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岑科:中国赚了外汇为什么不花?难道还有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23: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把眼下的金融危急归咎于中国购买美国国债。西方理论界有人用“我们是北京填鸭”的说法来表明本日的环境。
8 J1 E! |% _& b  L, O6 y. W! o3 \, Q# w: I# T" s
这种理论以为,商业赤字国家(如澳大利亚、爱尔兰、西班牙、美国和英国等)就像是“北京填鸭”,商业盈余国家(如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等)则像是“鸭农”。“鸭农”强行给“鸭子”喂食,使这些“鸭子”举债成瘾,终极一发不可摒挡。/ i. h# O5 d/ c! }7 u: {

- B7 w: ]6 `* d, D! T: s! ^- D! j这种说法让许多中国人无法担当。经济学家谢国忠就以为,这种说法无视那些最强盛、最富有国家的自由意愿。赤字国花别人的钱过了一段好日子,还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叱责借给他们钱的国家,是不讲原理的。/ b: }9 y: {" b! P8 N. g6 C
$ y  y8 _4 q, Y
乞贷给你花,岂非另有错吗?5 V/ |$ O; |* Z0 u& A5 P
4 ?" x& W/ I7 h9 `5 M. v& p* X
标题的答复取决于谁在借,以及为什么要借。中国卖那么多产物给美国,得来的钱不买美国货,反而又把乞贷给美国人花,这不是企业和住民的志愿决定,而是央行压抑汇率的效果。
1 l7 f6 n9 G* e& W3 J/ `' h9 N+ Q: N; z6 u& h0 S+ Q
如果没有央行的逼迫性结汇,企业和老百姓拿到美元后,肯定不会买这么多美国国债。他们会更多地购买美国的资源、技能和商品,到国外旅游、读书等等。但为了保持汇率稳固,央行就只能不绝收购外汇,并转化为对美国的投资。
+ i  e- N+ v' ^- h
/ L; j1 Y/ _+ _2 z4 G. E+ x: f美国人的钱多得用不完,这些钱不会用于投资实业,由于制造出的东西中国住民还是不买——也是由于汇率的缘故,效果,只好跑到金融市场上,滚出一堆泡沫,引发次贷危急。
& Y) C: S2 j3 p4 b- D, K" X& n/ t5 l  B  m( N
这个逻辑奇怪吗?有人莫名其妙给你送礼,害处不但仅是让你为了收这份礼而瞎折腾。更紧张的是,它误导你,让你错配当前的资源。
. B$ ]) H: @1 U. n: s. j' x( u0 P
打个比方,原来你是穷光蛋,有100块钱,够一个星期的米饭钱。如今有人送你豪华七日游,你一高兴,花100元去做个发型,过两天发现,七日游要改成五日游,剩下两天就得挨饿。
7 n& x- b, c, m. y9 E* D
+ I  w) y. o4 Q% M  o“稳固”在中文里是个好词。央行说,要保持人民币汇率根本稳固,没有人会以为不对。但是,如果你知道汇率稳固的背后是央行不由分说地把全部中国企业和住民增长的外汇收过来,用于投资美国的国债、基金、股权等,你还会这么想吗?9 f2 }, y6 p% d# l- w* ^$ S
" D: Y) z% ?7 w6 E' {/ Q
毕竟就是如许。固然,央行的外汇没有白拿,也打了借单。但这个借单便是是替美国人打的,由于打完借单后,转手就把外汇投到了美国市场。这齐备的缘故原由,都是为了保持“汇率稳固”。  q" I* _. G) Y, i" {2 v
/ W8 h0 B4 v; s6 t- h4 o- ~% M
有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代价必须随着经济状态的厘革而厘革。作为衡量国与国之间产物和生产要素比价的汇率,也应该随着生产本领和商业状态的厘革而厘革。在中国的生产本领不停进步、商业顺差不停扩大的时间,人民币汇率应该向上调解,否则就会出现上面所说的莫名其妙乞贷给美国人花的局面。那是在制造定时炸弹。: H5 b% u& x0 b" X+ Z" k% @
) N7 J5 \+ b( S9 n
必须搞清晰,盲目固守汇率,逼迫性把企业和住民的收入转化为对美国的“送礼”,就是本次金融危急中国经济政府要负的责任。
http://www.simu001.cn/x115677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9 10:13 , Processed in 1.79950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