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窃读记》5 [# |5 b. G+ n" S' ^
2.内容:
- Y: d$ T/ x* T! m$ R # e3 \. R% m% ]
" [# b/ g0 f3 [* |. E# `0 Y5 i, W3.基本要求:
) j( d& l3 |. K, p- A: ~(1)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2 ]- f" d: ?, e4 Z1 H(2)教学过程要有提问环节;
; ]; w1 u+ y. K+ C" X(3)试讲时要体现师生互动;9 O) ^- G0 q8 G- Y7 {# a
参考解析
% H1 u T/ |2 J; t4 {# I(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 A! ]7 _2 Q& c0 B1 V; R C h. T同学们,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喜欢读书吗?(适时引导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籍。)( @# {4 R& B0 l( [; @/ ]1 V" f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收获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的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6 h0 g/ X6 W. H' o, i/ I(二)初读课文,感知“窃读”
' q8 e/ U6 f3 W# n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提示学生标号段落一两个即可。
6 a! b6 ]' Z, y& N- M2.书籍是有营养的,读书就是一次次的吸取养分,那么作者有为什么要“窃读”呢?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到什么呢?
1 o8 Y0 W" \, Y, u9 g; L& e(三)再读课文,研读“滋味”
1 ]# x6 ~+ Y- u6 A9 f% C; G# D# g' X1.讲一个故事其中往往也蕴含着一种情丝,作者写“窃读”表达了这怎样的情感呢?(用原文概括她的心情). u0 A% D. m( ~9 w& z% v
出示:我很愉快,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 s2 Z: D1 x0 |) i3 a2.读书有千百般滋味,找出文中描写“窃读”滋味的句子,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窃读”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 Z+ M" C; N9 b; ^$ j5 u- u" L/ V/ n
(运用了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了读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表现了作者酷爱读书。)6 j* _( E4 A8 O% |& S5 r/ j1 W
(“苦”——“急匆匆”“急切地寻找”“从头来”“再找一遍”)
2 P1 x( m4 q, \9 b- ]* S+ y(“酸”——“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u& c) d/ \2 b: h: k- _(“甜”——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者”;②“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③我有时还要装着走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X# i( k/ c6 v; Z! b6 b9 U7 {
3.作者为什么如此痴迷于读书?怎样理解“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 j! x, d2 o" h9 T( v! p6 b Q
(吃饭能让身体长大,读书能获取精神的养分,让自己成熟、豁达。)4 H& N/ d0 i+ u; j2 V. l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 J, }9 [, \7 }以自己的生活实际为例,谈一谈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并写下来。(可以结合“长大”这个词语,深刻体会“饭”是维持生命的食粮,而“书”却是精神食粮。)
* X& c0 U" F# N& a0 F7 e8 e& M+ Z(五)课后作业% O! |+ q3 r0 n+ B. i* u `( ~- F
搜集与“读书”有关的诗句、名人名言,以及小故事。
" G' Q, b7 L# T1 O& T6 f( F# [如: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6 l( C$ ^ Q3 Z% q H. F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宋)陆游
; n; D1 I) N1 S% Q5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韩愈& w V- I% I. F7 T3 Q4 J E0 n0 Z# @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英国)莎士比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