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盛粮油案”风波起始及解读
! D+ j! \+ q. e) ^ T" X& l9 D! W x1 }
2007年5月29日,香港中盛粮油分别与上海誉宸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誉宸”)、浙江协凯收支口有限公司、香港誉和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香港誉和”)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天津中盛粮油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上述三家公司。
" l5 b! _% Z% u B$ n% g7 }+ k2 R* P
此中,上海誉宸以1920万元的代价受让60%的股权;浙江协凯以480万元持15%的股权;别的25%的股权,被香港誉和以800万元受让。; p: H' M3 L* F$ Y; F/ M5 b. R) [
. M3 a, B3 ?4 g0 Z$ f* d8 ? 而无论是上海誉宸照旧香港誉和,均为王伟实际控制的企业。
" a; X6 x3 R6 j% Z" i9 _( v5 `+ s" T
2008年7月4日,大连大商所告急打消中盛堆栈资格,大商所突然告急打消了中盛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和中盛粮油工业(镇江)有限公司的豆油指定交割堆栈资格,还一并取消了中盛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的棕榈油指定交割堆栈资格。* x8 m7 M! |1 u: `, N7 p
7 Q" h6 u; A$ v+ N) P) {
之后在7月9日,《逐日经济消息》报道称,业界传出中盛粮油工业 (天津)有限公司因涉嫌盗卖为客户代为存储的棕榈油及卷走钱款一事,早已进入公安部门视野。作为国内最大民营食用油入口商之一,天津中盛粮油在中国粮油收支口行业举足轻重,这一消息无疑相称于在寂静的池水中丢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0 A2 n' e A2 g) l; N$ }8 k; ~: _) G t( V- ^1 U
根据来自财经网的报道,2008年6月杭州热联收支口公司(下称“杭州热联”)收支口公司发现中盛粮油有一单5000万元的欠款,多次催付,仅归还了2000万元。杭州热联即在杭州中院告状天津中盛,查封其资产。
# O% a4 p* n" H- g4 ^- H: T0 m$ ^( \! `/ U1 ?: i5 w: d& p0 j8 C
杭州热联,颠覆了王伟融资链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n9 W0 L1 ^) y( z! |
$ } T F8 _' G' [% M 以后几日,又连续有数家杭州公司和银行向警方报案。6月18日,杭州热联通过杭州中院,又构造一班人马到天津保全资产,发现堆栈里已根本无货可提。以后,杭州中院、江苏高院、天津一中院、宁波中院、北京东城法院都纷纷下达查封令。仅有的一些储油罐,成为各地法院争相查封的对象。
' w( B( u* Z/ x% [) y
) ^4 _/ }0 g* ^5 b 天津中盛粮油的实际控制人王伟此时已经失落,中盛粮油案件的受害者遍及天下几十家入口机构,堪称“天下粮油第一案”。0 O g( O1 X2 S; _( o
, d# m6 v) E- A7 _
王伟的骗局操纵模式可以扼要表述为:宁波杉科等以入口棕榈油为名,向其他企业借用名誉证额度(声称本身额度不敷,可以按交易业务金额付出1%的署理费),由其他企业开具名誉证,并指定将入口油运送存放至天津中盛粮油,然后以低价敏捷转卖套现资金。而后将名誉证套现来的资金在宁波举行短期放贷,获取高额利钱。棕榈油商业本身,沦为融资的工具。
- T7 U. O3 |; ]& F& b* ]. T6 M* f3 ^1 J# g
但是浙江民间融资链条的收紧,使得王伟的高利贷出现大量坏账,不敷以偿付名誉证贷款,便通过盗卖棕榈油举行资金周转。倒卖案事发后,终极造成资金链的断裂。
8 `1 m+ \" g% [9 y0 S0 D6 |0 T l R8 I
8月1日,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发布转达称,7月25日抓获王伟等人,已以涉嫌条约诈骗案依法刑事拘留。) y" T9 k6 r$ ]3 b. d
! L6 v8 t% \2 Z% j7 r7 M' j
克制昨日,《第一财经日报》获悉,该案由于案情复杂,警方的侦查工作仍在举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