 N0 c  正如深南电并不是在外洋投资时倒在国际投行脚下的唯逐一家公司一样,高盛也并不是唯逐一家的逼仓对手。仅仅上文提到的《三井帝国在举措》一书中,就曾详细披露“三井帝国”在中国境内的各种布局,它提供的风险管理服务曾吸引了大量的亚洲商业商,亦是中航油石油期权生意业务中的第一大生意业务对家。
$ G. }# q0 `5 Q$ `' E! C% Q7 b8 x
  不但仅是企业,外资行还通过银行理财产物贩卖同样的金融产物给一无所知的平凡投资者。数月前某外资行的浮亏70%以上的港股挂钩理财产物就是此类产物。这个产物的筹划是如许的:如果挂钩港股上涨,投资者得到有限的所谓红利,然而一旦下跌至发行时挂钩股价的70%以下,则转成股票杠杆衍生品。这意味着,投资者本来以为买入的是稳固赢利的产物,却没想到掉入了对赌陷阱。
7 |: h: r, F6 O+ j# @  [! P* j* U
3 c6 N) u$ c6 _% L2 V+ C  值得反思的是,对金融品种走向的判断已经出现错误,却频频掩饰标题铤而走险,不停加大赌注,终于导致亏损额越来越多的,不正是中国上市公司本身吗?无论是深南电还是中航油,涉及的都是风险最大的范畴之一:石油期货。如果中国企业可以或许认真评估该协议的风险,不为了微不敷道的蝇头小利甘冒巨大风险,很多被动局面就不会产生。
2 H! u, u$ V5 R4 k0 a. q/ [$ J1 J6 H" h* k6 ]2 D! l
  警钟长鸣,在金融市场这个风险和收益都成倍放大的竞技场中,中国企业由于外洋衣保等投资而产生巨额亏损的征象家常便饭。远一点的如TCL外洋收购巨亏、近一点的中国安全外洋投资滑铁卢都在提示我们:外资品牌纵有百世英名,但在没有分清其是敌是友之前,最好别压上身家性命,和其盲目生意业务。
http://www.simu001.cn/x114732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16:44 , Processed in 0.3686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