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互联网金融”的神话和现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2 17: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迩来时髦的词汇。作为一个研究者,依附风俗,起首查阅了国际上有关这个词汇的研究文献。令人奇怪的是,既没有直译已往的“internet finance”,也没有雷同于网络经济(network economy,一个严谨的学术词汇)的网络金融(network finance)。不外,在互联网泡沫到达顶峰的2000年前后,国际学术界倒是在热议一个与“电子商务”(e business)相对应的概念:“电子金融”(e finance)。

0 u1 V- ^/ s8 S* s7 i
“互联网金融”的宿世:电子金融
3 j% ?" g# i7 h. z7 s# O/ B% S( |( X( k
所谓电子金融,是教唆用电子通讯和盘算技能来提供金融服务。从19世纪发明的电报电话到20世纪的盘算机和互联网,电子通讯和盘算技能种类繁多,且不停在连续的演化过程中。不外,由于彼时的互联网高潮,2000年前后对电子金融的讨论重要还是会合在互联网技能的运用对金融业的影响。显然,当下被热炒的“互联网金融”现实上十几年前就已经在金融和互联网技能较我国发达的其他国家那边得到了讨论,而且,其时包罗国际整理演化、各国央行在内的宏观金融羁系部分也相当器重。比方,2001年1月23日美联储在纽约就专门构造了一个关于电子金融的讨论会,并发布了系列研究陈诉;其他国际构造,如国际整理银行(BIS),也在2000年前后有过许多雷同的讨论会和研究陈诉。
! Z0 B+ z5 x. `# {
不外,令人奇怪的是,2001年后,国际学术界和羁系部分对电子金融的热情似乎突然消散了,关于电子金融的讨论险些是戛然而止。个中缘故原由值得分析。由于,对电子金融热情的膨胀和消散,恐怕也预示着本日在国内热炒的所谓“互联网”金融不外是过眼云烟的神话。

$ `! g' k  j# H/ @! l
对电子金融热情的消散,起首源于先前有关电子金融将颠覆“传统”金融业的说法过后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关于电子金融将颠覆“传统”金融业的第一个预言是,由于网上金融买卖业务体系无须过多的职员和有形的办公场合,以是,它将取代金融机构的物理网点,即所谓“鼠标对砖头的替换”。然而,正如ATM机的出现并未使得美国银行业分支机构的数目降落一样,只管到1999年美国开设网上银行的银行资产已经占到整个银行业资产的90%,但美国银行业分支机构的数目依然从1990年的4万多个增长到1999年的6万个左右。而到了举世危急发作的2008年,美国银行业分支机构的数目已经高出了8万个。
2 C% b' ]& n3 b3 T9 T
网上银行之以是无法取代银行的物理网点是由于盘算机和互联网技能只能处置惩罚基于标准化信息的标准化业务,如电子付出对现金和支票结算的替换,但是,许多业务是基于非标准化信息的,如理财咨询、新客户和新业务拓展等。固然盘算机和互联网技能的发展使得一些非标准化信息渐渐变得可以标准化,但是,至少在如今的技能程度下,金融服务的人性化体验是无法网络化的,尤其是对于非标产物和大额金融买卖业务(如私人银行业务)。
" I. j7 J% n7 G% S. ?8 W
关于电子金融将颠覆“传统”金融的第二个预言是“传统”的金融机构将遭遇“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又称“脱媒”),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纵然不消散,也将大幅度镌汰。这个预言的来由重要有两点:第一,传统银行业重要依靠“关系融资”来发掘乞贷人信息,但是,盘算机和互联网技能使得信息的网络和处置惩罚本事大幅度上升,名誉评分技能得到极大的发展,原先无法标准化的乞贷人信息都可以变成标准化的信息,从而可以用盘算机来评估名誉风险和操持相应的名誉产物,银行业传统的名誉风险管理功能不再必要;第二,盘算机和互联网技能极大地低沉了证券发行和买卖业务的资源,并创造了覆盖举世的互联互通的金融市场,从而使得资产证券化变得极其便利,贷款可以敏捷变成证券在举世贩卖,银行业传统的运动性转化功能――将不具有运动性的资产(贷款)转化为运动性的资产(存款)――已经没有存在的须要。
+ l9 g$ i) J! s7 B. c7 Z8 V" ]* [4 W
对于这个预言,在2000年前,我们确实观察到美国银行业的萎缩,体现为美国银行业资产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的份额连续降落。但是,从2000年之后,美国银行业发生了根天性的变革,不但名誉评分技能成为银行业信贷流程中广泛运用的技能,而且,银行业的业务模式也从原先“放贷并持有”变化为“放贷然后贩卖”(originate-to-distribute)。由此,银行业非但没有消散,而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创造了巨大的“影子银行”:至危急发作的2008年,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市值已经相当于银行贷款的1.5倍。其他被以为将消散的金融机构,也通过对网络技能的运用实现了业务模式的转化,如证券业从以经纪业务和做市业务为主转向了资产管理。

