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与其清算剧情写的如何,不如先评判一下最基础的设定又没有做好。' S0 R1 l) s0 |! h
首先是暴雨,其实官网对暴雨的描写是比较清晰的,地面积水,然后水滴上升半空。不难看出,至少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确确定了暴雨和洪水的关系,或者说,至少是积水的关系。至于后面讲的,只有主角一个人什么的,或是噱头,或是逐渐失佚的最初设定。
+ G& G0 k x% Q, F; n: ^+ I
, { ]% I( t6 @3 D9 T" E; A1 L
r5 l4 E9 P+ f6 H5 E" ^8 g1 X% ^3 d x第二幕、爵士时代
) v3 ~; A6 j. l爵士时代,指的是1918-1929大萧条前的时代,又称咆哮的20年代,基本上只是对当时时代的描述,也就是如此了。说实话,这个设定只在剧情里出现了一两章的样子,后续嘛……9 R: g# p4 z# K* V* Z) e! r
( f0 n, E) V# O! m9 q5 U: s+ F$ ^/ X
- R' v$ @ j1 f* N' L5 Q
第三幕:摇滚狂潮# b5 r" a" `. m/ X3 w! t
实际上源于1966年4月《时代》出版的《伦敦:摇摆之城》,基本上,那时,伦敦是时尚之都。至于海盗电台,基本上就是电影《海盗电台》的原型例子,卡罗琳电台。不过,嘛,只是时代的介绍,也仅此而已了
" z( h5 X: D: k- N2 f3 J8 P f* _
! d" e) x+ {5 w6 [
第四募:暴雨症候
Q; e/ ]# k- `. N终于到了1999原创概念的时候,这也是让观众存在分歧的地方。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第一幕,暴雨的介绍,它完全没有提及所谓暴雨相关的症候,就仿佛这是一个完全生硬,完全强加的概念。另外,第一幕的描写,也仿若将暴雨的时间缩短到了一个可肉眼观察变化的程度,切仅限于溶解,这就非常的误导了。应该可以合理推测,这是在暴雨的“溶解”上再头脑风暴后的新产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已有新概念出现后,没有对过往概念进行整合和调整,这就显得非常业余了。' x. f7 C+ e( W7 @/ c" r* ]
! _" E& y( A" @- S5 G# {) g4 u
, J6 I: O# h: H6 `9 w# x4 [
第五幕:基金会第一防线学校:- L% y. O: ~; ]0 ]4 m
一个非常大胆,甚至是没过脑子的设定,以及前后存在的矛盾。首先是数千年,很难讲编剧是如何把这个词塞进脑子里的,猜猜人可以称之为人的年月有多长?猜猜学校这个概念出现的岁月有多长?以及,基金会这个名称,就将之死绑在了存在数千年的船上,毕竟只是学校的话,不可长存,必有靠前和支柱。其次,基金会第一防线学校和人类第一防线学校,究竟是不是一个东西?标题和内容究竟是不是在介绍同一个东西?最后,所谓第一防线,防谁?指的是教育驯化神秘学家,以防止威胁人类,是吗?我只能说,这是合理限度的推测,若要推翻,请以一个更合理的方式来解释。4 r. W3 H( ^! z. q- |2 K7 W
0 C0 \5 i, r u; Z; F P
9 ^) ^, e& m5 h2 \
第六幕:拉普拉斯科算中心( t3 o1 \+ Z5 g
简单的介绍,同样的把地位抬的非常高,世界最大的科研中心?第四次工业革命??还是那句话,草拟世界观的人,从来没有意识到神秘术本应是同自然规律一样被加入第一次的工业革命中,一种早可被意识,早可被利用的能源,怎么可能和科技分道扬镳?至于因果律,写这句话的人不如还是讲讲什么是果为因生,事待理成。当然,我并非贬低它,在剧情中,拉普拉斯也算是为最好的一段剧情做了贡献了吧。
4 s z* |' u. B! }( F( w1 C
& z* X0 Y. D" B' Q- W4 L$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