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宋朝,军事爱好者大多对其没有好感,因为它未能像汉唐那样实现对游牧民族的反击,自始至终都生活在北方蛮族的阴影下,然而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段历史的话,就会发现研究宋朝历史对当前中国的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v* H8 m+ b# A+ b% g& |* H
; p2 x ^$ m' k3 q$ ?$ O* }' R6 A/ F 大家都知道宋朝未能收复幽云十六州,宋太宗两次御驾亲征幽州都以失败告终,因此不少不明真相的网友在军事上对宋朝评价很低。
- N' D+ `0 ]4 V+ ?- v; A
. G; A( _$ ^* t3 x 但有多少人思考过宋朝为什么不能恢复汉唐疆界,建立横跨南北的大帝国?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宋朝建立时的国际环境和汉唐立国时大不相同。
5 g( m$ b6 M8 Y/ ~/ i0 d' t+ k$ n6 z
在国人比较一致看好的朝代是汉唐两朝。我完全赞同汉唐两朝是中华民族(主要是汉族)最令人自豪的朝代。稍为仔细一点的[url=[第一私募论坛]http://www.simu001.cn]bdfyy999***/bdf/jiankangzatan/35270.html]光凭运动鞋就能秀出你的独特]话,我们会发现这两个朝代竟然十分相似:两朝均建立在另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之上,汉承秦祚,唐承隋祚。秦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时代;隋平南北,结束五胡乱华,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这两个朝代都是二世而终,问题都出在第二代皇帝的接位上。 $ O5 V6 Y3 \ h
: T Z" I$ ]) B% k4 Q
秦隋末年,天下曾一度陷入大乱,但所幸持续时间不长,国家的政治格局没有遭到重大破坏。虽然经历了若干年的战争,但使汉唐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帝国,而这个帝国可是秦始皇和隋文帝征战几十年才挣得的家当。汉唐可谓得了天大的便宜啊! ! u+ y. ?( ]# p3 j% ?, |
3 \5 \' l1 M0 w I. H 而相比之下,宋朝就没这么好的运气,它所取代的后周只不过是当时最大的割据政权而已。它建立国家的过程,可不是在接收一个大帝国的遗产(象汉唐那样)。当时正处于五代十国,天下大乱之际,地方势力经营已久,业已形成互不统建属[url=[第一私募论坛]http://www.simu001.cn]bdfyy999***/bdf/jiankangzatan/25930.html]日常如何安排饮食可以缓解疲劳]的独立国家。 - i% Y( k6 J+ a! p' D) y s
& R& K' \9 B U3 m. ]
国家统一不象楚汉决战,毕其功于一役那么简单,也不象隋末各割据势力那样立足未稳即被唐各个击破。国家统一需要象秦隋那样进行长期战争。更重要的,是汉唐宋所处的国际环境(这是大多数学者和政治家忽略的,但却是决定因素的问题):汉的主要敌人是匈奴;唐的主要敌人是突厥,宋的主要敌人是辽、金等国。 ( p' R( \& y9 r3 i6 C. a
4 [- |7 V) j; k! Y: @- h 问题在于:匈奴、突厥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国家,他们仅仅是一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靠天吃饭。部落管[url=[第一私募论坛]http://www.simu001.cn]bdfyy999***/bdf/jiankangzatan/33829.html]正常的作息才是摆脱黑眼圈的最佳方法]理仍处于比较原始的水平,组织军事化,机动[url=[第一私募论坛]http://www.simu001.cn]bdfyy999***/bdf/jiankangzatan/33559.html]烫发后的一些难言之隐]性强,来去飘忽。
# E+ I* a8 k1 Y; S$ U
0 i3 a& H9 f4 o1 F. C3 ~ g 这两个游牧民族是真正国际化的民族,活动范围它生活资料,一般而言,他们对生产资料不感兴趣。当大漠风调雨顺,牛羊肥美时,他们不会对中原地区构成任何威胁,当干旱等自然灾害使他们的生活无法过下去时,到中原地区抢夺食物便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唯一选择(除非中原地区主动送食物给他们),毕竟农业社会对自然的依赖要大大低于自然放牧,而且农业人口居有定所,住地分散,便于掠夺。如果遇到抵抗,他们往往也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因此,汉唐两朝经过几场比较大的战争就将匈奴、突厥问题基本解决(唐安史之乱后,又成了问题,但往往被史家所忽视),部分归顺中原王朝,部分迁徙到中亚、中欧。 ) G6 k% C6 J* ], h3 h3 L' v
) R1 l* U0 S% v" c& a+ F! a 再次,他们垄断当时最重要的战争资源:马匹贸易。因此,无论是宋辽,还是以后宋金之间的战争,两国之间的战争已经不是简单的抢夺食物的战斗,而是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的争夺。一旦涉及这方面的争夺,就是寸土必争的问题了。 : _% D" y0 x: ^. A
