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1-7月的信贷数字,私家部分信贷大幅下滑把银行惜贷一事又推到了台前。 " O# u# M& h) w' z* \4 H
9 R- d, s4 b8 d2 h # r% x$ M) d. ^) ?4 Y
私家部分,是指住民、私营企业等。与之对应的是政府部分,或公共部分,包罗各级政府,以及显性或隐性带有政府名誉背书的国企、机构等。 ) p; z, r- P& i0 j' j r
3 n3 k% T2 q; L2 s" D4 B
$ o, o7 b# ?. G4 N4 \ z 银行放款时,对私家部分的放款举动更为市场化,而对政府部分的放款,则每每由于政府名誉,默认其风险小(以致险些无风险),放款举动并不充实市场化。 / }, i$ ?* R0 U
4 M5 x# ?. j( N( W
, ~9 a8 K' s; ]/ C) m! v
2014年,当时还在另一家券商任职的我,发陈诉分析过惜贷标题。当时,惜贷征象刚刚出现苗头,关注的人不多。两年之后,没想到惜贷更加严峻,以致在7月出现了全月贷款险些满是个人按揭贷款的极度局面(着实7月原来就是短期贷款的季候性小月)。 # v$ ]" x8 L1 Q
4 x$ s# Y5 j# D2 O! i- u
4 ^7 Z* t1 v$ i. ~3 W: r; }/ s
仿佛又有一个声音在喊:
0 n7 a! U+ ?& `' {' b9 |. o& v ?* F2 v1 e% r5 z# R3 |* R j
1 v% z' }2 r) V9 B! Y ^$ P& ~ 你们这些银行竟然有本领一个月内一分钱私家部分的贷款都不放! ) w& z0 i. g$ G, w% A( a
6 \9 n A" ^) w5 C% O# ^8 V }
% e Z! W6 q5 P; v1 W" Q 但是,这种叱责没故意义。由于,惜贷着实是经济下行时的正常征象,有其经济学根源。我们要做的,是找到根源,对症下药来办理。固然,办理惜贷标题是有关部分的事,我们分析师要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投资时机。 9 W- R' k ~9 i ^ r
0 P" `0 l; n; I$ V& ?' T
- T4 w0 w! f, n8 W2 M9 e1 L
惜贷的回首
' I' W2 G$ _# p$ r* G! P7 P5 h9 W4 F# k ~6 p4 x4 ]
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分析惜贷。我们先来看一下比年惜贷是怎样愈演愈烈的。 2014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业不良资产开始加快袒露。固然在2011-2013年,不良也在冒,但根本只是以长三角为主,尤其是浙江为主,且是已往过高杠杆的破裂,跟经济根本面的关系较弱。但2014年开始则不一样,确确实实是经济弱带来的不良袒露,而且是天下各处着花。我们看到,2014年下半年开始,天下不良率的环比增速(单位:个百分点)忽然加快。
R. {* D& z- N
# N# C0 c/ T1 I2 c# m2 S3 X 不良汹涌,把银行吓坏了,羁系、媒体、公众也纷纷开始盯着不良,当时网上出现许多渲染银行资产质量多糟的文章,带着非难式的语气。既然你骂我不良高,那么我就不放款了! 银行风险偏好敏捷降落,作为本能反应,渐渐从中小微企业等风险偏高的客户群体中紧缩信贷。以此把不良上升的势头遏制住,2016年6月全行业不良率竟然真的环比持平了。这下你满意了吧?这好了,小微企业们在哭了…… / x* O: q2 w. z, V4 V, g4 V! w5 A
8 X/ X* a; N: k j' n) m; r9 a
4 U- B+ c/ l# `; I$ }! e- S
