迩来做短线了一段时间,被折腾得倦怠不堪,也逐一验证了那些先辈的心法,至于技能细节,人家说得也很到位了。
3 E/ a1 S! K+ \, O: q. V% {( U这个话题就不睁开讲了,容易产生歧义。只说一些结论:这个是个赢利模式,顺应的投资者和投资者的配景很有关系,就此打住。; S& E; n. o# K3 @9 r4 Z
) ^9 X, n9 m4 p5 G y9 _我大逻辑仍然是中线持仓为主的做法。
7 q- x) ?: u' Z+ T: v3 a3 M. k" m/ z/ b8 W5 }0 p
眼下顺周期大热,普通讲照旧沿着经济根本面复苏的节奏,干系低估(跌了N年了,一定是不高估了)的版块,如果按照卖方讲的细分,又提出了周期中的发展类和周期中的消耗类属性,另有周期中替换类。- v5 M& {& @9 ?* `% d! ~% `
% p/ ?; q$ A: O X ~这内里先提一下科技股被抛售的锋利,以后大概须要真正的科技中的真科技公司才有代价吧,这块应该是不怎么好赢利了。
$ N% G( i! w5 b
: C; U7 b, G) \; q( \! s医药我照旧放弃了,准备了钱去买那几个着名基金司理的基金了。8 c/ v6 b/ u, X" ~& `" Q3 c
! l8 o+ N% N8 |
周期中的消耗类典范就是水泥,由于它的买来就用,保质期短,和快消品类似,财政数字都很不错,不绝得到外资的青睐,典范白马就是华东水泥,这种公司就是不绝的新高那种,弹性一样平常。
1 c$ _1 g' f$ y6 \8 G
( x9 V* Y6 W1 W7 O# n周期中的发展类,类似本年涨起来的五金,涂料,家居那种,按照本来逻辑它们是绑定房地产和基建,但由于某些细分通过渠道和新品扩张等本领,愣是打造成了发展型企业,也带来了长牛走势。( ~& S. B8 ?, p( Y
1 w& a& r7 y' J' ~, |$ _! ^这些都是过往的总结,A股市场大了,此消彼长,细分辈出的市场了,这些行业个股累计涨幅是相当惊人的,但发掘的难度确实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