: T2 r5 a# h$ D
国内“互联网金融”热的实质:希冀进入金融业的互联网企业
9 W/ ?0 t7 h2 J+ J9 o- s- A& j
既然曾经被热炒的电子金融仅仅是让“传统”金融业采取了新技能、改变了业务模式,那么,当下的“互联网金融”又会怎样呢?如前所述,“互联网金融”无非是“电子金融”的一类,纵然用互联网来提供金融服务。但是,仅仅是如许来界定,我们就无法明确这么一个标题:既然在互联网技能开始发展并远比我们先辈的美国,金融业都没有被互联网颠覆,那么,为什么在这里却有云云之高的热度呢?答案就在于,对于国内热炒的“互联网金融”,实在质指的是一些互联网企业希冀进入金融业内,在金融管制的环境下,这引起了“传统”金融机构、乃至羁系部分的恐慌。
( a6 a+ J4 W7 [* ~( X+ P
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行业重要包罗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也都是从美欧复制过来,只不外做了些许本土化改造。而且,在这三种模式中,并非没有金融中介,只不外是互联网企业取代了传统的金融机构,成为负担根本金融功能(处置惩罚信息、媒介资金)的新中介。
9 g5 S/ L) F! T- v5 s
第一种模式是电子商务企业从事金融业务。这类模式的典范是阿里巴巴发展出来的付出宝、余额宝以及网上保险贩卖等,其路径是从电子商务到电子付出,再由电子付出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资金衍生出信贷等更为复杂的金融业务。这类企业可以大概敏捷发展的缘故原由,一方面在于它们没有正规金融机构不得不面临的金融管制和羁系,比方,这些企业不消像正规金融机构那样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其业务也没有继承严酷的资源和业务羁系。这类企业敏捷发展的别的一个缘故原由就是它们可以使用电子商务和电子付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颠末网络和处置惩罚之后就构成了金融业务的底子。
, g6 q! n) }) A, f
第二种模式是工商企业使用互联网平台从事筹资和融资运动。这种筹融资运动在国外被称作P2P(peer to peer lending),在国内被称作“各人贷”。其业务模式又可细分为三种:第一,纯中介型。即设立一个网上平台,将乞贷人和出资人拉拢一起,平台提供根本的信息服务,但不负担乞贷人的违约风险;第二,逾期垫付型。即一旦乞贷人不还款,由平台垫付本息给出资人;第三,包管型。即第三方包管者通过平台向出资人先容乞贷人,一旦后者违约,由第三方包管者归还本息。第三种模式是互联网企业开设的网上金融超市。这种模式重要是互联网企业开设一个网站,在其上贩卖金融产物和服务,它与金融机构官网的区别在于后者只贩卖本身的产物。在这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一样平常未直接涉足金融业务,而只是以提供和分析信息为主,以是,除了大概出现假信息大概故意左袒、夸大某家金融机构的产物和服务之外,其引发的金融风险较前两种要小。
, H+ O% w4 x) {2 f. M0 I: j# X
在以上三种模式中,第三种模式最为脆弱,由于它依靠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产物、并乐意分享金融产物贩卖后的收益;第二种模式发展的难点在于怎样使用名誉评分技能和乞贷催罢本事来处置惩罚乞贷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标题,以及怎样办理出资人或其署理人监视乞贷人的搭便车标题,而这两个标题是“传统”金融中介早已经办理的标题;第一种模式是“互联网金融”最具挑衅力的模式,由于这种模式拥有开展金融业务必须具备的底子:从贸易和付出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但是,把握信息网络和处置惩罚本事是一回事,将这种本事用于从事正规的金融业务又是别的一回事――后者常常面临着严肃的金融羁系以致金融管制。
) K$ ^" z+ o" G0 w! j6 Y' e
“互联网金融”热的背后:金融管制/羁系租金和“钱荒”