但令人狐疑的是,官方统计的小微信贷占比,竟然没怎么下滑,继承稳稳维持在18.5%左右,仅小幅颠簸……而且,该占比还诡异地在年末季候性冲高……我只能说,我不得不平(别忘了,羁系层要稽核银行小微放款情况的,放得好的尚有定向降准的夸奖哦,以是年末数字肯定要冲上去)。 7 h# C% s7 i. L0 s% W! @ |
5 G8 z" A3 D9 u( W1 O' W 但是,另一套统计数据却道出了原形。2014年开始,每月的对公短期贷款投放量,明显比前几年降落,仅在年初冲量,而且有越来越多的月份出现较大负数(当月余额降落)。 对公短期贷款重要投向私家部分(他们很难拿到中长期贷款),对公短期贷款投放量的降落,意味着私家部分信贷获取情况变差。 3 x) n3 j p. `. C
/ T3 l1 l4 i( w- i1 D* J 毫无疑问,银行业已经陷入了惜贷困局。 % s$ X/ ~% u& g" t# j
2 e; X' f G7 ^+ s2 r+ Z& Y 惜贷原理
1 q+ J" F0 K+ M4 ?0 J9 T6 [6 e
7 L2 p" x1 o. z8 y: D 和任何利率一样,银行贷款利率也可分别为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别的,作为一家以红利为目的的贸易机构,银行还要追逐营利,以是,除了上述两项内容外,贷款利率还须要覆盖各项资本(职员资本、业务资本、羁系资本、资源资本。资源资本就是股东的利润)。以是,贷款利率可分解为:
/ v4 g( o5 j% I% s" p) y
( P: Q, z3 L* p& g5 R4 i6 M
( d* p( V' F" l5 l8 Z" B 贷款利率 = 无风险利率 + 风险溢价 + 各项资本 " Y7 g% W) e/ R5 N6 J
* I$ ^, _8 A& s, o% w: a " k& q9 H0 W0 K1 V$ D$ @
各项资本 = 职员资本 + 业务资本 + 羁系资本 + 资源资本 0 I1 v$ s& l" Z! q; |
: ?/ }0 `$ w$ b; @ @ 8 y9 {. p* q2 c/ D
风险溢价的高低,取决于放款对象的风险巨细,也就是违约率。好比,放款对象违约率10%(意味着你放出去的本金大概丧失10%,大概在单笔金额相近的情况下,有10%的客户会违约。固然,违约率一词只有在大量客户的情况下才故意义,你和隔壁老李之间的民间借贷谈概率没故意义),就在放款利率上加上10个百分点(假如不放心,可以多加点,好比12个百分点)。那么,只要末了出来的丧失率真的是10%,其违约丧失就会被多收的10个百分点利钱所补充,收益覆盖了风险,放款业务就是可连续的。
8 o, h2 r4 s- X% R' B' g3 |$ z" ~. i+ t/ G' e
0 b' k9 }/ |% Y4 K7 k 这么说,利率只要充足高,贷款业务都能做?然而,早在1981年,斯蒂格利茨老师就指出,这在现实中是不大概的。由于,只要贷款利率高到肯定水平,那么低风险客户(他们乞贷从事的也是低风险投资,收益率也不高)就会发现乞贷做买卖已经无利可图了,就会退出申请贷款。末了,剩下来的贷款申请者,都是高风险的。这就是逆向选择。 " n$ G) e8 t! N$ C- t
# h0 Z% `8 H# ]- R" F; w( R
7 q7 ? s5 R/ Z% D6 R2 Y
末了,银行甘心放弃这些高风险客户,只精挑细选优质客户,他们固然贷款利率相对较低但究竟安全,预期违约率也能算得较清楚。这就是斯蒂格利茨老师的“信贷配给”理论。也就是说,银行不会直接按着市场供需均衡的利率去放款,而是只做低风险客户,哪怕因此镌汰放款数目。 5 N2 [" `- [7 _/ A6 g' y( f
: S: m' \" b |: |4 V% N. i
; G8 j6 g: f0 X# ]+ ?4 J; f" `
固然斯蒂格利茨老师的这一观点仍有争议,但我们以为是大抵符合我国近况的。末了的结果,就是银行不是把无风险利率、各项资本、风险溢价相加得出贷款利率,而是在贷款利率事先大抵确定的条件下,从中减去无风险利率和各项资本,得到一个风险溢价,然后看这个风险溢价能不能覆盖眼前来申请贷款的这批客户的风险。 " M3 A1 ~, ~" M