7 N7 _; I2 I! Z9 ]0 q& ?
这种性质是由农业文明的特性决定的(实际上,我们可以从隋、唐的的高丽战争就能理解。高丽国是个幅员狭小的农业国家,国家实力与大隋、大唐相比简直不成比例,但就是这样的一个蕞尔小国,却让隋朝大军和唐太宗的亲征大军劳而无功)。拥有土地就是拥有生存权(还有发展权,) $ x& C2 G' X2 p+ ]# w4 T
7 y% C9 M! o4 ?! Y; [5 u( E
因此,宋辽战争、宋金战争必然是残酷的、持久的、难分胜负的。宋辽之间的战争,不是一场战斗的胜负就可以决定战争命运的。土地对于一个农业国家意味什么,无疑是不言自明的。这也反过来解释为什么宋伐辽的战争总是先胜后败,而且是惨败;辽及以后的金总是不断向南侵扰,一句话:对土地资源的争夺。
4 L# [1 r S; I' G! w2 }& x+ Y5 i/ G+ |4 T
可以说,面对如此糟糕的立国环境,就算是大家最崇拜的汉武大帝和唐太宗在世恐怕也束手无策。 7 `5 {# \0 E& m7 b( `1 w( i. _0 | M
7 u, |9 B: F. l j4 k. W6 H5 i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一方面是草原对游牧民族的生存压力使然,自汉朝以后,北方尤其是草原的自然环境每况愈下,荒漠化越来越严重,而自中唐以后,尤其是进入五代十国时代,地球气候进入干冷时期,这加剧了北方民族尤其是游牧民族的生存危机。 7 t, U. C; Q3 s5 F
# O; f. A0 j3 R3 C6 T% ^6 W
这是迫使一些游牧民族改变生存方式的根本原因。(如契丹,党项等就由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转化)而另一方面中原王朝失去产马良地也使收复幽云十六州或河套地区成为不可能的事情。熟悉古代战争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在马镫出现到武器成熟之前,骑兵对步兵的优势犹如今天坦克或战斗机对步兵的优势。
! v0 c# C6 I6 F z9 ]% z. F3 \5 _6 F4 r
而收复上述地区非用骑兵不可。是什么原因使中原王朝丧失了产马良地?大家都知道“儿皇帝”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危害中原王朝几百年,但有很多人不清楚那个被骂为“汉奸”的石敬瑭其实并非汉人,而是沙陀族人(西突厥的一支),而控制河套地区的是党项族,这些原本是汉族王朝控制的产马良地由于“引狼入室”的缘故被外族控制,那么谁是“引狼入室”的罪魁祸首呢? " k+ D3 ^! A A6 Q$ k
: b/ I9 @ W3 [4 S
自唐末以后,党项人控制该地(祸由唐的制度错误,自太宗之后,唐的守边军队渐渐落入外藩之手,由胡人建立军队替唐中央作战雇佣军终酿大祸,安史之乱即出于此,西夏的始作蛹者也是唐之误,党项人因征战有功,被唐派去治理河西走廊,从此,该部落有了立足之地),逐渐经营,实力不断壮大,进而和宋分庭抗礼。
4 Z `4 q, c( C5 f X& T! t9 n5 }9 `6 s
而且当“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爆发威胁到唐朝的统治时,唐朝都无一例外从其他游牧民族借兵镇压,(相比之下,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爆发时,东汉王朝从国内借兵镇压)沙陀族就是被唐朝政府借来镇压黄巢起义才得以入主中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中就由三个是沙陀族人建立的。这就为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埋下了祸根。中国自中古时期以后的不幸,实际上都是唐朝埋下的种子。 , r1 _0 t" `- g S" ~7 _
4 m! q9 q J& n n/ }8 [; x+ }3 j
' Q3 l* y; s! i9 w( z+ b2 O. o+ c: t
1 f' @4 X( x% |6 Z# Q5 U'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