迩来网上盛行一篇文章,叫《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像是基金公司或银行理财部分的人写的。
9 d+ R" b0 e' Z& N1 n- r6 \, S" C. v1 K0 k3 r% {
文章开宗明义,以为富人和上班族的本质区别在于投资理财本领,而投资理财有三个要素:(1)定期投资;(2)寻求高回报;(3)长期的时间。
6 F1 A& s5 C2 ~9 l" p/ f5 `! T+ H6 @
文章举了个例子:一个年轻人,每年存14,000元并举行投资,云云连续40年,每年得到20%的回报,40年后,他统共投入56万元,而总回报呢?高达1.0281亿元,成了亿万富翁。! w& k5 O0 L9 Q
5 U' A0 ?6 `* N+ ~) H0 j3 _& j- P 25岁开始投资,到65岁就有1个亿了,每年投14,000元,压力也不会太大,看上去不难。- L3 l; ^* d m- X6 a# g
+ s7 k; t n* U% e9 c m
如果按这个方法,每年把14,000元存入银行,利钱5%,40年后本利仅为169万元,是前面的1/60。: ^) b( p; E% H/ a3 E s, S* }5 R
8 B% g' P) ?* t; \ 文章写得简便,有说服力。作者对投资的长期增值有刚强的信心,确实能收到宣传效果。. r! T7 t q# z) }2 a
* B6 k) K7 ]6 T) a7 w0 ~' W: ?1 {* D
这实在更像是一篇励志文章,雷同“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40年,能做到;每年投入14,000元,能做到;但40年下来匀称每年能得到20%的回报,险些是一个不大概完成的使命。
7 K/ v" N5 |4 w* Q# l# n! A9 q4 T! g& e) t$ z" j- V; G
中国本地股市统共不到20年的汗青,笔者的朋侪中,年均回报率凌驾20%的大有人在,但这并不代表以后。
2 Y) t- f- x7 N6 ~4 n: U5 x" O2 ~0 t) v# \" e; `+ k0 K1 c& W
已往20年,如果在中国买房投资,收租加升值,回报达不到每年20%。; I$ S% ^6 O0 \, K+ Z$ i. p x% k
2 Y0 r. K) D! Y- h6 o* ]$ t 已往40年,在美国股票汗青上,年均回报率能到达或凌驾20%的,也就索罗斯、巴菲特等寥寥几人。巨大如约翰·坦普顿,已往50年的年均回报率不到15%,但他已经是巨大的投资家了。
& w7 {4 R1 L: M t
& W! G; O3 M& \- Y4 t 以是,谁要有信心,可以或许在40年里每年得到20%的回报,他已经可以或许开创一个巨大的奇迹,而不但仅是成为亿万富翁这么简单。8 j) x8 V' ~! t) k! ]
& r% p2 @$ P# T/ Y! e4 u' K1 o# B7 h+ x 要长期连续得到高回报,不轻易。
2 U5 o% s6 x$ D/ J! n' n. ^; Y9 k3 P$ C) y; c
笔者偶然也跟年轻的同事做这种简单的算术,他们都毕业于青藤名校,资质聪颖,自大积极,对这种算术嗤之以鼻。他们的核心论点是:如今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养车供房,正是必要钱的时间,60岁时要1个亿做什么。弄得笔者无言以对。每个人都活在他的期间和他的年事里,这种算术题,做一遍就充足了。* U% y4 L6 N( D. d# x
5 m9 h2 X' q' W0 ?7 q. k. {
《福布斯》将富人分为三等:第一等为超等富豪,身家10亿美元以上,环球共约1,000人 ;第二等是除了自住物业以外,自有资产凌驾3,000万美元,环球约10万人 ;第三等是除自住物业以外,自有资产凌驾100万美元,环球约莫1,000万人。环球60亿生齿中,富人不到2‰。
2 M' n0 X3 I( C/ O$ z6 e1 r w! ~# @. F, b( Y' I2 s
分别很科学。第一等富人每每都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富可敌国,影响民生,对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第二等富人衣食无忧,财政上彻底自由,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存;第三等富人不消手停口停,赋闲后必须立即投入下一个工作,为五斗米折腰,可以挑一个自己喜好干的事变,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的根本。. a" l/ c9 t* X" R
9 [" s/ W/ J V( V
理财黑白常紧张的事变。理财可以或许包管你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包管你年老时能有尊严地生存,但并不能包管你成为亿万富翁。 |