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国人民上下一心的抗疫攻坚下,近日,各地企业已经纷纷复产复工,助力经济恢复,但与此同时,不法分子花样翻新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也再次复燃。在2020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华安保险特别为大家总结了几种不法分子以保险之名实施的诈骗手段,希望能够提醒到广大保险客户,提高警惕,加强防范,莫让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 {" L' T& Z: J. ~3 X2 X4 n 5 |$ ]! | v& f* L# C9 h# o' t
一、以“买保险放贷款”之名实施消费贷款诈骗 Y6 c& T/ ]. Z! p( D! w# i5 `
0 x) N7 Q* {! n$ S- Y( I 诈骗方式:不法分子借知名贷款平台名义,伪造假平台APP,并广发短信声称可提供贷款,诱使消费者下载虚假的贷款类平台。当消费者申请贷款后,不法分子借 “需投保保险产品支付保费才能获得贷款”或“支付保费后可获得高比例保费返还”为由,诱使消费者支付一笔大额“保险”费用,从达到诈骗目的。
3 ` U G/ x# k7 {3 G
3 {6 B5 e. }5 ]1 d 防骗提醒 :+ o4 T) E, C1 P
" p8 z ^/ @7 V/ x3 [
1.《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消费者不要轻信保险产品返还高额保费的诱惑,避免陷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 f- r3 d0 S& q1 i1 \
5 Z4 C" i8 y- c8 N; X# N 2.消费者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应通过正规的应用下载渠道去下载APP,不轻信不明链接,如遇到类似事件,应第一时间通过金融平台及保险机构的官方渠道进行核实查证;如发现诈骗线索或已发生诈骗事件,消费者应第一时间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避免财产损失。
3 C: ]2 l" d3 y- v/ J }3 W# ^1 E ( j: {* t& j$ C8 q- G
二、“高息”产品暗藏骗局
4 @- N+ `4 w; |) T 1 v4 E2 J! E% X x0 ?, {0 U( W5 \% Q
诈骗方式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平台虚构保险产品或保险项目,或承诺高额回报引诱消费者出资,往往涉嫌非法集资,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
. x. M' r8 V( T
6 h% [8 n6 n) Y2 W/ q, {# C 防骗提醒 :9 ^0 n- y# r% D4 s
- q. B/ l/ o: C4 Q: }" m0 P
1.网上投保时,首先确定销售渠道的合法保险销售资质,主动点击网页上的具体保险条款链接,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和投保须知等信息,结合条款内容决定是否购买相关保险产品,不要被某些“吸睛”产品的宣传噱头所误导;
# d1 b( Y& h1 i9 K3 U + t$ W: R. I& k+ {: i# n( C5 R0 f
2.认真了解拟购买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除外责任、保险利益等重要内容,选择购买符合自身保险保障规划和实际需求的保险产品。
: _4 Y ?5 I8 G" e* B7 A1 ^& @
0 d3 z2 O3 i7 \- L, x7 ^ 3.虽然目前的部分保险产品兼具投资功能,但其本质仍属保险产品,仍是以保障功能为主,不会具备超出预期的巨大收益,消费者不要轻信保险产品能够获得“高息回报”的宣传,勿受高息诱惑,避免陷入非法集资骗局中。
. w& G2 \9 \( Z ?, J
. t/ _0 s: q% g6 m, m* O 三、以个人信息被冒用办理社保卡并涉嫌犯罪为名实施的诈骗$ _4 i- i. ~0 s) H' U% X2 m& y
! p) [8 ?( u, c/ f 诈骗方式: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谎称发现有人正利用保险消费者身份信息在外地办理社保卡,且购买了违禁药品,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并假意帮助保险消费者,提供虚假的公安机关电话要求其申诉,随后冒充公安机关人员诱骗保险消费者将资金转移至所谓的“公安机关账户”保存。
# ^" K6 d s% P6 x. e/ f * `, V. a1 {' e' l, F$ S
防骗提醒 :
% b4 q: k h3 g& ?/ G + p9 p1 f6 T; m L5 P2 A3 l
保险公司无权发行并管理社保卡,一旦接到自称保险公司的人员来电,称客户身份信息被冒用办理了社保卡、进而涉嫌违法犯罪或类似情况,应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客服电话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并举报,切勿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或短信。0 z* [8 s$ x# G3 Q
