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金融决议者在美国金融危急中的无奈态度(国务院副总理王歧山:"假如我们不购买美国的国债和资产抵押债券,我们还能买什么呢?")表明,中国向导人并没有认清美元霸权以及美国金融市场的本质。中国真正摆脱美元霸权的先决条件应是先退出WTO,以人民币为结算单元重修多边贸易体制!本期发出加拿大投资家,《中美关系——透视大国隐形战争》(当代中国出书社2008年10月出书)的作者马耀邦(Ben Mah)的《退出WTO,防止与美国金融危急共沉》一文,当对我们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 E* r! O& w% {$ r( y+ F3 [5 L4 L7 _3 z* N7 R2 H- n- Z
退出WTO,防止与美国金融危急共沉3 \- X; h; J; v2 ]# C
, u" d- c" {6 J# g8 y
^ [. x% B8 ]$ u
$ l% @) O$ a9 x e) W+ [& m2008年9月7日,美国财务部长亨利·保尔森公布接受两家当局支持的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公司所经手的住房抵押贷款险些占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总额一半。保尔森体现:"只有在房市调解竣过后美国经济和市场才会复苏……房利美和房地美对于房市能否转危为安至关紧张。"1% x$ u/ ^( Y7 r& G" Y b$ n1 R
. C4 k5 s7 Y" U: M' @* P
美国当局对这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的干预使严峻金融危急的幽灵困绕着美国,由于"它们可以或许对环球造成严峻的粉碎并摧毁国际金融体系"。2
6 @7 i" s) z, w2 A1 N" b: W) A0 t
/ c" P ^) L8 T+ S8 }$ G" `比年来,房利美和房地美把住房抵押贷款打包成"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天下各国的央行和金融机构购买了这些债券,由于它们信任这些抵押债券得到了美国当局的光荣支持。8 p! h: r& l, d
2 E! P+ a8 ~$ A: {: e7 x据估计,这两家机构的对外债务总额高达1.5万亿美元。此中大部分债务的债权人是中国、日本、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的中央银行。到现在为止,中国是最大的投资者,持有4000亿美元的债券。3, w: P3 |1 R& h, g( g- k0 p
& |5 S8 J" r' p2 A5 |) i* p4 Q- v
比年来,中国同美国形成了一种共生的贸易关系。作为邓小平"开放"政策的结果,数千万中国工人在"血汗工厂"中工作,得到可怜的工资,生产数千亿美元的斲丧品,出口到美国,换回被称为"美国国债"的东西。
1 k9 r" Q) f6 r* m* Y( V1 ?
9 D! R: }! y) c2 \4 l/ g5 _2 \在"互联网泡沫"幻灭之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立即采取步调,把利率低沉到1%。结果,美国国债的收益变得极其低。为了得到更高的收益,中国的央行和金融机构渐渐进步了住房抵押债券在其投资组合中的比重。 y" C# F5 f; ^" z! y, o" v
* L4 G: t/ Y8 l" d& A- p
房利美和房地美即将倒闭的消息震动了中国的央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它们面临着巨额的经济丧失。对美国来说,它所面临的形势也不令人艳羡:它每天必须从外国投资者那边借入高达25亿美元的资金。美国当局支持的机构的债务只要出现一点不对,都会使投资者对美国金融体系和美元的天下储备钱币职位失去信心,从而使美国失去从外国投资者那边举行融资的本领。
n9 S9 |- h( x9 J" e3 R- a$ k0 i; j
自从次债危急以来,外国投资者尤其是中国的国有机构和中东的主权产业基金对美国的私募股权基金举行了巨额的投资,大概购买了美国投资银行的大量股份。美国财务部长保尔森自负地公布,这些交易业务是外国投资者对美国金融体系投出的信托票。不幸的是,毕竟的结果证实,中国央行和中东主权产业基金对百仕通、花旗和美林等华尔街公司的投资已经丧失了一半。2因此,一些国家以为,美国当局接济房利美和房地美,并不像保尔森所宣称的那样是为了接济美国的房市,而是试图维护美国的金融职位和美元的天下储备钱币职位,由于亚洲各国央行和中东产油国遭受云云规模的经济丧失,将会带来结果难以估算的反冲。2/ u4 F# r: g- E' j& {6 F
% Z/ N' i6 D- l/ _: u9 ]! y3 G持有大量美元的中国央行和外国投资者也陷入了窘境,由于假如它们拒绝加入美国财务部以后的接济活动,美元就会贬值,因而它们就会遭受巨额的外汇储备丧失。
* u4 K. [5 q& W( ?6 E5 u! \3 O, ?! N, Y* ?) Z/ T
对于美国当局接受这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公司,中国官员的反应是怜悯。正如中国负责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副总理王岐山所说:"中国险些没有什么余地把自己的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多元化……假如我们不购买美国的国债和资产抵押债券,我们还能买什么呢?中国无法避开各种风险。无论怎么做,我们都一定会蒙受丧失。"44 E1 x1 X8 j3 S8 Q! K2 {
