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虚拟电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实施路径及配套机制,标志着我国虚拟电厂从试点探索迈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结合近期多地虚拟电厂建设案例,本文分析其发展现状、政策意义及未来趋势。
5 V) |& Y" z5 K9 D一、政策核心:目标明确,机制创新6 Z* z, ~: Z" k
《指导意见》提出两大发展目标:7 J- J" o3 [0 A" G# G
1. 2027年目标:建成成熟的虚拟电厂管理机制,全国调节能力超2000万千瓦,初步形成省级与地市级协同发展体系;
! o: ]& i, V0 l1 r2 V2. 2. 2030年目标:调节能力提升至5000万千瓦,虚拟电厂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调节主体,并拓展跨省交易、需求响应等场景。
9 a3 o; q8 n/ O; V5 s" j5 @政策亮点:
/ s7 [8 Z H8 v* P' @ O商业模式创新:允许虚拟电厂通过电力现货、辅助服务、碳交易等多渠道获取收益,推动“聚合资源+市场交易”模式。
( B, M3 r9 b/ {9 A; V+ W技术与管理突破:要求建立统一接入标准及资源聚合平台,强化数据安全与应急响应能力。2 x1 }' N# Y; u n p5 _
社会资本参与:鼓励民企、能源产业链企业投资运营,形成多元化市场主体。
+ Q3 A& i$ k. _8 W二、实践案例:多地虚拟电厂加速落地' q0 \0 [5 c/ ?# q) A- U" X4 V
1. 成都高新区虚拟电厂(中西部示范标杆)# r* k0 G1 R2 R+ V O7 G
入选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聚合25万千瓦可调资源,通过物联网、AI技术实现“源网荷储”协同调控。9 x; {+ {4 K! a% r
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最大响应能力达4.65万千瓦,相当于两座小型火电厂,有效保障电网安全。
1 O: z3 r& ]# A( z" ~0 j2. 湖北黄石磁湖虚拟电厂(城市级创新样本)
- N" L8 C* F$ Q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站等资源22.6万千瓦,占全市最大负荷7.5%,节省土地投资8.5亿元,年减碳4万吨。
9 J- X- t7 c# S7 ]4 s: }* n i3 r通过分路监测和柔性调控设备,实现工商业负荷精准管理,用户参与市场交易可降低用能成本。8 P) e. f4 ?7 T& g) g
3. 山东泰安“光储直柔”园区(绿色微电网典范)
8 P5 W3 I+ v# M- ?$ B4 f依托泰开集团技术突破,建成虚拟电厂创新服务中心,新能源装机占比达63.8%,绿电就地消纳比例显著提升。0 H: N5 W3 [: _4 A
探索“聚合式”电网友好型模式,为全省虚拟电厂与微电网协同应用立标杆。
' P% L8 I: @5 k& y4. 山西虚拟电厂(市场化交易先锋)
0 u, ~, q0 Y: M2 l* [% [9 E8 S7 P规模突破200万千瓦,优化“分时价格+红利分享”机制,2023年以来累计结算电量3.84亿千瓦时,用户收益超259万元。: \: o Y( `7 o& L0 }: }! s$ W
全国首家以现货模式参与交易的虚拟电厂,聚合资源覆盖工业负荷与电动汽车。
7 [- W& v* O1 o! Z2 u' u+ ?三、发展意义与挑战
& _1 A, N2 s( [7 t1 @& w, F; ^核心价值:( N2 A) f/ k, S* M
提升电力保供能力:通过聚合分散资源缓解峰谷矛盾,减少弃风弃光,助力新能源消纳。
: v/ Y3 h% _- y! p! }9 k推动能源转型:虚拟电厂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级。
; B/ L* K0 b1 `6 t; W+ V经济效益显著:用户通过参与调峰、调频服务获取收益,企业降低用能成本,社会减少碳排放。
( [5 _0 W0 u- m9 g% l面临挑战:
5 _" S, g1 i3 u' Z7 R# J: {" Q技术瓶颈:跨区域协同调度、资源聚合效率仍需突破。" M4 ^$ e: D& v* C/ ~, j2 c% c
市场机制待完善: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区域资源禀赋差异需政策平衡
# W! q1 {& F: v8 G/ A! s2 v标准统一性:各省接入标准不一,需国家层面推动技术与管理体系整合。
; `( ?8 i; r) b' p7 b5 l7 W6 H四、未来展望:迈向万亿级市场
- \, j1 S) |& S+ S& D根据预测,2025年我国虚拟电厂市场容量将达700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1900亿元。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电力现货市场成熟,虚拟电厂将从“邀约制试点”转向“市场化运营”,成为能源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
m( r0 P8 t/ e0 |五、建议关注方向:
9 D8 A- m' ? y" M9 R技术创新:AI算法、区块链技术优化资源调度;
. Z; F0 P$ g2 U) F7 q) ]# q5 l商业模式:探索碳交易、绿电认证等增值服务; l, J1 x5 x" O( Z, ^# |4 K
区域协同:推动跨省资源聚合,提升调节能力。
$ m& E. c- g( |4 q6 @. a参考资料:国家发改委政策文件、地方能源局报告、企业公开数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