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故事:从三峡飞向世界的雄鹰_名人创业故事_私募基金网生活频道
今天,国内中医药强势企业不断涌现,一次又一次地印证着我国中医药发展50年来的辉煌成就。其间,企业领军人物功不可没。为此,本期我们特别推出国内最大中成药企业——太极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白礼西的创业经历。从中,我们或许能窥见国内中医药企业那充满辛酸与辉煌的发展历程……
一个21岁的男子汉潸然泪下。
1985年10月1日,中秋节与国庆节重合,是双重喜庆的日子。然而,涪陵制药厂非但发不出月饼,就连饭碗都摇摇欲坠。当看到涪陵地区医药局的同志买来最便宜的冰糖麻饼,一个职工只能捧着一个多一点的麻饼时,当听到周围工人中间传来隐隐的哭声时,这位年轻的副厂长再也忍不住自己伤心愧疚的眼泪了。这一天,成为他和涪陵制药厂职工们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可是,此时此刻谁又会想到,他,就是16年后中国三大制药企业之一、西部最大的医药集团、国内最大的中药企业集团、国内唯一控股三家上市公司的国有大型企业太极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白礼西。
1——无极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互为其根。
雄鹰,从谷底奋起到过三峡的人莫不惊叹它的险峻雄奇,也莫不感慨这里艰难的生存环境。忽而一只雄鹰冲出谷底,盘旋上升,掠过险崖峭壁直冲云天时,你才会由衷赞叹她生存的本领和给人带来的美好希望。1983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的白礼西被分配到长江边的国营涪陵中药厂(太极集团前身)做技术员。这是一个仅花了11万元钱办起来的作坊式的中成药加工厂,只有2台人力汽轮车,五六十个工人,厂房是水泥板和杂木架搭的。当时,全厂仅有数十万元资产,年产值不足百万。80年代中期,随着统购包销政策的调整,企业生产任务不饱满,连续3年亏损,工人们困窘到靠淘洗中药材挣加工费的地步,就是这样,半个月也只能挣到8元钱。
稍有才干的人纷纷离开工厂,另谋高就,而白礼西却倔强的留了下来,因为他把企业的前途和广大职工的利益当作自己的责任与追求。在工厂最困难的时候,白礼西曾亲自到武汉学习制作汽水的技术。炎炎夏日里,他带着工人们一起做汽水,一起走上街头,靠卖这种被称为“乌梅山楂水”的自制汽水挣钱为职工发放工资。让太极集团的老工人至今念念不忘的是,1988年夏天,白礼西出差不幸遭遇车祸,右手臂严重受伤。当时药厂一期技改工程正处于关键时刻,他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在技改工地上指挥督阵,导致他的右手因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而神经萎缩,留下终身残疾。
10多年来,无论企业处于困境,还是事业遇到挫折,白礼西始终默默地细心呵护着这个三峡库区的弱小企业。回首往事,他常常说,真正为老百姓解除病痛,真正造福社会的事业是一定会强大起来,一定会得到回报的,而从事这种事业的企业和忠于自己理想的人,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信赖与尊重。16年来,白礼西实践并实现着自己的信念。从一个县办小厂到中国最大的中药产销基地,从“急支糖浆”、“儿康宁”到“太极通天液”、“曲美”,从几乎一无所有到拥有固定资产达102亿元,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上缴利税超3亿元,白礼西带领太极人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角色转变。当2000年11月8日中央电视台黄金广告段位招标会上,白礼西微笑着举起2041万元的竞价牌,将央视新千年的第一声钟声定格为“曲美”时间,并以1个亿的广告总投入击败众多强劲对手一举夺得“标王”之冠时,业界人士惊呼:“太极年”到了!
2——苍天辽阔,太极无量,创新无限,任我翱翔。飞翔的智慧和力量
在国有企业改革举步维艰之时,太极集团的崛起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强烈兴趣和广泛关注。尤其是上个世纪末,全国9000多家制药企业中有6000多家开工不足,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时,太极集团在白礼西的带领下,逆流而上,强势推进,人们不禁要问:动力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