3 T6 `% l- `: h% t1 o( c中国高层官员说如许的话,清晰地表明中国的政策订定者仍然不认可中国面临的根本的经济和金融标题。如许一种不以为意的态度不大概办理这些标题。这种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完全无视中国人民的经济福祉和中国的国家长处。8 ]: c9 \( O0 z- Q
! @* y8 i* s( {; t+ A$ a
众所周知,天下各国的央行由于向美国当局借债而遭受了巨大的丧失。"这些丧失的缘故原由是美国利用不绝贬值的钱币——美元——举行还债,而不是它赖帐不还。"5
' a/ |1 \( o8 K7 ?8 C" o& k9 b/ k* h8 R5 V
1971年,尼克松总统放弃了金本位制,因而美元酿成了一种不兑现纸币。自此之后,美元的购买力不绝降落,贬值的幅度高出了80%。对日本央行来说,1985年购买的30年期美国国债已经丧失了66%的代价。对欧洲各国央行来说,由于比年来美元不绝贬值,丧失将到达一半左右。5
3 E8 G( [" [6 f, A! ]) G- [3 _8 n) ^' L9 t t: i: x5 G% `$ Q; B
因而,"只管美国官方对峙'强势美元'政策,但是美国通过美元的体系性贬值来不绝地赖帐,这大概已经成为毕竟。"5
& @) v$ y$ |+ L' G1 k- j) P7 o+ K ?4 w
由于不负责的财务和钱币扩张政策,美国恒久通过让美元贬值来赖掉它的债务。
' S2 J3 l5 i+ `6 E- j
3 O% S8 c5 f- y自从1971年尼克松总统放弃金本位制后,美国历届当局既无爱好保持财务均衡,也不担心贸易赤字。所印刷的美元不但使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而且还把通货膨胀输出到全天下。因此,美国经济酿成了一种负债经济。美国当局、斲丧者和公司都背负了高昂的债务。克制2008年3月,美国的国家债务到达9.4万亿美元,而且这还不包罗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高出59万亿美元的未来债务。由于接济两家当局支持的企业(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的债务将会增长5.4万亿美元。5
6 _ L2 B) v7 R# u6 M' V$ |7 G b% ]: z) n
由于贸易赤字,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到2008年有望高出7000亿美元。现在,美国对外国央行的公债到达2.4万亿美元,而且另有一些数万亿美元的私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人背负了云云之多的债务,以至于"每一个(富有的)美国人在已往10多年里从(贫苦的)中国人那边借来了约莫4000美元"59 v% S# J; M8 Z
8 S* F. J4 X6 M0 c# z) X令很多人非常狐疑的是,为什么天下上最富有的工业国家会酿成一个负债累累的国家,因而不得不对通过钱币贬值来拖负债务?别的,美国的国家债务反映了美国人的巨额债务,由于除了2万亿美元的斲丧债务外,另有高出12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6* k% D) n! s5 o0 T1 C
. @4 |# a* p( U
要答复美国为何会负债累累这个复杂的标题,我们必须观察美国已往25年来的经济发展。美国经济发展的紧张原则是始于里根当局的新自由主义。
7 I( E; H4 t# L, o6 Y9 u8 n9 L6 B4 C6 Y0 n
在1981年入住白宫后,里根总统立即实验针对工人的新自由主义议程,而且税收政策也有利于金融服务业和富人。这项政策引发了美国的阶级斗争,并造成了美国工人的贫苦。结果,很多投资资源从生产性的产业经济流入谋利性的金融部分。美国大多数工人的实际工资陷入停滞或降落状态,因而不得不借债来维持仅仅是最低的正常生存标准。
7 |2 n9 K3 M7 ]1 e2 t5 U
! t# U$ ?( e$ `并非凑巧的是,随着美国经济发展成为一种赌场经济,金融服务部分成为美国贸易中的关键部分。为了寻求更高的利润,美国的银行家操持出各种贷款方案,诱使美国人举债斲丧。# o6 o. b( B! y7 g. z$ n# N( }6 I
0 v/ x5 f3 s* @- ^5 m
在互联网泡沫幻灭后,美国的银行家费尽心机倾销抵押贷款债券。由于利用了汗青性的低利率,美国的银行家积极地低沉了传统的贷款标准,把高质量的贷款人和次级的贷款人打包成"抵押贷款债券"。这就是所谓的"贷款证券化"。& X- @: z" ? D1 Y
& w+ l' X* A1 X' S/ q贷款证券化使华尔街的银行家可以向环球倾销这些金融产物。来自中国和中东其他国家的买家大量购买这些抵押贷款债券,为美国的住房交易业务提供资金,造成美国债务的增长。债务的增长终极导致了随后的住房市场泡沫。/ Q. l: G2 m A4 i
- o5 Z& c, A2 }$ w: o+ p住房市场泡沫的形成是美国经济的天然结果,由于"全部的泡沫都是信贷吹大的,而且格林斯潘向导的美联储制造了大量借给险些任何人用于任何目的的贷款。"7因此,美国经济酿成了一种泡沫经济,银行家把钱借给"显着没有归还本领的借贷者"。7
- ]" U& g. N. g! z! n M5 U. W) T/ ~" x9 V- Z9 I: ~
因此,"泡沫经济使首付家庭、房地产公司和全部公司负债累累,但布什低沉高额税级的税收政策却迫使联邦当局、州当局和地方当局的财务预算陷入了更深的债务漩涡。"8结果,美国的很多资金转而用于付出利钱,而不是用于斲丧或产业。终极的结果是美国经济的放缓。* k+ M8 F- V" i1 X