g. q2 t( Y( l/ D! h; E
四、以回馈客户邮寄礼品为名要求支付邮费的诈骗
f1 |* o' _2 Z7 i
/ `8 R/ W" M) \/ a8 i2 q 诈骗方式: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谎称保险公司正在举办客户回馈活动,以给保险消费者邮寄礼品为名,诱骗其汇付一定金额的邮费。8 \4 d8 u/ p4 X3 n w
0 f& x. L0 I' i" I6 \7 B
防骗提醒 :
" W4 x8 p+ ]8 a, }& l
- ~# t$ c9 \0 J$ I- {# g) B# p 正常情况下,保险公司举办客户回馈活动不会要求客户支付邮费,如您获奖我们都会提供“包邮”服务。如若接到自称保险公司人员提出支付邮费的要求,要第一时间通过拨打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核实举报。! F& E6 D) E, q) c( ]7 S, I
3 m, j7 e3 J+ t' a/ Z; w1 ^( B
五、以保险理赔为名利用银行ATM机实施的电信诈骗
5 i3 Z4 L" h5 ?' ?# D' _' ~ 7 O" D3 Z3 V) r/ {
诈骗方式: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以补充保险理赔资料为名,或以快捷支付保险理赔款为名,诱骗保险消费者按照短信或电话指引去银行ATM机操作,转走其账户资金;或谎称保险公司正与外资公司合作,需要在ATM机英文界面下进行操作,诱导保险消费者输入发送的验证码(实为转账金额),转走其账户资金。
+ \$ [1 S% i% @
" i" C2 ]# \! n1 |" F% p3 h3 `6 ^ 防骗提醒 :
% J; S, R" }% E$ |6 s , J) H8 \- L k
保险公司的正常理赔无须进行银行ATM机操作,支付理赔款只需要客户提供银行账号(卡号)、户名和开户行等收款信息,不需要银行账户密码、信用卡有效期、信用卡背面的验证码以及微信、支付宝支付密码等支付验证信息。当接到自称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以理赔为名要求您到银行ATM机进行操作时,请务必提高警惕,及时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进行核实与反馈。/ A2 M6 I, J% c/ _, Y# l- j
. E& E- U) l$ y- T/ }/ K { 六、冒充保险监管机构实施诈骗6 {+ s, K. _! x1 i3 C: e9 J
6 b8 ~( P" B$ P4 r$ M. w& e& J
诈骗方式:不法分子通过打电话等方式自称是银保监会或某银保监分局工作人员,告知保险消费者在某保险公司的保单逾期欠费,或某年某月在某保险公司某营业机构办理的保单质押贷款未按期偿还(保险消费者实际可能并未在该保险公司投保);并进一步声称按照监管部门要求清理业务,汇总逾期缴费或还贷客户清单,并恐吓声称如果不按期缴纳保费或偿还贷款,将严重影响其权益,并要求保险消费者按其指引进行转账。- m: q$ V, \6 k0 c% ]$ `# d& W
: i! F8 n8 O1 E8 X; _ 防骗提醒 :& y8 o7 F, A' c/ M1 Q- g+ [
# N4 e( U4 V1 r& s: V. F: J' H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各银保监分局是银保监会的派出机构,在授权范围内履行保险监管职能。除处理信访、投诉、举报等涉及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事项外,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不会针对具体保险业务与保险消费者沟通,更不会出现要求转账等涉及资金资产内容的行为。一旦有自称银保监会或某银保监局工作人员联系您要求转账等情况时,要保持高度警惕,第一时间向银保监会或当地银保监分局举报,联系电话可通过官网www. cbirc.gov.cn查询,相关情况也可通过拨打12378热线反映。
* [( d- h& f; e9 c, {1 G& h
. N5 K/ Q! k: x0 I 以上防诈骗指南您get到了吗?9 f7 T0 D6 r, c6 C, {$ F
- l6 @$ J- }- @; p- ^8 m
战“疫”还未过去,
; C" _* h! }" f/ x6 [. I ! B8 I& W. R, Q6 j- H L s/ [
大家在做好个人卫生、防疫保护同时,
T9 Z5 s$ K/ E" `* i / W/ J4 x& H! W' @: ]# @
也一定要提高警惕,理性判断# \* n/ j! W& a! B4 \* u
+ k1 A( n; i1 | 让自己的金融生活更有保障!1 y" J3 V" A% \$ Y0 a, p$ C
! R, E0 t8 O8 [$ ]4 o
如您对华安保险的产品和服务存在任何疑问,
$ v. m( i! w/ }& L' A2 x7 p/ j % i! Q1 B( B4 A4 T7 @3 Z
欢迎拨打95556,3 _4 [3 n5 o" a$ E/ \
1 o: D4 c$ [6 P8 c# y0 b7 e( ]9 \8 i 安安全天候在线等您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