6 Y7 g; }0 h; z2 \5 {2 ^6 Y
$ U" y/ W0 O$ x1 y4 T! ^ 这就表现为银行贷款利率的大抵刚性。实践中,我的银行业朋侪们,最高放过12%(综合资本)的小企业贷款,江湖上也有传言更高一些,但从来没有出现过高得像民间借贷一样的银行贷款利率。
+ g5 Y" D8 k; j# E
% r& b, F+ ^. M6 }% _
3 {* I a- h4 a 关键是风险溢价的颠簸
9 w5 P" X0 D0 [3 n' O1 ~0 ]1 h5 B+ p$ @7 i4 L: N( R1 C
然后,我们来看看风险溢价的汗青数据。 正如前文所言,贷款利率是大抵刚性的。固然如今贷款可自由定价,但由于存在逆向选择,银行只做低风险业务,以是其贷款利率大抵稳固。汗青上看,全行业的一样寻常贷款匀称利率就是在6-8%之间颠簸,2015年后期刚刚跌破6%。
6 V& ?( F1 T1 q
: t3 H; q+ C+ K ; ~6 O( i1 n* v4 f
同时,银行的无风险利率则随钱币政策在颠簸,幅度较大。银行存贷比羁系取消后,银行间利率就可以充当银行的无风险利率,即资金资本。宏观调控期间,银行间利率会较高,但近期SHIBOR(3M)维持在3%左右,颠簸较小。 - F, e" p# N0 }: h
3 d4 ~' P: w x5 c6 h
; A+ Z- M" C0 o- q( \
各项资本(含资源资本,即股东利润),较难统计。按履历,直接拍脑壳,先给个2个百分点,并先假设长期稳固(背面的讨论中我们再放松这一假设)。 ! ?) g$ `: ]- d. C
9 Q& Z- s. V& U5 x" y
$ ~, p! n1 m- X( S, t
如许,我们通过减法,倒算出来了银行贷款利率中所含的风险溢价,如下图所示(单位:%): 6 A w. ?! d; g
2 g, B, v r: M7 H
结论就是:前期在调控期间(2010-2011年,2013-2014年),钱币收紧,无风险利率上升。这期间,贷款利率也会有所上行,但幅度有限(贷款利率刚性),以是,风险溢价敏捷降落(银行能覆盖的风险更少了,以是风险偏好降落)。信赖各人都还记得,这两次调控期间,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以致抽贷)。
. L9 K$ a" H, v4 X- }; {, {9 I, [
! H0 f0 U( ?0 L I- e4 s 2015年以来,钱币宽松,无风险利率降落,使风险溢价上升(这也是央行放水能救经济的原理)。近期的风险溢价大抵稳固,迟钝下行,但比2013-2014年仍要高一点。但是,悲剧的是,因2014年以来经济连续下行,企业本身的风险还在明显上升!于是,风险溢价固然比调控年代高一点,但还是杯水车薪,还是覆盖不了风险,于是银行还是继承惜贷。 8 m9 H* e/ J% E
4 `$ V: x+ t$ o
0 a" z4 v( a' }
风险溢价覆盖不了风险,这就是银行的惜贷困局。 ! i1 _" F& }, t5 O# r/ C* {
2 V; U% v0 v7 }& ?' Y 怎样缓解惜贷 2 `2 h0 H3 m" R. d
) B! n- G+ C/ D- N. z) R' Y 怎样缓解惜贷,还是得从公式出发: 6 W0 c7 X) F5 V# G
# e g2 ]) A6 F" F) L1 w
; d2 y6 _( _9 e# r ^% G 贷款利率 = 无风险利率 + 风险溢价 + 各项资本
/ N! m; ]" `) r+ |- z
( `1 J+ o9 c6 x3 a4 i; h 5 m3 q! p8 ]9 M3 n) h# A" ^+ b [5 J
各项资本 = 职员资本 + 业务资本 + 羁系资本 + 资源资本
, s8 X# \6 `% d3 X/ u
& u) k7 y+ M; H, D [
