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信用贷款市场迅速发展,各类“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的广告层出不穷,给急需资金的借款人提供了便利。然而,不法贷款中介也盯上了这一市场,通过虚假宣传、伪造贷款资料、勾结银行内部人员等方式,钻信贷管理的漏洞,实施贷款诈骗。Z某贷款诈骗案正是一个典型案例,不仅揭示了贷款市场的灰色地带,也暴露了银行内部风控的缺失。 / Q: Z2 t* q: R2 [) a; m贷款中介的陷阱:低门槛、高风险的骗局5 d  j3 `4 N& Y0 z! W& n! H
 本案的关键人物L某(另案处理),是一个典型的不法贷款中介。他与银行工作人员秘密达成协议,每成功办理一笔贷款,就给予银行人员1%的“提成”。与此同时,L某通过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大肆宣传“免抵押、无担保、快速下款”的贷款信息,吸引借款人和其他贷款中介加入。这种“外部引流+内部勾结”的模式,使得原本应当严格审批的信用贷款,变成了一场不法分子的“套利游戏”。3 a; f1 O/ ^4 U/ E7 u: d" @
 然而,贷款中介的本质并非真正帮助借款人获得贷款,而是利用借款人对贷款流程的不了解,从中牟利。在本案中,Z某等人正是利用虚假资料,帮助C某冒名贷款,最终骗取了银行的资金。  j/ L9 G3 e$ R7 z. ^! Y3 g* g
 从虚假资料到非法获利
 ! ~/ p6 j2 _8 a/ w8 j9 c8 w2020年9月30日,ZK某、ZK2某、B某等人得知“YX贷”可以无抵押贷款后,与Z某预谋,通过编造虚假信息,为C某办理了一笔10万元的贷款。银行工作人员未尽审核责任,直接批准放款。然而,贷款到账后,C某本人却毫不知情,资金被L某等人迅速瓜分。
 6 m9 c1 Q! t: z- H/ v/ _, W# s这类案件的套路通常如下:' B2 ?; Q5 w& K  F& ~
 寻找“合适”的目标——贷款中介会寻找缺乏贷款经验的借款人,或直接使用身份信息伪造贷款申请。7 B# K+ t1 a: [: j$ f+ C% y( ]! D8 h
 伪造贷款资料——通过编造虚假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信息,掩盖借款人的真实资质。8 r  F" {0 Y' Y+ m
 勾结银行内部人员——利用银行审批漏洞,确保贷款顺利获批。. D# T. ^; B. `. _
 骗取资金——贷款到账后,借款人可能被隐瞒资金去向,而资金已被中介瓜分。# c7 v* b* C  Q: Z9 k2 q
 最终,C某的贷款款项被迅速“分肥”,银行蒙受损失,而Z某等人也因此落入法网。- p: t5 }4 e! P+ M7 U
 
 K3 p4 R' p1 g  s+ q0 K- E
   6 j2 K) f. u: q8 w贷款诈骗罪VS骗取贷款罪$ @* O  n: m4 u9 V& M# O9 f6 G/ j
 在本案中,Z某等人被法院认定构成贷款诈骗罪。那么,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是什么呢?- [/ S. W& C7 w  [  M9 m
 贷款诈骗罪:行为人从一开始就“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根本不打算归还贷款,而是通过欺诈手段骗取银行贷款资金,具有更强的主观恶意。, q( Y' a' T4 f9 f3 s
 骗取贷款罪:虽然手段类似,但行为人仍有还款意愿,只是获取贷款的方法违法。
 0 Z( m$ }% J7 a) W9 Z6 N( ?1 ?2 q0 v本案中,Z某等人不仅伪造贷款材料,还在贷款到账后隐瞒事实,非法占有贷款资金,因此构成贷款诈骗罪。
 1 v' |8 W5 p- S8 e: n法院判决:法律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诈骗分子$ J2 e, i- x4 O1 ]
 法院最终作出如下判决:- p! G& _$ T$ J0 c5 n- U1 |
 ZK某犯贷款诈骗罪,判刑9个月,罚款2万元;' b$ }+ G9 t6 \. f- G
 ZK2某犯贷款诈骗罪,判刑8个月,罚款2万元;. R. u0 ^  x  @* U8 i" J
 B某犯贷款诈骗罪,判刑7个月,罚款2万元;6 o& j; R+ ~. h9 I/ s* X
 Z某犯贷款诈骗罪,判刑10个月,罚款2万元。
 9 E: t8 u" f, F! l3 M3 t此外,法院依法追缴所有非法所得,确保犯罪分子无法获利。
 6 b! `0 m% n, S8 ^! f$ N; A& i金融机构如何加强风控?0 D0 [1 e1 t1 ~) Q# _3 z: V4 X$ [
 本案暴露出的另一个问题是银行风控机制的漏洞。如果银行工作人员严格审核贷款资料,并认真核实借款人身份,这类诈骗案件本不应发生。那么,银行应如何加强风控?0 i# i6 [3 l! h
 加强贷款审批管理。银行应严格审核贷款申请,核实借款人的真实身份,避免因内部人员失职导致不法分子钻空子。! T' K/ O2 e# I: I: d8 b3 R6 h  A" M4 @
 强化员工职业操守。建立严格的反腐机制,防止银行内部人员与贷款中介勾结。
 t5 Y2 i( \3 R- x0 d/ [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发现异常贷款申请,提高欺诈识别能力。1 t; @( F0 z9 @' W2 c
 霖得泓言:信用贷款不能成为信用透支$ k% h  c- F& q3 }9 q
 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本案不仅揭示了不法中介的诈骗手段,也暴露了部分银行内部管理的漏洞。对于借款人来说,不要轻信“低门槛、零审核”的贷款承诺,贷款需通过正规银行渠道,否则一旦涉及违法行为,不仅会面临资金损失,还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建立更严格的风控机制,堵住信贷漏洞,才能从根源上防止此类案件发生。
 4 F" I: T4 ]% c6 T3 \# D# _5 K关于信用贷款,上海霖德泓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王律师有话说:“贷款这事儿,说白了就是‘钱’的事,既然牵扯到钱,就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作为律师,我想提醒大家几点:1 ^+ k7 T  R: u# J/ d7 F# x
 不贪小便宜——“内部渠道”“低价贷款”往往都是陷阱,别因贪图便宜,反而让自己掉入法律风险之中。" G) t: Q0 ?2 z) l
 贷款找正规渠道——申请贷款一定要通过正规银行渠道,确保资金安全,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e5 v5 Q  H3 ]3 k: d9 R/ ]) ^
 银行也要加强防范——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银行自身的风控建设。对贷款申请严格把关,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贷款诈骗。
 ( j2 f: f+ K3 U5 R/ j贷款诈骗不仅损害金融机构的利益,更影响市场的公平秩序。只有银行、借款人、监管机构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让信贷市场更加健康有序。“
 . }: l# E- ?% @5 x2 W% o4 S$ U7 u面对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和信贷环境,上海霖得泓律师事务所始终致力于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无论是遭遇贷款诈骗、金融纠纷,还是需要银行合规风控方案,我们的律师团队都能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帮助您规避风险、维护合法权益。如果您在金融借贷、合同履行或其他法律事务上遇到问题,欢迎咨询上海霖得泓律师事务所4006606869,我们将以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务经验,为您的财产安全和商业决策保驾护航!! o. `+ Y+ a. I- J$ x
 原文连接:https://www.lindehong.com/jpal/3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