0 {- J( e& H" i5 T4 s- N"到2006年,应偿本息总额增长到高出业务收入或很多家庭蒙受本领的地步——尤其是在利率忽然进步的时间。"8
8 l2 ~" C; C" r, k8 C
8 e! ^0 ]9 e" Y- h; B5 a# Q"实际环境是现有的债务不大概得到归还。标题绝不限于经济金字塔的底部,而是会集在它的顶部。美国当局自身结果成为天下最大的次级债务人。"8
! k; Y' ]( C! B; z: T0 S" z6 h. ~7 ?: ~: `+ I& h
因此,由于累积了过多的美元储备,中国的政策订定者发现,自己持有的大量美元除了购买美国的国债或房利美和房地美倾销的高风险的抵押贷款债券外,别无他途。由于去工业化的结果,美国无物可以出售给中国。别的,中国的公司不允许收购美国的企业,由于美国不会允许外国人控制自己的银行、航空公司、石油公司、电信公司、国防工业和科技公司。中国的公司不允许购买美国的外洋投资,在优尼科公司收购战中美国政客的反对就是证实。另一方面,美国的跨国公司可以不受限定地进入中国市场,乃至受到了中国官员伸开双臂的接待。中国的国有银行贷款给美国的公司,使之可以或许低价收购中国的企业。别的,中国当局蒙受不绝的压力,被要求开放中国的金融市场,以便让美国的公司可以或许收购中国的银行。这看起来好像比19世纪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差别等条约更加恶劣。
6 Y9 l3 N4 B7 w' V$ _4 N* Q+ _/ k3 ^+ t$ p4 I p% O7 u
美国两家当局支持的企业即将出现的大规模债务违约应该给中国的决议者敲想了警钟。然而,中国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和很多精英仍然信任,在这个环球化的期间,累积过多的美元储备是惟一大概的结果。
3 [( q2 S0 Q! ]9 k0 |- u% B. I) `$ {/ F w/ \1 T
不幸的是,由于持有大量的美国债券,中国不但由于美元贬值而正在遭受严峻的丧失,而且正在把通货膨胀输入到国内,由于只要外汇储备增长一美元,中国的央行就不得不发行等值的人民币,从而增长了钱币供应量,低沉了人民币的代价。这终极会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给中国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和社会结果。因此,中国必须改弦易辙,扬弃WTO、知识产权体制和对美国的贸易依赖,会集精神发展国内的经济,创造国内的需求。中国也可以利用过多的美元,回购在华的美国子公司,把美元送回美国。于是,中国就会避开"美元霸权"和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控制,使自己可以或许把出口收入用于国内的独立发展。
1 V0 G6 A9 \# y6 ^* Y4 {5 b8 C: H. S2 A6 Q, E
% _$ y; |% J4 n: k/ D* {. r$ B( {" } {0 f+ g; B( t
解释:
/ b6 L5 \% V' ~6 Q6 Z, e
& m/ M7 k9 ]1 C% | |" M- ]$ d1. Christie Rebecca and Kopec Dawn, 'Paulson Engineers U.S. Takeover of Fannie, Freddie,' September 7,2008, Bloomberg.0 Y% f$ O o) ^ a: K/ o
& M. w. I" P1 P$ {$ A2. Gross Daniel, 'Saving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Slate, September 8, 2008
- p! g9 h3 f* o) m, g9 o4 `( k& }0 L/ e
3. Evans-Pritchard Ambrose, 'U.S. face global funding crisis, warns Merrill Lynch,' Telegraph, July 16, 2008.
# F; {6 Q6 M/ t, j! f+ I6 E
1 [5 d! `! U' ?$ A( V' g9 ^4. 'China frets at U.S. risk after Fannie/Freddie bailout,' News Daily, September 8, 2008./ I a8 D& K% L9 z
/ i/ V& ~, c" i* X5. Das Satyajet, 'Don't be surprised if the U.S. Gov't default on debt,' September 13, 2008.
3 D% `) T. _6 S+ \: [, a9 k3 Q6 M7 B# ]" s" `
6. Beck Rachel, 'Consumer debt defaults looming large,' September 11, 2008, ww. Chicagotribune.com. A* h% w. f9 V+ g8 r1 v
5 X6 Q; y+ o0 H
7. Michael,Hudson 'The Fictitious Economy, Part 1,' July 15, 2008, www. Michael-Hudson.Com.9 a/ L1 ]' a/ @8 q
/ Y7 o5 H3 T( Y
8. Michael Hudson, 'A Grand Global Bargain,' March 15/16,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