, y- f, i6 o4 l2 F* | 先不思量私家部分的风险水平(先视为外生变量),那么银行和羁系者能做的,是在贷款利率大抵刚性的条件下,尽大概压缩无风险利率、职员资本、业务资本、羁系资本、资源资本等。那么我们来逐一察看下,这些货到底能不能压缩。
- y6 }9 O: X5 b% N" V& p9 `$ R) V R9 C; P: X6 a
6 {1 z2 n! c1 _% \7 y4 ?1 u3 K
无风险利率:以SHIBOR(3M)为代表,现在2.8%,汗青低位是“四万亿”大放水时期的1.2%。开端看来,是尚有一点降落空间的,但空间也不大了。央行担心降息降准大放水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守不住,以是也很审慎,以MLF、SLO、公开市场使用等微调工具为主,暂无降息降准迹象。再说,哪怕无风险利率再往降落1个百分点,进步风险溢价一个百分点,估计也是不敷。但这是央行惟一能做的事。 ! o) X& q; @; G8 }1 k0 o; E8 H
) M5 {$ l4 y. v6 P
. Y. @/ C. D3 j$ _5 h 职员资本、业务资本:开一家银行,员工工资和业务费用总要付的,也是相对刚性的。再说,许多多少银行也已经在降薪了……着实也省不出多少钱。 & X# A# }& L- \0 \# t
7 o9 d; A7 s! e' F& x; A# }
- h+ U7 {4 C5 W& U& i8 _) }! F 羁系资本(及其他隐性资本):极为告急!羁系资本有点抽象,包罗内容也多。好比,羁系的领导总是对银行提各种羁系要求,包罗资产质量的要求、红利的要求、资源的要求,等等。这些都会让银行职员的举动更趋守旧,形成一种隐性的资本。好比,某银行存量不良率不低了,他们就更加担心不良上升,新放款变得更加谨小慎微。而另一家银行,拨备覆盖率在羁系红线附近了,也不敢大胆放款了。按照逆周期羁系原则,此时着实是应该放松羁系,放宽某些羁系指标(好比拨备和资源要求、不良容忍度、核销和税收规定等),低落羁系资本,腾出风险溢价。前文,我们假设各项资本稳固。但读到这里,想必各人也明白,在不好的年景里,羁系资本是故意偶尔被抬高的,而且有大概很高。羁系者、记者、分析师、股东们反复发问不良率,银行内部也是上级对下级严厉问责,吓得各人放款,高度审慎。固然这是隐性资本,无法量化,但确实影响巨大。
" N+ N: T' _1 e7 m1 @8 ]
* L5 R& T+ T, H b! W ' M# h4 [7 ~! L) ~
资源资本:也就是股东的利润。比年银行ROA也在降落,多多少少能腾出点风险溢价。 $ u3 x% Z- J6 h6 T( W
M9 W# ]# Q, G5 O5 ^# P
# u! c+ x7 M# a! t7 v$ l 结论 5 p9 u7 Y& R# Z
( x( H& d$ L# O
总之,央行再宽松点(降无风险利率),羁系再宽松点(降羁系资本),舆论再宽容点(降隐性资本),员工和股东都少拿点钱(降其他各种资本),一起尽大概腾出点风险溢价。这大概能给我们在政策方面,留有一些小小的等待。尤其是羁系政策,确实是到了急需为银行松绑,实体逆周期原则的时间了。 1 a1 z& M1 ~5 A2 x' a
# X% p1 W1 q9 S" W & T' v% }5 x. v
但是,这壹泵η央行、银监尽己所能,轻微缓解下惜贷。算来算去,恐怕也没腾出多少风险溢价。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经济不好,私家部分本身的风险过高了。这是个更宏观的外生变量,银行和羁系者本身,均无能为力。
/ x' Q; Z5 h( u w8 z ]6 h9 |; `
# |* s* W% R' {" ]8 p8 ~* l* Z+ z( r/ v
3 D6 {* D& ~0 N 以是,银行此时只能选择去做更低风险的业务,好比按揭,和政府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