  F) v. e& C* N) U
国内“互联网金融”热的背后既有长期的体制性因素,也有短期的宏观因素。可以看到,国外的电子金融热之以是敏捷鸣金收兵,就是由于在那些互联网和金融发达的国家,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就根本完成了金融自由化改革,正规金融体系已经是一个高度竞争、开放的体系,已经没有了管制引致的租金,而且,金融羁系的原则是基于金融功能而非金融机构属性。具体来看,国内的“互联网金融”热源于以下两因素:
5 p. T9 k5 a9 Y' v  G1 W
起首是管制和羁系造成的租金。国内正规金融体系在受到严酷金融羁系之外,还要遭受金融管制的资源,这在体系表里人为作育了资金资源的落差。比方,银行业吸取存款要缴纳高达20%左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即20%左右的资金要被冻结在低利率的央行账户中,而互联网企业不消。再如银行业的存款利率是受到管制的,与市场化利率之间存在利差。别的,正规的金融机构必要负担包罗资源金束缚在内的各项羁系资源。而在国内羁系体系依然以分业羁系和机构羁系为主导的环境下,从事同样金融功能的互联网企业躲避了羁系资源。
7 |6 h6 }" P, I6 r. f8 O
其次是已往一年以来“钱荒”导致金融机构同业利率大幅度上升,从而敏捷拉高了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间的利差。“钱荒”的发生,从金融部分的资产方大概实体经济的负债方看,就是低资源、限期较长的融资工具(尤其是贷款)被高资源、限期较短的融资(如银行同业业务、信托等等)所替换;从金融部分的负债方大概实体经济的资产方(存款)看,就是狭义钱币供应量M1大幅度萎缩,只管广义钱币供应量M2看起来是安稳的。

" f$ ~1 R  e6 H0 z
毕竟上,纵然在金融自由化已经实验多年的金融和互联网发达国家,管制和宏观政策导致的利率飙升同样也构成了“互联网金融”发生发展的底子。比方,为eBay提供付出服务的PayPal(雷同于阿里巴巴的付出宝)自1999年就推出了美国版本的“余额宝”,但常年萎靡。由于金融管制(活期存款不得付出利钱的Q条例直到《多德弗兰克法案》出台才取消)和宏观高利率环境(2005年至2007年的加息周期),其管理的钱币基金资金在此次危急前急速膨胀――即便云云,也就一个中等钱币基金的规模,可谓无足轻重。但是,一旦这两个条件发生改变,PayPal管理资金的规模随即大幅度萎缩。
) m/ h5 n8 w2 s' U, O8 v8 a7 J9 T
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固然对于推动金融管制的放松有肯定刺激作用,但是,在当前金融形势复杂之际,它更易导致金融不稳固。比方,余额宝将低息的储备存款变为高息的同业存款,不但进步了银行吸存的资源,而且,由于同业存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这种变化又迫使银行要么收回贷款(意味着项目制止、企业停业),要么用短期、高息的理财、同业业务来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而且,包罗余额宝在内的各种金融产物,每每使用高收益、乃至是由互联网企业补贴形成的高收益来吸引客户,其策划的妥当性令人质疑,运动性风险不容忽视。就“各人贷”而言,其发生发展的条件也是没有金融管制和羁系,因此,其潜伏风险与过往的“非法集资”无异:一旦乞贷人违约,出资人、乞贷人以及网络平台和第三方包管者之间的条约纠纷将会导致大量的“三角债”。纵然在金融自由化的美国,对于P2P这种筹融资模式也举行了法律规范:2008年美国证监会要求P2P平台必须将其产物注册为证券,并继承羁系,这对其时“欣欣向荣”的P2P平台打击甚大。

- [$ K% e9 t; T5 Y! t
总之,短期内对所谓的“互联网金融”采取规范乃至限定是须要的。但是,着眼于长期,更应该尽快采取改革步伐,在完满金融羁系的底子上,放松金融管制。比方,必要改革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其背后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必要充实发展资源市场并借此推进利率市场化,创建和完满金融机构准入及退出机制等等。

9 N/ D& N3 }1 O. c4 U6 T
必要留意的是,正如蒸汽机的出当代替了基于人力和畜力的货品运输和贸易模式一样,随着互联网技能的进步,电子商务、电子付出和网络互动平台成为贸易贸易发展的长期趋势。实体经济的需求决定了金融的发展,因此,基于电子商务、电子付出和网络互动平台的信息网络、处置惩罚和分析将决定金融机构未来的业务调解方向和新产物的开发。可以想象,随着金融管制的取消,无论是现有的金融机构,还是希冀进入金融业的互联网企业,都可以在同一的金融羁系原则和框架下实验公平有序的竞争。(泉源:上海证券报作者:殷剑峰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http://www.simu001.cn/x106359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3 19:13 , Processed in 0.36730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